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155 H指数:7 供职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低位渍水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其耐涝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990年 1987~1989年三年试验结果,生育期低位渍水(根际及真叶以下茎)条件下,大豆出现叶片增长受阻变小,色渐变黄;根系渐变褐、腐烂;营养生长期渍水,植株变矮变弱;花荚期渍水造成大量落花落荚;鼓粒期渍水致使百粒重严重下降等灾害性效应,从而大量减产。但是,不同品种大豆还可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耐涝性较好的品种大豆,经一定时间渍水,浸于水中的茎增粗,增粗部分结构呈海棉状,并发生大量不定根,其生长势很旺盛,发达的不定根,在渍水环境中代替根系而起作用,因此叶片逐渐复绿色,但耐性差的品种,不定根发生能力很弱,适应不了渍水环境而造成全株死亡或严重减产甚至绝产。渍水大豆的产量与其水渍茎增粗的比值及不定根容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877^(**)和0.881^(**)。也就是说,渍水环境中茎的增粗及不定根的发生生长能力,可做为选择耐涝大豆的形态指标。 宋英淑 杜智琴 徐永华 尹达龙关键词:大豆 渍水 生长发育 耐涝性 大豆萌动种子及株体对渍水环境的反应 1989年 渍水(种子上3cm水层)条件下,萌动种子活力的受害程度、临界时间与温度有关,相对高温下,种子受害加速,受害临界时间也提前。大豆生育的不同阶段根际渍水,产量均有大幅度下降。供试22个大豆品种(品系)在V_3、R_1、R_3和R_5期开始渍水15天的平均结果,分别减产35.1、40.2、38.3和36.9%。营养生长阶段渍水,株高下降、茎重减少,健壮“骨架”形成受阻造成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渍水,大量落花和成荚率减少影响单株粒数。结荚阶段渍水,因大量落荚,而影响单株粒数。鼓粒期渍水,一是开始鼓粒的种子因停止其发育而造成秕粒,二是鼓粒旺期的种子生长受阻而百粒重严重下降。总之,V_3、R_1、R_3和R_5期开始渍水的处理,减产均与其单株粒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7、0.935、0.930和0.480。渍水还造成大豆对根际缺氧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如水中茎的增粗、大量增生气生根。随着气生根的生长发育,地上部,尤其是叶色逐渐有所恢复。大豆萌动种子受害临界及生育期根际渍水,对产量的胁迫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内时间不同生育期的耐渍水性也不一致,这就给选育耐渍水大豆材料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宋英淑 杜智芹 徐永华 尹达龙 李学湛关键词:大豆 耐涝性 大豆(G.max L.)种子耐渍水性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990年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宋英淑 李学湛 杜智琴 徐永华 尹达龙关键词:大豆 种子 子叶 豆渣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6 2001年 本项目以新鲜豆渣为原料 ,通过L9( 3 4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四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 ,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序 ,即得到豆渣膳食纤维 ,工艺产率为 85% ,产品纤维素含量是 80 %。 陈霞 杨香久 徐永华 赵伟 赵贵兴 王树林 张延坤关键词:膳食纤维 豆渣 酶解 碱处理 世界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Ⅱ 被引量:5 1996年 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亦不相同。但是低、中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际间含量变化小于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冷凉地区的年际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的相关显著性高于回归线以内的赤道雨林、热带草原区。就世界范围来看,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负相关高度显著。蛋白质与产量负相关亦高度显著,但年度之间相关程度不同;脂肪含量与产量正相关接近显著,但受环境影响很大,有的年份、有的地区相关不显著。 徐永华 何志鸿 信依群关键词:大豆 蛋白质 脂肪 生态分布 世界不同纬度与海拔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分布概势 被引量:14 1990年 本文研究了国际大豆品种试验9年的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显著地受地理纬度变化和年度变化的影响,脂肪含量显著地受海拔的影响。世界高脂肪和高蛋白质含量区域均在南、北纬11°—20°59′之间。但前者分布在低于海拔500m的低平地区,后者分布在海拔500—1000m的地区。 何志鸿 徐永华 林风英关键词:大豆 脂肪 蛋白质 生态地理分布 豆渣膳食纤维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002年 本项目以新鲜豆渣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度,即得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是80%,本文还以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研制出大豆纤维系列食品。 陈霞 杨香久 徐永华 赵伟 赵贵兴 王树林关键词:食品 膳食纤维 豆渣 酶解 黑龙江省大豆化学品质生态地理分布 Ⅱ.育成品种化学品质的遗传改进与生态分布 被引量:8 1997年 研究了建国以来黑龙江省选育的148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地理分布。伴随着品种生产潜力的提高,该省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下降,但80年代又有回升;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生态地理区域间差别较大,克拜和绥化地区育成的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黑河与嫩江地区育成的品种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地区之间差异不大。 徐永华 何志鸿 何志鸿 林凤英 林凤英关键词:大豆 化学品质 遗传进度 生态分布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 Ⅰ.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2003年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减产明显,且随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加剧。大豆重迎茬减产程度受气象条件及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农艺措施调控,可以减缓产量的损失。短期重迎茬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 何志鸿 刘忠堂 许艳丽 韩晓增 徐永华关键词:大豆 重迎茬 农艺措施 大豆疫腐病早熟抗源 被引量:13 1999年 徐永华 卢启 何志鸿 马淑梅 裴林芝关键词:大豆 疫腐病 早熟 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