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畅

作品数:115 被引量:1,619H指数:25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6篇土壤
  • 50篇玉米
  • 50篇黑土
  • 36篇施肥
  • 15篇长期施肥
  • 13篇秸秆
  • 13篇还田
  • 12篇肥力
  • 12篇春玉
  • 12篇春玉米
  • 11篇不同施肥
  • 10篇农田
  • 10篇培肥
  • 10篇微生物
  • 9篇氮素
  • 9篇有机碳
  • 9篇秸秆还田
  • 8篇养分
  • 8篇黑土区
  • 7篇土壤肥力

机构

  • 114篇吉林省农业科...
  • 1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农业农村部环...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15篇彭畅
  • 98篇朱平
  • 79篇高洪军
  • 53篇李强
  • 47篇张秀芝
  • 12篇刘淑环
  • 12篇吴海燕
  • 11篇范作伟
  • 10篇牛红红
  • 9篇刘春光
  • 8篇任军
  • 7篇任禾
  • 7篇李长玺
  • 6篇张林
  • 5篇李素琴
  • 5篇张淑香
  • 5篇武志杰
  • 5篇张卫建
  • 4篇徐晨
  • 4篇李双异

传媒

  • 20篇玉米科学
  • 11篇吉林农业科学
  • 8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水稻栽培用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用灌溉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过滤盒的上壁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过滤盒的左壁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和过滤盒...
李强李素琴刘春光张秀芝彭畅高洪军朱平焦云飞吴海燕范作伟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观测分析了黑土长期不同施肥30年后不同形态的活性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氮磷和氮磷钾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无显著影响;长期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区组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较大,分别在122%~258%和237%~351%之间,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幅分别在72%~98%和83%~112%。黑土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对施肥的响应灵敏度为,轻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因此,轻组有机碳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较好指标。
仪明媛彭畅张会民张文菊汪怀建徐明岗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活性有机碳
中国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特征与时空规律被引量:13
2021年
中国北方黑土区、潮土区和褐土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大水大肥问题尤为突出,氮磷淋溶是全国典型的地下水污染来源。然而,中国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特征和时空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利用田间原位监测和文献荟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北方主要农区285个监测点年的4种主要种植模式(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露地蔬菜、保护地蔬菜)农田氮磷淋溶特征与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4个主要种植模式的平均氮和磷淋溶强度分别为:保护地蔬菜117.5 kg(N)·hm−2和0.74 kg(P)·hm−2,露地蔬菜51.7 kg(N)·hm−2和0.10 kg(P)·hm−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49.9 kg(N)·hm−2和0.07 kg(P)·hm−2,春玉米30.7 kg(N)·hm−2和0.09 kg(N)·hm−2。与粮田相比,蔬菜田的高水肥投入决定了其较高的氮磷淋溶量。受土壤质地以及区域间水肥管理差异的影响,同一种植模式下,总氮淋溶强度为黑土区<褐土区<潮土区。农田氮磷淋溶年际间变化主要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总氮淋溶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尤其前一年无淋溶事件发生背景下,下一年的淋溶量会急剧增加。空间尺度上,潮土区和褐土区是氮素淋溶的主要风险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蔬菜种植面积尤其是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的省份表现出较高的氮磷淋溶风险。综上,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风险以氮为主,磷的淋溶风险也不容忽视。潮土区和褐土区是氮素淋溶的主要风险区。区域尺度上,氮磷淋溶主要来自粮田,但菜田面积越大,氮磷淋溶风险越高。
王洪媛李俊改樊秉乾骆晓声彭畅翟丽梅李虎马林刘宏斌
关键词:农田土壤类型
降雨对吉林省黑土区雨养春玉米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吉林省黑土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较大。因此,掌握吉林省黑土区降雨与农田氮磷淋溶的关系,对区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吉林省4个面源污染监测点,于2016—2019年春玉米季对降雨情况、淋溶量、淋溶液氮磷浓度及淋溶强度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系统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区自然降雨与农田氮磷淋溶的关系。结果表明:1)吉林省黑土区降雨年际间和监测点间差异较大,年际间波动在424~554 mm,春玉米全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为475 mm;不同监测点降雨量大小依次为通化(593~785 mm)>公主岭(512~699 mm)>梨树(305~434 mm)>农安(197~342 mm)。2)淋溶量和降雨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雨强度每增加10 mm·(24h)−1,淋溶量增加1.81 mm。全生育期(4—10月)降雨量与淋溶次数、淋溶概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00 mm,淋溶次数约增加3次,淋溶概率上升6%。当全生育期降雨量超过74 mm时,淋溶概率增加,可能引起淋溶;而当全生育期降雨量达到217 mm时,淋溶次数增加,可以发生淋溶。产生淋溶的降雨等级一般以中雨(10~24.9 mm)和大雨(25~49.9 mm)为主。3)淋溶量和淋溶液总氮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磷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4)总氮淋溶强度与降雨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雨强度每增加10 mm·(24h)−1,总氮淋溶强度增加0.73 kg·hm-2,而总磷淋溶强度与降雨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吉林省黑土区农田在春玉米雨养条件下以氮素淋溶为主,且与降雨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采取农艺措施在源头上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为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焦云飞李强高洪军王周张秀芝朱平彭畅
关键词:黑土区降雨春玉米
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玉米中重金属累积规律及安全性分析
施用化肥(N、P、K)土壤中重金属(Ni、Cu、Zn、As、Pb)仅有少量残留或不残留;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土壤中Cr、Cu、Zn、Cd、Pb出现了累积效应;单施用化肥增加了土壤中的Cr和Cd累积,随着有机肥料的施入使这两种...
曹铁华梁烜赫高洪军彭畅张秀芝徐晨陈宝玉朱平
关键词:重金属施肥模式
文献传递
不同轮耕模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以吉林省公主岭市黑土3年的田间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处理(A)相比,秸秆连年深翻(D)、深翻/旋耕(C)和覆盖/覆盖/深翻(E)3个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对于微生物总量OTU分析表明,经过秸秆深翻处理亚表层土壤微生物总数均高于表层土壤,秸秆连年覆盖还田(B)处理则是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总量高于亚表层土壤。经秸秆深翻处理亚表层土壤Chao1指数较高,Simpson指数较低,物种丰度明显提高;连年覆盖还田处理表层土壤物种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高;秸秆覆盖还田可提高表层土壤物种丰度。C和D处理与A处理亚表层土壤组间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具体差异在分类学上的组成中有所体现,门水平上物种组成无差异,但属水平上亚表层土壤与表层土壤之间微生物组成不同。冗余分析显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养分变化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秸秆覆盖还田和秸秆深翻还田分别能够有效改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高洪军彭畅朱末张秀芝李强焦云飞朱平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微生物群落结构
深松模式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针对东北平原西部地区土壤耕层浅薄、犁底层紧实、通透性变差等问题,为改善区域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农田土地生产力、农民增产增收,试验设置免耕、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4个处理,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深松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松可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且以行间行上深松效果最好,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17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行间深松、行上深松和行间行上深松分别比对照免耕增加8.3%、9.6%、15.5%和9.78%、10.83%、14.65%,且深松较免耕土壤宜耕层下移较明显,两年分别下移17.5 cm和5~15 cm。深松后,玉米经济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也呈同步增加趋势。结合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行上深松是吉林省西部玉米田的适宜的深松模式之一。
王周焦云飞李强高洪军张秀芝朱平彭畅
关键词:玉米深松土壤物理特性
长期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氮及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氮及玉米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比较,玉米秸秆还田处理没有显著促进黑土有机碳的积累。与试验初期相比,3个处理(CK、NPK和秸秆还田+NPK)土壤有机碳均同步增加,2006年与试验初比较均呈显著差异。与CK、NP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NPK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N素的供应水平。各处理C/N比值在10.23~11.26之间。秸秆还田+NPK处理19年的玉米平均产量为8 958kg/hm2,与NPK处理基本一致,显著高于CK处理,表明施用有机氮(玉米秸秆还田)代替部分无机氮可以达到相同玉米产量水平。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付菊升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黑土碳氮
吉林省中部农田生态系统降雨湿沉降氮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大气氮沉降作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大气湿沉降氮更是研究热点。本文以吉林省中部生态地区为例,通过研究该农区湿沉降氮的总体特征和输入氮相关参数(p H、总氮、铵氮、硝氮),明确了该区域大气湿沉降氮年际发生规律和季节分异特征,掌握了我省中部农区农田生态系统湿沉降氮的负荷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降雨年际间变异较大,极端年出现的频次高于平均年的频次,且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最大降雨量集中6~9月,占全年降水的70%左右;(2)降雨p H值变化幅度较小,平均值为6.91。降雨氮浓度变异系数较大,且总氮浓度超过入湖库水浓度(2 mg L-1)2倍多,而铵氮浓度介于地表水III类与IV类之间,是地下水质铵氮标准的4倍;(3)年均湿沉降总氮量为18.3 kg hm-2,无机氮的沉降量为10.3 kg hm-2,对总氮贡献率为57%;(4)氮沉降量与降雨量和氮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湿沉降总氮来说,雨量的相关性好于浓度的相关性,而对于湿沉降的无机氮而言,浓度的相关性好于雨量的相关性。
彭畅牛红红李强朱平张玉龙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湿沉降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黑土磷含量和活化系数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影响着耕层土壤磷库以及各形态磷的变化。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黑土各磷素形态含量及有效性的变化,为黑土的肥力培育和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90年,供试作物是连作玉米。肥料试验包括不施肥对照(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共4个处理。化肥处理施氮肥(N) 165 kg/hm^2、磷肥(P) 36 kg/hm^2、钾肥(K) 68 kg/hm^2、猪粪21 t/hm^2,NPKM处理的最终N-P-K养分投入量为165-75-145kg/hm^2。选取了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土样,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分析了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各有效磷形态含量,计算了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结果】与初始年份相比,NPKM处理土壤全磷、有效磷和磷活化系数,分别显著提高了88.47%、12.98倍和6.42倍。NPK处理对全磷含量影响较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AC值分别增加了1.65倍和2.67倍。CK和NK处理全磷含量降低了15.12%和32.67%,有效磷含量降低了33.47%和12.57%,土壤磷活化系数(PAC)分别降低了52.49%和2.55%。所有处理黑土磷库均以无机磷为主,占全磷的80.53%~90.43%。施磷肥处理的无机磷含量占全磷的比值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对有机磷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处理均以中活性态磷含量最多,占全磷的50.37%~55.06%,活性态磷含量最少,占全磷的7.61%~19.02%。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态磷的比值,尤其是无机磷中的活性态磷的比值。CK、NK处理中Resin-P、NaHCO_3-Pi、NaOH-Pi、Conc.HCl-Pi、Residual-P无机磷形态均呈减少趋势;NPK处理中Resin-P、NaHCO_3-Pi、NaOH-Pi、Dil.HCl-Pi呈增加趋势,Conc.HCl-Pi和Residual-P呈减少趋势;NPKM处理中,各无机态磷含量均随施肥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值与Resin-P、NaHCO_3-Pi、NaOH-Pi、Con
王琼展晓莹张淑香张淑香彭畅高洪军张秀芝朱平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磷形态磷有效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