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花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电图在小儿脑炎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5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EEG检查,并与脑脊液(CSF)、头颅CT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GG组检查异常率(90.6%)显著高于头颅CT组(2.8%)和CSF组(60.8%)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3岁)患儿EEG异常率(94.4%)显著高于低龄组(<3岁)(85.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EEG组1~3d和4~7d异常率(28.1%、43.8%)显著高于CSF组(6.3%、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的动态观察能较好地反映脑损害情况,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是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方法。
- 李仙花华丕海杨华
- 关键词:脑电图小儿脑炎
- 琥乙红霉素联合脑益嗪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琥乙红霉素联合脑益嗪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咳嗽≥1个月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口服琥乙红霉素30~50 mg/(kg·d),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头孢拉啶25~50 mg/(kg·d),3次/d.两组均同时口服脑益嗪,年龄<1岁患儿为6.25 mg/次;1~3岁为8.3 mg/次;3~7岁为12.5 mg/次;>8岁为25 mg/次;均3次/d.连用两周,进行疗效的判定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琥乙红霉素联合脑益嗪对小儿慢性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
- 李晓玲李仙花郑国初
-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琥乙红霉素脑益嗪
- 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102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报告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7月该病流行期间入院的102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28份患儿的脑脊液标本,送省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阳性株经中和试验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和分型。结果:病例散发分布于龙岩市4个街道办事处、11个乡镇及周边7个县,流行季节为5~7月份,6~12岁的学龄儿童,特别是男童为易感人群;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小于6岁婴幼儿出现咳嗽、腹泻、抽搐较年长多,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28份脑脊液共分离出埃可19型肠道病毒16株。结论:该市流行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由埃可19型肠道病毒引起,其临床症状典型,但以轻症病人为主,治疗顺利,预后良好。
- 谢辉张月花钟卫东李仙花吴炽勇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
- 成人电子胃镜在136例小儿慢性腹痛中的病因诊断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小儿进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评价成人电子胃镜在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产Olympus型及日产Fujinon型成人电子胃镜对136例慢性腹痛小儿进行检查。结果除1例学龄儿童检查中途呕吐明显,自行拔出胃镜镜身,不能完成,其余135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胃镜检查,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2例(75.00%),十二指肠球炎18例(13.24%),消化性溃疡6例(4.41%),9例未见异常,总检出率达92.6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是小儿慢性腹痛主要病因,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痛小儿进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陈海生张丽华李仙花
- 关键词:慢性腹痛
-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IE)的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癫痫治疗方案,A组给予托吡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A组的66.67%(P<0.05);20 min内癫痫样放电量及30 s内α波、β波、θ波、δ波数量均少于A组(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IE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脑电活动,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佳。
- 李仙花陈海生罗燕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免疫球蛋白脑电活动
-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探讨(附82例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进一步提高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不完全川崎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出现较早。80%以上的KD患儿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WBC升高、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增高。结论:不完全KD早期症状少,可结合肛周脱屑和实验室检查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 李仙花吴浩峰张锦铭
-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回顾性分析早期诊断指标
- 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39例小儿阑尾炎患者,进一步进行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CT结果统计分析:39例中,35例有异常发现,表现为阑尾不同程度增粗、水肿。15例显示阑尾壁增厚;18例阑尾腔内积液;12例腔内积气、积液;5例腔内显示欠清楚。术前诊断正确34例,诊断正确率为87.2%(34/39),术前CT未能明确诊断5例。2患儿手术病理分析:39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患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13例,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患者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的患者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能为不典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能力。
- 张丽华陈海生李仙花
- 关键词: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