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地层
  • 3篇三叠
  • 3篇三叠纪
  • 3篇晚二叠世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二叠世
  • 3篇层序
  • 3篇层序地层
  • 2篇生物礁
  • 2篇台地
  • 2篇台地边缘
  • 2篇盆地
  • 2篇海平面变化
  • 2篇沉积盆地
  • 1篇地块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年代

机构

  • 12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惠兰
  • 3篇杜德勋
  • 3篇朱同兴
  • 3篇罗建宁
  • 2篇王全海
  • 2篇彭勇民
  • 2篇谭富文
  • 2篇王承书
  • 1篇王小龙
  • 1篇陈明
  • 1篇汪名杰
  • 1篇王高明
  • 1篇顾雪祥
  • 1篇姚鹏
  • 1篇唐菊兴
  • 1篇李忠雄

传媒

  • 5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岩相古地理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岩相与古地理——以阿坝-若尔盖盆地为例被引量:26
1998年
以阿坝-若尔盖盆地岩相与古地理研究为例,并结合区域上有关资料,认为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发育有世界上罕见的巨型浊流沉积,主要由一套大陆斜坡浊积扇相组合与深海盆地相组合等构成,而斜坡浊积扇、深海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和海平面的下降期与上升期存在着对应关系,发育一系列叠复的浊积扇舌状体;浊流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伴有火山物质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源型,物源主要来自北西侧与北侧的浅变质岩区;盆地属多阶段、多物源、不同构造性质相叠加的复合盆地。巴颜喀拉地区作为独立的微板块与东部扬子板块之间会聚、碰撞表现为扬子板块为俯冲,巴颜喀拉微板块为仰冲性质。新都桥组缺氧事件沉积物中具较广泛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赋存于低密度浊流沉积的扇尾—深海盆地相内,而且也是现代砂金矿床的主要源区地层。
杜德勋罗建宁惠兰
关键词:海底扇浊积岩三叠纪古地理沉积盆地
西藏东部三叠纪弧内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
2001年
江达弧内盆地位于西藏东部 ,现今被厚约 10 0 0 0m的三叠系所覆盖 ,三叠纪时该区以海相沉积为主 ,并以巨厚浊积岩与频繁火山活动形成的钙碱性系列弧火山岩为特征。在露头剖面上 ,识别出 10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共经历了 37Ma的时间演化 ,估算每个层序平均所占时限为 3 7Ma。研究认为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应是构造—火山、沉积物补给与海平面升降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响应 ,其中构造与弧火山作用起决定作用。
彭勇民惠兰
关键词:三叠纪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特征被引量:1
1991年
一、成礁地质背景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上扬子的滇、黔、桂交界处(南盘江地区)和川东、鄂西地区,在陕西镇安西口、湖南怀化中伙铺和郴县等地有零星出露。现已查明的晚二叠世生物礁共有46处——9处井下,37处地面(图1)。生物礁的分布受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相的控制。从区域构造位置看,鄂西地区和南盘江地区早古生代时处在扬子台地的东部和南部。
惠兰朱同兴
关键词:生物礁晚二叠世台地边缘礁灰岩
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区构造背景的探讨——以阿坝-若尔盖、小金-马尔康及雅江盆地为例被引量:22
1999年
本文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观角度,探索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物源区构造背景。据盆地东部阿坝若尔盖、小金马尔康及雅江次级盆地岩屑砂岩宏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岛弧等。盆地边缘与不同性质的洋壳、陆壳和过渡壳呈不同程度的接触,是造成沉积物多来源。
杜德勋罗建宁陈明惠兰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三叠纪沉积盆地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研究
朱同兴惠兰
报告首次将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按古地理位置分为五种类型,即从古陆向、堤礁、台地边缘礁、台地前缘斜坡缓丘礁和孤立台地边缘礁。查明中世生物礁的时空分布规律;区内礁体发育的极盛层位是长兴组中上部,向北、从东向西升高,而礁的发...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礁晚二叠世
西藏雅鲁藏布结合带演化之新探被引量:1
2003年
惠兰王承书J.C.Aitchison
关键词:地质年代混杂岩带
印-亚碰撞时代的重新厘定:藏东南雅鲁藏布结合带下中新统冈仁波齐砾岩被引量:1
2003年
J.C.Aitchison王承书惠兰
关键词:碰撞造山作用砾岩始新世俯冲作用
昌都地块晚古生代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昌都-思茅地块夹持于江达-绿春火山弧与杂多-景洪火山弧之间,属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间古特提斯洋中的岛屿群之一。昌都地块晚古生代东临金沙江-哀牢山洋,西濒澜沧江洋,因而研究该地块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可为古特提斯沉积地质和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依据,也可为...
杜德勋罗建宁惠兰
关键词:层序地层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层序类型层孔虫
海平面相对上升与生物礁相沉积——以中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海绵礁为例
1991年
晚二叠世是我国西南地区地史上的第二次造礁高峰期,礁体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类型齐全,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已先后在建南、石宝寨等潜伏礁体中打出了工业性气流。前人已对本区晚二叠世生物礁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侧重于古生物生态和礁体沉积相方面,而对海平面相对变化与礁体的关系以及礁控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为《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研究》课题成果中的一部份,主要探讨晚二叠世海平面相对上升与生物礁相沉积之间的关系。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地区(滇黔桂交界区)和川东鄂西地区。
朱同兴惠兰
关键词:晚二叠世台地边缘滩相长兴期
藏东地区新生代构造体系与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6
2001年
区域构造和微构造分析表明 ,新生代藏东地区构造应力场自印支 燕山期的NE—SW向挤压向喜马拉雅山期的NNE -SSW向压扭性转变 ,表现在 :①沿昌都地块两侧及古生代—中生代形成的深大断裂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右旋走滑活动 ,伴生较强的碎裂岩化、拉伸线理和剑鞘褶皱等 ,沿主断裂两侧叠加一系列NW、NNW及NE向雁行式排列的褶皱和张扭性断裂 ;②在区域上 ,沿大规模右旋走滑断裂两侧形成一系列雁行式排列的第三系走滑拉分盆地 ;③新生代岩浆活动沿走滑断裂两侧的张扭性次级断裂有规律分布。新生代构造体制的转变造成大规模成矿流体的运移与富集 ,使新生代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成矿时期 ,而北澜沧江、妥坝、温泉断裂带及车所乡断裂带北段是该期矿产最有利的富集部位。
谭富文王高明惠兰汪名杰李忠雄王小龙
关键词:新生代成矿作用构造应力场成矿流体岩浆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