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拜阳

作品数:34 被引量:135H指数: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海洋学
  • 18篇地震海洋学
  • 10篇内波
  • 6篇地震
  • 6篇南海东北部
  • 5篇流体
  • 4篇泥火山
  • 4篇火山
  • 4篇海洋内波
  • 3篇东沙海域
  • 3篇多波束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涡
  • 3篇声学
  • 3篇浅层
  • 3篇浅地层
  • 3篇浅地层剖面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内孤立波
  • 3篇孤立波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同济大学
  • 9篇国土资源部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广州海洋地质...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34篇拜阳
  • 23篇宋海斌
  • 14篇陈江欣
  • 13篇刘伯然
  • 12篇关永贤
  • 9篇董崇志
  • 5篇黄兴辉
  • 5篇杨胜雄
  • 3篇宋洋
  • 2篇王东晓
  • 1篇刘胜旋
  • 1篇陈业伟

传媒

  • 1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2011海洋...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被引量:9
2013年
中尺度涡是重要的海洋学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内部的能量传递过程.由于传统海洋学观测手段的固有局限性,一直以来对中尺度涡观测和研究的程度都比较低.地震海洋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海洋学观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对南海的历史地震数据重新处理后,我们首次在本研究海域的地震剖面上看到了透镜状结构.它位于南海西南次海盆(~113.6°E,11.4°N),中心深度约为450m,中心厚度约为300m,半径约为55~65km,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涡特征,综合解释为反气旋.我们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了地转剪切,结合来自于卫星高度数据的海表面地转流速度进一步得到了绝对流速的垂向剖面.结果显示,流速的最大值约为0.7m/s,出现在400~450m处,对应于涡旋的中心深度;西北部分为正,东南部分为负,整体呈现出顺时针的转动方向,说明了它是一个反气旋结构.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
关键词:地震海洋学南海西南次海盆中尺度涡
南海东北部海洋内波的反射地震研究
拜阳董崇志宋海斌宋洋
地中海涡旋与内波的相互关系
<正>地中海涡旋(Meddy,Mediterranean eddy)最早是由McDowell和Rossby(1978)所发现。他们于巴哈马群岛附近在海表以下700m~1300m发现一高盐的透镜状反气旋(顺时针)涡,经研究...
拜阳宋海斌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研究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内孤立波的结构特征被引量:16
2015年
主要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研究了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内孤立波的结构特征,内孤立波的类型是第一模态下沉型,最大振幅有85.5 m.内孤立波自最大振幅所处深度向下,其振幅大体呈线性减小趋势,振幅随深度的减小率为0.2左右.海底对内孤立波的波形会产生一些影响,一方面海底可能会“切割”内孤立波底部,使之出现间断,另一方面海底的“摩擦”会导致近海底的内孤立波处会发育有较多次一级尺度的波动.横向上看,由地震剖面所得到的内孤立波视宽度,需经过一定的校正才能获得真实宽度,本文所研究的两个内孤立波视宽度分别是4.52和3.36 km,校正后的宽度为0.5~3 km.另外内孤立波处存在的垂向噪音反映出内孤立波具有很强的垂向剪切力.内孤立波水平波数谱与GM模型谱的对比研究表明,其能量在低波数段比GM谱大两个数量级左右.
拜阳宋海斌关永贤杨胜雄刘伯然陈江欣耿明会
关键词:内孤立波孤立子地震海洋学
海底冷泉的地震海洋学初探被引量:17
2017年
海底冷泉活动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域广泛分布.与传统利用高频声学方法探测海底冷泉羽状流不同,本文利用常规多道反射地震(地震海洋学)方法对海底边界附近水体进行成像,结合盆地流体逸散结构特征,圈定活动冷泉流体活动发育位置,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和流体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活动冷泉流体渗漏、逸散活动在多道反射地震剖面上一般呈羽状、扫帚状和不规则状几何形态,内部反射杂乱,反射振幅偏弱,但也有振幅增强的情况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含有较多泥质和细粒颗粒物悬浮.所造成的.冷泉活动一般与盆地内部泥底辟、流体管道、断层和裂隙、气烟囱、海底麻坑和泥火山等流体逸散结构相关,反映了地层内部流体自深部向浅部运移,在海底渗漏、逸散形成了活动冷泉.但分析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实地观测和理论模拟等相关研究确认.
陈江欣宋海斌关永贤杨胜雄拜阳耿明会
关键词:地震海洋学冷泉泥火山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巨型水下沙丘的分布及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基于多波束测深和高分辨率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研究了东沙海域深水巨型水下沙丘的特征.巨型水下沙丘发育在230~830m水深的上陆坡范围内,呈斑块状分布.NW-SE向的近海底流体运动不仅冲蚀地层,形成了三条与水下沙丘间隔分布的冲蚀带,为水下沙丘提供了沉积物来源,同时也为水下沙丘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源.研究区水下沙丘波长(L)范围55~510m,波高(h)范围1.5~20m,二者呈指数关系分布.沙丘的波长随水深增大而增大,波高则在500~700m水深范围内最大.水下沙丘NE—SW向展布的脊线和几何参数关系是与现今水动力条件相平衡的结果.
耿明会宋海斌关永贤拜阳刘胜旋陈业伟
关键词:东沙海域多波束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海水混合率
拜阳宋海斌董崇志
地中海涡旋与内波的相互关系
本文介绍地中海涡旋由于物理性质与背景海水有着巨大的差异,存在密度界面,因此不难联想在其上、下边界可能具备内波形成的条件,而通过地震观测数据也确实可以清楚地看到地中海涡旋的上、下边界有清晰的反射,通过计算反射同相轴的波数谱...
Bai Yang拜阳Song Haibin宋海斌
关键词:物理性能
地震海洋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地震海洋学是利用反射地震方法探测海水温盐结构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主要优势在于水平方向的分辨率较高,能够弥补传统物理海洋学观测在时空尺度上的缺陷,为研究温盐结构、海洋动力过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手段.本文将追溯地震海洋学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近年在地震剖面和海水温盐结构的关系、内波、地中海涡旋、潜流等海洋学现象研究以及在海水温度结构反演、地震波模拟等定量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地震海洋学今后的发展,阐述了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7个研究领域,如混合,内波的3D波包等.
董崇志宋海斌拜阳黄兴辉宋洋
关键词:地震海洋学温盐结构涡旋内波
地震海洋学方法在海洋混合参数提取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南海内波和地中海涡旋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混合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海水运动形式,对多个海洋学分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物理海洋学的研究重心从大尺度向中小尺度现象过渡,近年来混合问题的研究重心也逐渐转向了中小尺度现象.内波与中尺度涡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尺度物理海洋学现象,对海洋能量在不同尺度中的级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地震海洋学研究了海洋混合参数的提取方法,并以南海内波和地中海涡旋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内波在200~600m深度范围内所引起的混合可达10^-2.79 m^2·s^-1左右,比大洋的统计结果10^-5 m^2·s^-1高出两个数量级以上.而地中海涡旋所引起的湍流混合率可达10^-3.44 m^2·s^-1左右,与大洋统计结果相比高出1.5个数量级左右,并且地中海涡旋下边界的混合要强于上边界,这一特征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另外涡旋上边界之上以及侧边界的外侧也具有非常高的混合率.
拜阳宋海斌董崇志刘伯然陈江欣耿明会
关键词:内波中尺度涡地震海洋学经验模态分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