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
-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P-S-R模型的北京市朝阳区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生态安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择15个特征性专项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评价法评价朝阳区2007—20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08年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531 5和0.547 0,生态安全都为较差状态;2009—2010年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是0.554 7和0.555 6,其生态安全都属于一般状态。整体来看,朝阳区生态安全指数较低,生态安全状态较差,但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在逐年变好。依据所得到的结果和朝阳区的生态现状,为朝阳区的生态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 尚书岳德鹏曹睿张亦超乌尼图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生态安全
- 一种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
- 本发明在景观生态学、生态服务功能等理论基础上,应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功能网络模拟方法等方法,通过廊道和结点位置判定技术,热岛控制格局、水资源保护与滞洪格局以及地质灾害安全防护格局的叠加,判别...
- 岳德鹏曹睿姜磊任慧君马梦超
- 文献传递
- 基于3S技术的城乡区域生态节点的识别与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通过识别和分析生态节点的重要性来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等提供借鉴。文章基于"3S"技术结合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的生态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利用累计耗费阻力模型计算生成累计耗费距离面,提取阻碍生态流的最小耗费路径和最大耗费路径的交叉点以及生态廊道最薄弱的点,将这些点作为研究区潜在的生态节点。利用景观连接度指数来分析研究区已建有的小于10 hm2的绿地和水域生态节点斑块对整个区域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去除节点斑块之前和之后数据可得NC、IIC和PC指数分别从之前的21、0.006 7和0.017 3降至之后的18、0.006 3和0.015 5,可知生态节点在区域生态斑块之间的连接、生态流的运行、生态廊道的贯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态节点的建设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 乌尼图岳德鹏张亦超曹睿尚书
- 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景观连接度方法是一种进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定量化评价的较好方法。此方法的应用中,景观连接度适宜距离阈值是一个关键因素,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景观组分数(NC)、整体连接度指数(ⅡC)以及可能连接度指数(PC)来表征景观连接度以及计算斑块重要性值(dI);预设9个距离阈值,探讨不同距离阈值下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性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的距离阈值以400~600 m为宜。在此距离阈值的约束下分析表明,小型生态斑块对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有重要作用。
- 姜磊岳德鹏曹睿任慧君
- 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廊道模拟及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运用3S技术并参考现有资料,对北京市朝阳区现有生态廊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和耗费距离模型,模拟建立了北京市朝阳区潜在生态廊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景观破碎化严重,斑块聚集度虽高,但连接度不够,廊道连通性较差,许多重要的生态斑块没有足够的廊道连接,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廊道的规模也达不到标准,服务范围较小。为修复现有廊道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建议北京市朝阳区生态廊道适宜宽度阈值:河流生态廊道植被宽度一侧至少30m以上,道路生态廊道植被宽度一侧至少60m以上,绿带生态廊道植被宽度一侧至少500m以上。
- 马梦超岳德鹏曹睿张亦超王安妮
- 关键词:生态服务功能
- 北京南部地区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分析及优化研究
-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的需求。北京市周边生态系统受到了更加强烈的人为扰动,城市的无序扩张,更使得生态系统内部破碎化严重,强烈的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内部联系,使得各种生态景...
- 曹睿
- 关键词:空间格局分析
- 文献传递
- 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北京南部城市发展新区典型代表———房山、大兴、通州3处作为研究区,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对2001—2006年、2006—2011年两个时段的对比分析,发现2001—2006年研究区存在草地、林地、耕地等非建设用地类型面积下降,建设用地面积上升的趋势,且2006—2011年该趋势更加明显。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变革迅速,并面临着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亟需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并优化景观系统空间格局。
- 彭欢曹睿史明昌孙瑜张海天
- 关键词: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
- 新疆典型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以阿克苏农一师垦区为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垦区为研究区,以多期遥感影像、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试验监测与调查,综合运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风蚀效应评价模型修正,定量评价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从1976年到2010年,研究区沙地面积不断下降,风蚀模数具有整体减小的趋势,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不断变高。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对新疆南疆农垦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 曹睿岳德鹏薛莎莎徐晓涛杨贵森李宁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