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申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政治
  • 8篇政治参与
  • 5篇民政
  • 5篇公民
  • 5篇公民政治
  • 5篇公民政治参与
  • 3篇政府
  • 3篇权力
  • 3篇教育
  • 3篇抗争
  • 2篇道德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会
  • 2篇贫困
  • 2篇贫困治理
  • 2篇效能感
  • 2篇教育公平
  • 2篇类型学
  • 2篇公共

机构

  • 15篇南昌航空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5篇易申波
  • 6篇肖唐镖
  • 2篇张斌
  • 1篇白帆
  • 1篇雍天荣

传媒

  • 5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成都行政学院...
  • 2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探索
  • 1篇攀枝花大学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才智
  • 1篇今日南国(理...
  • 1篇湘潮(理论版...
  • 1篇党政研究
  • 1篇深圳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现代道德困境的表现及根源被引量:1
2013年
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转型期。这其中,道德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伴随着不断提高的国民素质水平而来的是难以解决的道德困境。现代性和传统价值观的相互冲击构成了中国现代道德困境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从根源上讲,这是由于中国近代未完成的道德观建设、西方的文化与道德观念的冲击和主流价值观地位的衰落导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巩固道德基础,削弱"文化震惊"和探索中国特色道德观等三个方面入手。
易申波
关键词:道德困境
衰落抑或转型: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基于3波ABS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与2002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最近5年既有维持原有趋势的一面,也有新变化的一面。一方面,沟通型参与在基本稳定中略有增长,维权抗争型参与保持高位运行,它们维持着原有的变迁趋势;另一方面,前10年有所增长的投票、竞选和接触型参与各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各类型参与有升有降的变迁趋势表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转型"已经发生,人们更多地选择更具实质意义的参与方式。在影响公民政治参与变迁的3种时间效应中,生命周期效应有助于解释公民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行为差异,但世代效应和制度效应对总体变迁更为重要。制度效应的出现,如选举评价与政治涉入各指标的下滑,指向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一些现实困境:如基层选举运作欠佳,管控社会秩序的努力可能妨碍政治参与的扩大。而世代效应的出现,则表明新生代正从"经济赋权""文化赋权"走向"政治赋权",我国的政治民主及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
易申波肖唐镖
关键词:政治参与生命周期
文山会海的经济学分析——以外部效应为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收益。存在正外部性的行为往往过少,而存在负外部性的行为往往过多。引入经济学的外部效应理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山会海现象的理解,并启发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文山会海现象存在负外部性,并且这种负外部性极其隐蔽,协商谈判和规范约束是矫正其外部性的可行方法。
易申波
关键词:文山会海经济学分析
农民反抗和工人罢工的生态政治学——基于裴宜理两部代表作的分析
2014年
裴宜理从生态视角出发,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农民反抗运动和20世纪20—40年代上海工人罢工。在她看来,华北农民的暴力传统,实质是他们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上海工人在地缘祖籍、性别、教育程度、技术掌握程度和城市生活适应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他们的抗议方式和政治倾向。这就是农民暴力和工人罢工的生态政治学。从方法论层面而言,这更近于呈现事物本来面貌的解读传统,而不是致力于揭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传统。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建立整合性的政治行为分析框架,主张结合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行动分析,重视国家与社会关系在解释社会政治行为中的作用。此外,政治领域的文化心理分析自20世纪晚期以来的重新复苏也揭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整合路径。
易申波
关键词:生态政治学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 ——以三次全国抽样调查为依据(2002-2015)
在现代民主社会,政治参与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机制,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而且事关公民的个人价值与尊严,本身即成为一项重要的目的。因此,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状况就成为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公民赋权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关中国公...
易申波
关键词:政治参与参与者社会变迁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70年回顾:发展历程、逻辑与动力被引量:8
2019年
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专注于特定时点或短时段的静态分析往往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而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的跨时段动态分析,则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可能达成共识的结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回首过去,70年间出现了三波主要的政治参与浪潮。新中国成立后,动员型政治参与的高涨使普通公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涉入政治生活;改革开放后,自主性政治参与涌现,公民政治参与面临参与动机、方式及参与者与政府关系等多重转型;世纪之交以来,政府主导型政治参与兴起,公民与政府、社会与国家之间呈现更加良性的互动。三波政治参与浪潮的顺序发生,彰显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实质、从浅表到深入的发展历程。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构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深层逻辑,而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革新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探索则是决定国家社会关系格局并进而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其未来发展步伐无疑仍将取决于执政党的努力作为。
易申波聂平平
关键词:政治参与变迁逻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公平理论浅析被引量:1
2008年
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人们尚未就其内涵达成社会共识。当前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内涵,既以教育公平的法理内涵为基础,又受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此外,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特征为我们理解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教育公平的法理内涵,包括教育机会、过程和质量三个层面上的公平。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条件制约以及不同层次教育产品不同的公共性纯度来看,现阶段教育公平不应强求无条件平等,而应承认教育不公平现状,结合国情区分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教育公平。
易申波
关键词:教育教育公平公共产品
“三个代表”是构筑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基石
2002年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对新世纪党建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升华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既继承前人 ,又有理论创新 ,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白帆易申波
关键词: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党建
中国社会调查的两种传统: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2023年
自20世纪以来,社会调查在中国发展形成了两大系统或传统:其一为发轫于西方社会科学、由老一辈社会学家引入并发展的学术型社会调查,可称为中国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其二为主要由历代中共领导人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创造与传承的应用型社会调查,可称为中国社会调查的革命传统。两者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同时在理论基础、目标达成路径、任务侧重、方法技术等方面呈现明显分异的特征。前者以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为指导思想,主要通过抽样调查、观察与访谈方法进行调查,聚焦知识发现以达成认识和改良社会的目标;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通过典型调查、座谈会等方法展开调查,在深度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的基础上聚焦问题解决,以政治社会革命达成改造社会的目标。新时代中国社会调查,应在指导思想互鉴、技术方法融合等方面,实现两种调查传统的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洋”和“土”、理论与实践以及“传统”和“现代”三大关系的基础上,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调查学迈进。
易申波彭鑫
关键词:社会调查学术传统
当代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变迁与类型学特点--基于2002与2011年两波全国抽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37
2016年
在我国,竞争性普选的缺失使得代议式的间接参与面临困境,催生出民众更强的直接参与动力。我国公民在参与地方选举之外,有接触、沟通与抗争等行为选择,不同的参与类型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分化特点,即:在投票与选举之外,接触型行为水平较高,但沟通型和抗争型行为水平仍较低;不过,在近十年间,除沟通型参与大体保持稳定外,其他类型参与行为却有明显的变化,接触型和抗争型行为的参与者比例增长了一成以上。相对于其他国家与地区,当下我国大陆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结构更为复杂,尽管也存在明显的累积性结构,但在抗争活动与沟通活动之间却是一种平行式关系。人们更习惯于直接或间接地"找领导",而疏于"找人大代表",其参与行为具有依附主义的特点,乃是"以权力为中心"而非基于公民权利的参与,这显示了社会政治生活的人格化特征。抗争型参与的显著上升,也反映了现行参与体制和机制存在缺失。对我国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转,这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肖唐镖易申波
关键词:政治参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