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爽

作品数:33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大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干细胞
  • 6篇脊髓
  • 6篇脊柱
  • 6篇脊柱侧
  • 6篇脊柱侧凸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侧凸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特发性脊柱
  • 5篇特发性脊柱侧...
  • 5篇WISTAR...
  • 4篇僵硬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细胞
  • 3篇细胞修复
  • 3篇脊髓损伤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机构

  • 32篇解放军第20...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延边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33篇徐爽
  • 17篇贾全章
  • 17篇孙景海
  • 9篇陈阳
  • 8篇姜大伟
  • 7篇侯明晓
  • 7篇许建中
  • 7篇李东君
  • 6篇高德萱
  • 5篇陈玉丙
  • 5篇刘丽萍
  • 5篇杨滔
  • 5篇王风华
  • 4篇郑伟
  • 4篇苏云
  • 4篇吴传真
  • 4篇韩松
  • 4篇张雷
  • 3篇艾纯华
  • 3篇孙景海

传媒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力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
2006年
艾纯华徐爽陈伟民陈阳张小明千石哲
关键词:固定器胫骨骨折
BMP/VEGF/PLGA复合物促进兔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物BMP/VEGF/PLGA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于兔桡骨中段造成3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BMP/PLGA治疗组、VEGF/PLGA治疗组、BMP/VEGF/PLGA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治疗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不同的复合物,对照组不放置任何植入物。分别于术后2、4、6、8w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取桡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不同复合物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治疗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各组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但BMP/VEGF/PLGA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血管化程度和更快的骨折愈合速度。结论BMP/VEGF/PLGA复合物能够促进骨折局部的血管化和骨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
苏云孟祥俊孙强于小光徐爽
关键词:PLG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脊髓损伤区的迁徙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如何观察其在体内的生存和转归情况,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问题。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内的迁徙情况。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制作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经尾静脉移植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L-1)1mL,连续注射2d。对照组未行脊髓损伤,与实验组同一时间同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后5,10,15d,制作损伤脊髓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徙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于移植后5d,在脊髓损伤组织血管内出现少量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d后有血管外弥散,15d后有广泛弥散。对照组均未见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大鼠尾静脉移植后,能透过血脊髓屏障向损伤脊髓组织迁徙。
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高德萱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徙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WISTAR大鼠血脊髓屏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Wister大鼠损伤脊髓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行为学和组织学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改良的Allen&#39;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
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王风华徐爽刘丽萍高德萱姜大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化学武器个体防护装备数字化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被引量:2
2012年
主要介绍了化学武器个体防护装备数字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加强化学武器个体防护装备数字化研究对确保核生化条件下作战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徐爽孙景海张雷左浩张文龙
关键词:化学武器个体防护装备数字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区迁徙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BMSCs在大鼠脊髓损伤区内的的迁徙情况。方法 用DAPI标记BMSCs后经尾静脉移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体内,分别于术后5天、10天及15天灌杀大鼠,制作损伤脊髓的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BMSCs...
贾全章李东君陈玉丙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 高德萱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徙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实验性股骨头坏死(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有较强的诱导成骨作用,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磷酸钙骨水泥因为具有许多优点而可能成为其良好的载体。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健康成年兔24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骨形态发生蛋白(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提供)。磷酸钙骨水泥(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同日本爱知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及日本三菱公司材料综合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将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制备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即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充填组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充填组,每组12只。制作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缺损模型后于骨髓道内充填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术后动物3周及12周时分批处死动物进行X射线、组织学及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兔的成骨情况,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24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骨缺损区大体观察和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12周时,磷酸钙骨水泥组可见有许多新骨形成,材料体积变小。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有大量新骨形成,降解吸收现象明显,材料体积明显变小。②两组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2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量减少,与新生骨之间部分区域可见空隙存在,新生骨小梁增粗,可见幼稚骨细胞,其细胞核圆形,染色质有轻度超边,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有空化及嵴断裂现象;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可见散在磷酸�
苏云张伟胡春明徐爽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磷酸钙类骨粘合剂股骨头坏死
移植后的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在脊髓损伤区是否向神经元分化。方法首先用BrdU在体外标记BMSCs,将标记后的BMSCs分别由大鼠尾静脉及脊髓损伤局部移植到大鼠体内,于移植后10天、20天及30天灌杀大鼠,制作脊髓的冰冻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植入的BMSCs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的情况。结果移植术后10天2、0天及30天,损伤脊髓内可见BrdU/NSE双标记的细胞。结论 BMSCs移植后在脊髓损伤区内可见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移植的BMSCs可能分化为神经元。
陈玉丙贾全章李东君孙景海吴传真王风华徐爽刘丽萍姜大伟高德萱张红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分化
应用自制清创手术系统提高清创手术效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制一种清创手术系统,并研究其应用与手术间污染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制备一种清创手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其功能。将11 246例开放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连续6个月的空气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间细菌培养计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证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清创手术系统是一种对四肢及头部开放伤进行清创手术的可拆装组合系统,质轻体小、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可拆组携带和保护手术间的无菌环境。
孙景海贾全章许建中陈庆贺陈伟民陈阳艾纯华徐爽刘博李建哲
关键词:手术间污染
Id4因子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7年
分化抑制因子也被称为Id蛋白,属于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是在1990年由Robert Benezr发现的.他第一次从鼠红白血病细胞的DNA的文库中克隆出来.分化抑制因子蛋白是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中的家族成员构成,并且通过阻断未成熟的细胞之间的分化.
韩松郑伟侯志新张雷徐爽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