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日新
- 作品数:86 被引量:318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经抽栓导管注射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的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抽栓导管向靶病变冠脉内注射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后,术中发生无复流及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情况及临床疗效.
方法:连续入选...
- 纪军何胜虎徐日新陈述刘晓东谢勇徐冰郑军
- 关键词:血栓抽吸依替巴肽替罗非班
- 改善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逐渐流行,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心血管病发病人数持续上升,据推算CVD现患病人数已达2.9亿[1]。目前,CVD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研究[2-3]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升高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LDL-C可在一定程度使相关临床事件发生风险降低。目前,各国血脂指南均将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胆固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治的首要目标。
- 智凤徐日新
- 关键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
- 经抽栓导管注射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抽栓导管向靶病变冠脉内注射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后,术中发生无复流及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105例资料齐全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抽栓组(A组)、抽栓+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和抽栓+冠脉内注射依替巴肽组(C组)。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情况及在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2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比例为C组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血栓抽吸联合依替巴肽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水平再灌注,并且不增加出血及其他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纪军何胜虎徐日新陈述刘晓东谢勇徐冰郑军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依替巴肽
- 应用国产球囊导管行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体会
- 1998年
- 应用国产单球囊导管对 7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施行了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左房压从 ( 3.18± 0 .94 ) k Pa降至 ( 1.2 9± 0 .60 ) k Pa,平均肺动脉压从( 5.36± 1.66) k Pa降至 ( 2 .94± 0 .85) k Pa,二尖瓣口面积从 ( 0 .91± 0 .0 8) cm2 扩大到 ( 1.80± 0 .2 4 )cm2 ,心功能从 ( 2 .8± 0 .5)级提高到 ( 1.3± 0 .4 )级 ,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11个月 ,二尖瓣口面积无明显变化 ,心功能全部维持在 1级。
- 何胜虎徐遐华李寿桢赵福全郭德祥屠莉莉徐日新顾翔
-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成形术PBMV
-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并发症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单纯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主动脉分支缺血并发症的意义与可能性。方法 1例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男性患者 ,因夹层瘤严重撕裂主动脉内膜致双下肢麻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单纯夹层瘤内膜开窗术。结果 双下肢血流恢复 ,症状消失 ,双侧股、足背动脉正常触及。结论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但需尽早。
- 李麟荪徐日新王立富施海彬
- 关键词:并发症内膜开窗术主动脉夹层缺血下肢麻痹
- 替格瑞洛在高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高龄(≥75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发病24 h内)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85例资料齐全行早期PCI的高龄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情况,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出血、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术中发生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2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总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2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发生呼吸困难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LVEF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对于高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时,替格瑞洛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水平再灌注,且不增加严重出血情况的发生,降低总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纪军何胜虎陈述徐日新刘晓东谢勇廖清池徐冰张建秋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 血流储备分数对并发糖耐量减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界病变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评价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并发糖耐量减低(IGT)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临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58例临床诊断为CAHD并发的CAHD临界病变患者分为FFR指导治疗组(FFR组,n=28)和根据术者经验指导治疗组(对照组,n=30)。观察2组患者支架植入例数及支架植入数量,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病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FR组共有12例14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16枚,治疗率43.8%;对照组共有39处临界狭窄病变,有17例21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32枚,治疗率53.8%。FFR组患者治疗率、植入支架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R组患者术后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可安全地指导并发IGT的临界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FFR指导植入的支架数量显著减少。
- 纪军何胜虎徐日新刘晓东陈述汪华玲
-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心脏不良事件
- 经桡动脉无鞘介入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9例冠状动脉复杂分叉病变患者,采用ASAHI公司无鞘指引导管或利用"无鞘"技术自制无鞘指引套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实施PCI的临床资料,观察无鞘指引管通过性、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10例,前降支(LAD)与对角支(D)分叉病变29例。33例患者使用7.5F无鞘指引导管;6例使用7F自制无鞘指引套管,PCI均获成功。39例患者住院期间无心脑血管事件及桡动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复杂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7.5F无鞘指引导管使用方便,通过性好,自制无鞘指引套管方法有效、安全,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日新刘晓东谢勇廖清池程铖吴彩凤
-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徐日新李寿桢徐遐华
- 关键词:冠心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
- 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中特殊心电现象与处理对策
- 2008年
- 目的报道24例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的特殊心电现象与处理对策。方法1例左后侧壁显性房室旁道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改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静脉窦造影了解其结构。2例射频消融后旁道呈间歇性逆传,采用心室RS2刺激法进行标测与消融。6例冠状窦电极显示激动的先后顺序不明显,其中1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和心房侧均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多次试放电失败,最终在左中间隔消融;另5例消融导管在明显高于冠状窦电极的部位才标侧到满意靶图。10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始终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或反复消融仅能一过性阻断旁道,改动脉途径逆行法心房侧消融。7例心室起搏下消融不成功而采用窦性心律下放电。结果全部病例消融成功。结论极少数左侧房室旁道由于其特殊的电生理现象往往需采用不同的标测和消融策略。
- 徐日新顾翔屠莉莉刘晓东
- 关键词: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心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