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小红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电图
  • 6篇心电
  • 6篇心电图
  • 3篇心率
  • 3篇右束支
  • 3篇右束支传导阻...
  • 3篇预后
  • 3篇束支
  • 3篇束支传导阻滞
  • 2篇心病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2篇冠心病
  • 1篇导联
  • 1篇导联心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变化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机构

  • 12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朱小红
  • 10篇梁群
  • 10篇王延林
  • 7篇吴学勤
  • 6篇杨玲
  • 3篇何卫平
  • 3篇程欣
  • 2篇王瑞敏
  • 2篇章露明
  • 2篇丁晓梅
  • 1篇狄欣欣
  • 1篇高敏
  • 1篇严激
  • 1篇张小玲
  • 1篇蒋圣棣
  • 1篇蒋圣隶
  • 1篇余华
  • 1篇沈伟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应用心向量图和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Q—T间期离散度(Q—Td)。方法使用Metronics心电工作站分别对确诊的心肌梗死组100例(其中心电图ST—T正常和异常者各50例)、正常组100例、对照组50例(心电图ST—T均异常)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D1)、心向量图(正交心电图,D2)和时间心向量图(D3)检测,并测定和比较Q—Td。结果心肌梗死组中ST-T异常者D1(27.49±25.32)ms,明显大于D2(7.35±13.01)ms和D3(1.56±4.08)ms(均P〈0.01):正常组D1(15.72±15-71)ms,明显大于D2(1.22±4.7)ms、D3(1.60±4.92)ms(均P〈0.01);对照组D1(46.37±23.80)ms,亦明显大于D2(16.88±20.56)ms和D3f4.334-9,47)ms(均P〈0.01)。心肌梗死组无ST-T改变者D2、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1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方法可影响Q-Td的大小,12导联心电图Q—Td的增大与ST—T改变有关。
吴学勤王延林杨玲朱小红
关键词:12导联心电图心向量图
4条径路的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1例
2001年
朱小红梁群王延林
关键词:心电图
心率减速力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24例,同期选择82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C指标变化的差异;随访12~24个月,终点事件为患者心源性死亡,采用Logisitc回归法分析DC、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对照组与心功能不全组比较,DC差别显著,同时DC在心功能Ⅱ级组和Ⅲ级组有明显差异,但在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组无差别(p〉0.05)。平均随访(15士8.5)个月,124例患者中,心源性死亡24例,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DC、低LVEF(≤45%)、年龄(≥65岁)、糖尿病、心肌梗死及心功能分级相关。结论DC指标对老年人CHF预后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高敏王延林朱小红狄欣欣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
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616例患者。入院后采集病史、查体,并在10min内完成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又将ST段压低组分为: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正向T波、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负向T波4组。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并随访1~12(7.2±3.8)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ST段压低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胸前导联ST段压低合并T波倒置组的患者较其他导联ST段压低合并或不合并T波倒置组的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结论心电图的ST段变化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梁群丁晓梅严激朱小红王延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ST段压低预后
中老年人晨间心率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探讨
1996年
对400例正常中老年人和400例患各种心脏病中老年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其最慢心率(HRmin)、最慢一小时平均心率(HRminD)和最快心率多集中在3:00~9:00。HRminD几乎均发生在觉醒前一小时内。分析还发现复杂心律失常、缺血型ST段改变于晨起活动心率加快时增加。在老年疾病组的这种心率晨间变化特点尤其明显(P<0.01)。故认为HRmin和HRmax的反转是引起晨间心、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因素之一。
吴学勤章露明杨玲朱小红
关键词:晨间心率变化中老年
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改变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对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胆道疾病患者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的改变,分析自主神经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阿托品试验心电图的主要变化:①全部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均P>0.05),△Pw(3.7±3.6)ms、△Ph(1.4±1.2)mm。②大部分Ⅱ导联(85.4%)和V5导联(88.5%)R波振幅降低(均P>0.05),△Rh分别为(0.83±0.79)mm和(1.78±1.28)mm。③P波振幅增幅老年人大于中青年人(P>0.05),时限增幅青年人大于老年人(P<0.01);心率100~120次/min时△Pw、△Ph增幅最大(P<0.01和P>0.05);V5△Rh降幅最大(P<0.01)。结论:阿托品试验的P波与QRS波改变主要表现为,P波振幅增高、时限延长,R波振幅降低。与自主神经张力及年龄、心率有关。
吴学勤杨玲王延林沈伟朱小红程欣梁群
关键词:阿托品自主神经心电描记术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T环的特点及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50例及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均符合LAH诊断的LAH患者70例(LAH组)[LAH组按是否并发心脏其他病变又分为正常亚组(32例)和异常亚组(38例)]的T向量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占96%(48/50);心肌梗死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94%(47/50),2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H组中正常亚组T环形态呈狭长型84.4%(27/32),异常亚组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81.6%(31/38),2亚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亚组与正常对照组T环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向量图检查可以揭示LAH并发心脏病患者的T环改变,对已有T环形态异常者应当予以重视。
吴学勤梁群王延林杨玲程欣朱小红王瑞敏何卫平蒋圣隶
关键词:心脏传导
右束支传导阻滞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对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无RBBB的心肌梗死 (MI)患者 (MI组 )、正常人 (对照组 )各 5 0例及心电图RBBB者 (RBBB组 ,6 6例 )进行心电向量图检查 ,分析T向量环形态及临床意义。结果 :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 ,占 96 % (4 8/ 5 0 ) ;MI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 ,占 94 % (4 7/ 5 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RBBB组中正常亚组 (31例 ) ,T环形态呈狭长型占 90 .3% (2 8/ 31) ,异常亚组 (35例 )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 ,占 71.4 % (2 5 /35 )。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心电向量图检查可以揭示RBBB的T环改变 。
吴学勤梁群杨玲王延林程欣蒋圣棣朱小红王瑞敏何卫平章露明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梁群朱小红
关键词:高血压2型糖尿病动态血压监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T环特点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T环形态及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对照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OMI组)各50例及心电图(ECG)符合CRBBB加LAFB诊断(CRBBB加LAFB组)84例行心电向量图(VCG)检查。根据临床资料CRBBB加LAFB组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亚组(A组,39例)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异常亚组(B组,45例)。分析T向量环改变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T环形态多呈狭长型,占96%(48/50);OMI组T环多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94.0%(4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BB加LAFB组:A组T环形态呈狭长型94.9%(37/39);B组T环形态呈圆小型、狭小型和圆长型占84.4%(3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BB加LAFB者VCG示T环呈圆小型、狭小型与心肌缺血有关,T环呈狭长型可能为传导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所致。
吴学勤梁群王延林朱小红
关键词:心肌缺血束支传导阻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