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晁宁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症
  • 2篇酸血症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高同型
  • 2篇高同型半胱氨...
  • 2篇高同型半胱氨...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氨酸
  • 2篇半胱氨酸
  • 2篇半胱氨酸血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机构

  • 7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7篇秦斌
  • 7篇晁宁
  • 5篇于会艳
  • 3篇曾湘豫
  • 2篇赵丽姣
  • 1篇田金洲
  • 1篇倪敬年
  • 1篇时晶
  • 1篇魏明清
  • 1篇李冠臻
  • 1篇顾卫红
  • 1篇金莹
  • 1篇李雨濛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L-dopa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晁宁于会艳金莹曾湘豫顾卫红秦斌
分拣蛋白相关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分拣蛋白相关受体1(SORu)基因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AD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碱基多位点微测序法(SnaPshot),根据文献命名选取SNPl0、19、23、24、25、27位点检测,比较AD组(33例)和对照组(51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SNPsl9,23,24,25基因型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Pl9TT基因型为保护基因型(OR=0.089,95%CI:0.011~0.718,P〈0.01);SNP23AT基因型(OR=3.826,95%CI:1.388~10.544,P〈0.01)、SNP24CT基因型(oR一5.935,95%CI:1.774~19.853,P〈O.01)和SNP25CT基因型(0R=5.754,95%CI:2.007~16.496,P〈O.01)与AD患病相关。结论sORLl基因的SNPsl9,23,24,25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AD患病存在关联,可能增加散发性AD的患病风盼。
于会艳高欣曾湘豫晁宁秦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多态现象淀粉样蛋白
帕金森病危险症状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自从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次描述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至今已近200年,但是今天我们仍然根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诊断标准来诊断帕金森病,其主要依据患者具有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临床称为运动症状),以及对左旋多巴治疗敏感来确诊帕金森病。
于会艳晁宁秦斌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危姿势平衡障碍静止性震颤
借助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探讨氧化应激发病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功能的退化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建立良好的AD模型用于研究疾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携带APP变异基因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同培养方法,并借助此细胞模型进一步探讨AD氧化应激发病机制。此细胞模型有新颖、实用、可重复性强及更贴合AD病理生理的优点,适合用于研究氧化应激所致神经变性疾病,将在今后深入探讨AD发病机制和筛选抗氧化药物上发挥巨大作用。
晁宁于会艳秦斌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发病机制
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分析
2014年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寻找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专注于近年来基于sPD的GWAS研究,对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后GWAS时代的数据深度挖掘进行梳理,并关注于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一一综而述之。
晁宁赵丽姣李冠臻秦斌
关键词:散发性帕金森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易感基因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初步研究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118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按照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关要求设计《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诊断结论等,筛选出92条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8种帕金森病常见主症:手足震颤、动作迟缓、四肢拘急、肢体麻木、表情淡漠、行走困难、步态慌张、身体僵直。病性证候要素中以髓减、气虚、阴虚、肾虚为主,阳亢、内热、痰浊次之。病位要素则同样以脑、髓为主,肾、脾、肝次之。对本病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得出5种证候类型:肾虚髓减,气阴亏虚,阴虚阳亢,脾虚痰盛,气虚发热。结论帕金森病有着本虚的基础,肾虚髓减贯穿疾病的全程,气虚、阴虚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位置,阳亢、痰浊、内热则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病位要素中以肾、脑、髓贯穿疾病的全程,肝、脾随疾病的发展所占比例越多。
靳昭辉田金洲时晶秦斌李雨濛晁宁魏明清倪敬年
关键词:帕金森病证候要素肾虚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PD患者161例作为PD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C677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测定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比较C677T多态性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PD组和对照组问分布规律;同时通过进行不同Hcy水平患者不同遗传模型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综合研究C677T多态性与PD患者伴发HHcy的关系。结果PD组与对照组C677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1、0.14,P=0.901、0.710);对PD组按Hcy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HHcy组和Hcy正常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6.74,P=0.003、0.009)。比较HHcy组和Hcy正常组C677T多态性的分布结果显示,隐性模型下TT型和CT+CC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P=0.001);在纯合子模型下,CC型与TT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叶酸、维生素B12、左旋多巴治疗情况等混杂因素后,C677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隐性模型、纯合子模型是PD患者发生HHcy的危险因素(OR=6.83、6.86,P=0.001、0.006)。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PD发病可能不相关,但C677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PD伴发HHcy的独立危险因素。
晁宁孙亮于会艳赵丽姣曾湘豫顾卫红杨泽秦斌
关键词:帕金森病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