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毒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STITCH等数据库查询雷公藤的化合物分子及其主要靶点,并与狼疮性肾炎相关基因做对比,获得药物靶点与疾病相关的共有基因,构建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网络关系。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疾病网络。运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分别进行GO基因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雷公藤中筛选得到44个候选活性成分,包括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红素等;潜在作用靶标228个,其中治疗靶标152个,毒性靶标76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靶标主要与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对脂多糖的反应(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胞浆钙离子浓度的正调控(positive regulation of cytosolic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等有关。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相关基因参与通路共125条,具有潜在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通路共130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5α-benzoyl-4α-hydroxy-1β,8α-dinicotinoyl-dihydro-agarofuran、triptofordin B1、triptofordinine A2与SYK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挖掘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治疗靶点和毒性靶点、治疗作用通路和毒性作用通路,为研究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效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青黛是治疗疱疹、腮腺炎以及银屑病等的主要中药材之一.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青黛治疗带状疱疹机理和分子靶点.通过多个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筛选青黛主要化合物及其靶点并获得带状疱疹相关交集靶标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图和青黛-带状疱疹-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对青黛治疗带状疱疹潜在作用靶标进行GO分类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数据挖掘结果表明:青黛治疗带状疱疹有27个候选活性成分、233个潜在作用靶标及176条通路,为后续研究青黛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