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没有弥散于骨折线区域;B组:骨水泥仅弥散于骨折线区域;C组:骨水泥弥散于整个椎体。记录术前、术后第3 d、术后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及个人生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5-6.0 ml,平均(4.7±0.8)ml。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第3 d,第3、6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及ODI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术后第3 d VAS评分及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疗效较A组明显,随访3个月后3组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在疼痛及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弥散于骨折线区域可能是影响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因素之一。
目的:探讨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64.4岁;28例采用C3扩大半椎板切除C4-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改良开门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传统开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C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采用颈椎MRI横断面测量C3节段最狭窄处(包括C3,4椎间盘水平)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评价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RR)。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改良开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5±1.8)个月,传统开门组为(14.5±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C5神经麻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119±10)minVS(126±12)min]、轴性症状发生率[7.1%(2/28)vs 26.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开门组患者手术前后C3水平脊髓有效空间分别为(93.61±9.02)mm3和(153.5±12.76)mm3,术后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开门组和传统开门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4.36±1.70和14.03±1.82,NDI评分分别为10.36±2.55和12.47±3.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68.36±0.12)%VS(65.01±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不仅能够充分地解除脊髓压迫,而且通过减少C2棘突肌肉止点的剥离,在预防轴性症状等并发症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