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引流
  • 4篇负压
  • 3篇切口
  • 3篇封闭引流
  • 3篇腹腔
  • 3篇负压封闭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2篇蛋白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严重腹腔感染
  • 2篇预后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手术
  • 2篇双套管
  • 2篇腔内
  • 2篇切口疝
  • 2篇胃癌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94...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九四...

作者

  • 14篇易伟
  • 9篇钱洪军
  • 5篇陈帆
  • 5篇陈范昶
  • 4篇朱宏亮
  • 4篇胡志前
  • 2篇郑智华
  • 2篇张育瑆
  • 2篇方国恩
  • 2篇俞晓军
  • 2篇钱琤
  • 2篇张滋凤
  • 1篇傅建军
  • 1篇李建兴
  • 1篇谭公祥
  • 1篇姚骏
  • 1篇余明主
  • 1篇曾小明
  • 1篇陈自力
  • 1篇龚振斌

传媒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肝脏EPHX2和Sp1基因表达的变化
2012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对大鼠肝脏EPHX2基因及预测转录因子S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软件预测EPHX2转录因子,筛选出Sp1为研究对象。将2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CON)组、失血性休克(HS)组、休克复苏1 h(HSR1)组、休克复苏3 h(HSR3)组、休克复苏6 h(HSR6)组。采用real-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EPHX2和Sp1的表达。结果HS、HSR1、HSR3、HSR6组EPHX2 mRNA表达低于对CON组(P<0.05),HSR1、HSR3、HSR6组EPHX2 mRNA表达低于HS组(P<0.05),HSR1组EPHX2 mRNA表达低于HSR3、HSR6组(P<0.05)。CON组Sp1mRNA表达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SR1组Sp1 mRNA表达低于HSR6组(P<0.05)。HSR1、HSR3、HSR6组EPHX2蛋白表达较CON组降低(P<0.05),Sp1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失血性休克可引起肝脏EPHX2基因表达下调,而复苏不能快速逆转这种趋势;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对预测转录因子Sp1表达没有影响。
钱琤张育瑆俞晓军易伟胡志前方国恩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转录因子SP1
肝部分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cDNA表达谱芯片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利用cDNA表达谱芯片分析肝部分切除+定容失血性休克前和休克后24小时大鼠肝脏差异基因,并初步分析差异基因信号通路和网络调控。方法 11只大鼠接受肝左外叶切除和2.5ml/100g体重定容失血性休克,选其中3只存活大鼠麻醉后失血前切除肝左外叶(A组),对于存活24小时的大鼠再次取肝脏(B组)行cDNA表达谱芯片(含21793个基因)分析。对差异基因行Pathway、Go、Network分析。使用RT-PCR对两组中基因Aldh1a1、Aldh1a7、Aoc3、Cyp26al、Hdc1、Ephx2和Beta-actin进行分析,验证cDNA芯片的准确性。结果 4只大鼠存活24小时,表达谱芯片筛查出两组差异表达下调基因634个,表达上调基因513个。差异基因涉及主要信号通路包括胆固醇代谢、细胞外刺激反应、甾醇代谢、激素刺激反应、甾体类激素刺激反应、类固醇代谢、内源性刺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质反应、脂肪酸代谢。结论氧化还原和脂代谢信号通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易伟钱琤张育瑆俞晓军胡志前方国恩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基因芯片调控网络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治疗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BP)治疗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37例诊断为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或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患者按是否进行血液滤过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镇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1次·d-1,5次。记录比较治疗前后腹内压、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生化指标以及TNF-α、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炎症介质的变化,计算死亡率。结果治疗组14例腹腔高压好转,3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好转率66.6%;对照组腹腔高压好转3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4例,好转率18.7%。治疗组肾功能指标、乳酸、HCO-3、肌钙蛋白I(cTnI)及炎症介质CRP、TNF-α、IL-6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P可明显改善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或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腹内压,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傅建军朱宏亮陈帆陈自力钱洪军易伟郑智华
关键词:腹腔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连续血液滤过
直肠癌Miles手术不同骶前引流方法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不同骶前引流方法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共126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的骶前引流方法及引流效果、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在会阴部切口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黎氏双套管组<普通双套管组<单腔引流管组<切口开放引流组,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引流管日均引流量方面,切口开放引流组>黎氏双套管组>普通双套管组>单腔引流管组,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会阴部切口感染率方面,切口开放引流<黎氏双套管<普通双套管<单腔引流管,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切口愈合时间方面,黎氏双套管<普通双套管<单腔引流管<切口开放引流,结果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骶前引流采用黎氏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方法,更有利于会阴部切口的愈合。
钱洪军易伟陈范昶
关键词:MILES手术骶前引流切口愈合
负压双套管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套管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腹壁巨大切口疝1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并结肠造口3例(其中1例存在造瘘口旁疝)。在常规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的基础上加用双套管补片前方持续负压吸引。单纯腹壁巨大切口疝10例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果除1例合并结肠造口出现切口线头反应外,均一次性修补成功,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形成、切口积液等并发症。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双套管引流可有效减少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和抗生素的使用,是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较好的引流方式。
张滋凤钱洪军陈帆朱宏亮易伟余彬
关键词:双套管手术治疗
血管黏附蛋白1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血管黏附蛋白1(VAP-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功能蛋白。VAP-1既是一种黏附分子,又是一种胞外酶,其在白细胞渗出、黏附级联反应、糖代谢调节、血管损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炎症性疾病、糖代谢相关疾病、肿瘤、脑卒中等众多临床疾病中,VAP-1的表达及功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使用VAP-1抗体和抑制剂已经在许多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上显示了显著的治疗作用。
易伟姚骏胡志前
关键词:临床疾病
Ki-67抗原和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研究Ki-67抗原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2例胃癌组织中Ki-67抗原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Ki-67抗原和p53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Ki-67抗原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深度、远处转移、pTNM分期无关。Ki-67抗原、p53蛋白表达阳性其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者(P=0.006,0.007),且Ki-67-/p53-组的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组(Ki-67-/p53+,Ki-67+/p53-,Ki-67+/p53+)(P=0.011,0.017,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2)。结论Ki-67抗原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53蛋白水平是独立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参数;联合检测Ki-67抗原和p53蛋白时,只要任1项阳性即提示不良预后。
易伟胡志前龚振斌
关键词:预后
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7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作为暂时性腹腔关闭材料,创面外贴半透性粘贴薄膜,形成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术后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术后第7—10天分别行确定性关腹术。结果全组存活率94.1%,切口疝发生率5.9%。88.2%的患者在预定时间行确定性关腹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疝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能有效降低腹内压,充分腹腔引流,减少切口疝的发生。
钱洪军陈帆朱宏亮易伟张滋凤郑智华王慧
关键词:严重腹腔感染腹腔内高压负压封闭引流切口疝
影像学检查在肠瘘诊治中的指导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肠瘘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各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壁瘘口造影66次,消化道造影37次,腹部平片31次,腹部CT检查36次,腹部B超检查29次,B超定位穿刺1次,腹部MRI检查4次。结果28例患者经以上检查均获得明确诊断,19例患者通过反复瘘道造影,指导双腔负压吸引管和水压管摆放位置,瘘口自愈;9例患者经引流后最终行确定性手术治愈。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肠瘘患者的诊治有着重要作用。反复多次瘘道造影对瘘道引流通畅及瘘口自愈起着指导作用,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对病人最终确定性手术的时间及手术切口选择能提供可靠依据。
钱洪军易伟陈范昶
关键词:肠瘘影像学检查
暂时性腹腔关闭与常规关腹技术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对比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暂时性腹腔关闭(temporary abdominal closure,TAC)与常规关腹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7月15例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行暂时性关腹,7例常规关腹。比较2组术后腹内压变化、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常规关腹组术后72 h内腹内压逐渐升高,术后6-72 h各监测的时间点均高于暂时性关腹组(P〈0.01)。暂时性关腹组术后腹内压变化相对平稳(波动在7.7-18.1 mm Hg之间),创面愈合早[(11.3±1.8)d vs.(19.4±6.7)d,t=-3.142,P=0.005],切口感染少[12.5%(1/8)vs.100%(6/6),P=0.005]。结论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在治疗严重腹腔感染中能有效地预防腹内压升高,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
陈帆朱宏亮钱洪军易伟谢先强
关键词:严重腹腔感染腹腔内高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