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05例,依据双盲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0.25%、0.30%、0.375%罗哌卡因。对比各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患者疼痛和舒适度评分变化,麻醉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3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无差异(P>0.05);与术后1h对比,术后24h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下降,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均提升,但0.375%组VAS评分(1.56±0.51分)低于0.25%组(2.69±1.02分)、0.30%组(2.35±0.68分),BCS评分(3.24±0.54分)高于0.25%组(2.23±0.39分)、0.30%组(2.59±0.41分)(P<0.05);麻醉后各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提升,但0.375%组CRP(21.36±4.26 mg/L)、TNF-α(70.13±7.16 pg/ml)水平低于0.25%组(28.98±5.62 mg/L、96.54±8.97 pg/ml)、0.30%组(24.69±4.87 mg/L、84.33±7.62 pg/ml),不良反应发生率0.375%组(8.6%)低于0.25%组(40.0%)、0.30%组(31.4%)(均P<0.05)。结论:0.375%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妇科TAP阻滞术中应用,改善患者疼痛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
- 邹蓉杨程朱娟张杰
- 关键词:妇科手术超声引导罗哌卡因镇痛
- 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辅助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能否增强神经阻滞及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非TEAS组,两组患者均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镇痛方案:麻醉成功后行收肌管阻滞,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TEAS组患者术后6 h及术后第1、2天于双侧合谷、太冲、下巨虚、三阴交实施TEAS;非TEAS组患者选取与TEAS组同样的穴位,仅在相应区域放置电极片,不通电;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时给予曲马多100 mg口服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6、8、12、24、48 h的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曲马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TEAS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低于非TE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及术后4、6 h的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TEAS组相比,TEAS组患者术后曲马多使用减少(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TEAS组患者术后24 h及48 h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及就诊总体满意度评分优于非TE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用于辅助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镇痛评分,减少曲马多用量,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术后总体满意度。
- 郭杰詹伟芳朱娟田伟千季方兵郑曼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多模式镇痛经皮穴位电刺激
-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96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2%利多卡因1.5mg/kg,随后连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2m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利多卡因。记录术后6、12、24和48h静息与咳嗽状态下VAS评分,48h内吗啡累积使用量,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3~5天每天六分钟步行测试距离,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6、12和24h静息状态下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内各时点咳嗽状态下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48h内吗啡累积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步行测试距离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减少吗啡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朱娟姚凤珍邹蓉
- 关键词:利多卡因静脉输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疼痛早期康复
- PiCCO指导下液体治疗对机器人辅助胃肠手术老年患者术中组织灌注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比较PiCCO指导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常规液体治疗法对机器人辅助下胃肠手术老年患者术中组织灌注和术后恢复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机器人辅助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43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iCCO指导下液体疗法,对照组根据传统经验补液。两组均根据术中输液目标调节输液速度,必要时采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指标;记录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QoR-15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输液量降低,气腹后1 h(T2)HR降低、MAP升高,气腹结束开腹后5 min(T3)ELWI降低、aLac降低(P<0.05),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排便、术后进食情况、住院时间、QoR-1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在术中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术中肺水,有利于机体的组织灌注。
- 王蔚李佳静郭涛朱娟田伟千杨海基黄礼兵
-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胃肠肿瘤组织灌注
- 电针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多发,致残致死率高,脑缺血后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神经元,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采用各种措施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血管再生主要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两种形式。从定义上进行区分,血管新生是从已存在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血管;血管发生是胚胎期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形成血管网络的过程。
- 陈燕朱娟崔苏扬
- 关键词:血管再生血管发生缺血区EPCS电针刺激
- 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参希组、参希+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制备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对照组和参希组不予腹腔注射LPS。参希组及参希+模型组于造模前28d给予参希胶囊(0.75g/kg)灌胃,余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6h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检测心肌TNF-、IL-1和MDA的含量,测定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5),参希预处理显著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的EF和FS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TNF-、IL-1和MDA含量升高,SOD的活性降低(P<0.05),参希预处理显著减少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肌TNF-、IL-1和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P<0.05)。结论参希胶囊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脏具有保护功能,其可能与降低心脏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朱明慧黄礼兵朱娟周玉弟郑曼
-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炎性因子氧化应激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SOD和IL-1β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水合氯醛+脑I-R组(A组)、水合氯醛+脑I-R+电针组(B组)、丙泊酚+脑I-R组(C组)、丙泊酚+脑I-R+电针组(D组)、假手术组(E组),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后,B组和D组电针"百会""命门"和"足三里"穴20 min。在缺血后24 h,测定脑组织中的SOD和IL-1β含量变化。结果 I-R 24 h后,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C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D组IL-1β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E组比较,A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使脑I-R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SOD含量明显增加,而丙泊酚可以显著降低IL-1β含量。丙泊酚麻醉下电针可通过影响SODI、L-1β明显减轻大鼠脑I-R损伤。
- 陈燕崔苏扬田伟千解珂朱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
- 曹世宏辨治支气管扩张症之经验被引量:3
- 2021年
- 曹世宏教授根据多年诊治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本病以气阴亏虚为本,痰热瘀阻为标,提出“养阴以润肺体,益气以复肺用”思想,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注重补益肺脾、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临床常取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 朱娟孙子凯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 右美托咪定对腰椎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椎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手术患者60例,ASA I^II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P组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时起始靶浓度为2.0~3.5μg/m L,并以2.5~3.5μg/m L靶浓度维持。D组在TCI丙泊酚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两组维持BIS在45~55。分别记录清醒时(T0)、插管后5 min(T1)、插管后30 min(T2)以及2hr(T3)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及SSEP相关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未引出情况。结果与清醒时比较,T1,T2及T3时两组BIS明显降低,P38、N4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降低(P<0.05)。在T1及T2时,P组P38、N45波波幅较D组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术中单侧或双侧下肢的MEP未引出。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两组SSEP波形均受抑制,单纯丙泊酚较复合右美托咪定对SSEP的抑制作用更强,右美托咪定不影响术中SSEP及MEP的监测。
- 朱娟朱明慧何帆
- 关键词:SSEPMEP腰椎手术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后路腰椎融合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后路腰椎融合手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择期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于缝切口前行局部浸润麻醉,R组注入0.5%罗哌卡因30ml,D1、D2组分别注入右美托咪定1.0、1.5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30ml。记录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和镇静过度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补救镇痛例数、术后24h和48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恶心呕吐、眩晕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均无镇静过度病例。三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组比较,D1组术后8、12、24hVAS评分显著降低,D2组术后8、12、24、48hVAS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D1组、D2组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明显延迟,且D2组迟于D1组(P均<0.05);D1组、D2组补救镇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167),24h和48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0μg/kg或1.5μg/kg复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能延长罗哌卡因作用时间,有效减轻后路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
- 黄礼兵朱娟杨海基
- 关键词: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