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君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3项检测的意义被引量:5
- 2004年
- 李兵刘佳陈瑛彭君
- 关键词:输血安全抗-HIV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
- 42397名献血者抗-HCV、抗-HIV、抗-TP、HBsAg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准确度,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因输血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方法两种以上的试剂按规定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双检,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42 397名献血者中HBsAg阳性192例,阳性率0.45%,结果不确定47例;抗-HCV阳性187例,阳性率0.44%,结果不确定124例;抗-HIV阳性8例,阳性率0.02%,结果不确定14例;抗-TP阳性319例,阳性率0.75%,不确定78例;4项检测共计阳性969例,阳性率2.29%。结论献血人群中有较高病毒携带率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及人体感染病毒后窗口期的存在,使输血存在引起病毒性疾病传播的危险。血站系统在对献血者的筛查工作中应不断加强管理,优化试剂组合,最大限度杜绝输血感染疾病的发生。
- 胡建林武存李兵刘佳陈英彭君夏志容
- 关键词:血液筛查TPHBSAG
- 白细胞滤器过滤晶体盐红细胞悬液进行血液质量与临床效果评估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 ;1 5 0例受血者 ,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 ,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 99 3 % ;红细胞回收率为 92 7% ,血小板损失率为 87 2 % ;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RBCs的 1 5 0例受血者中 ,输血≤ 2次的受血者中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 (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 )的 3 0例受血者中仅有 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 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 ,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成晓玲赵树铭林武存黎儒清曾杰任德惠王泽荣彭君
-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 过滤去除白细胞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过滤去除白细胞过程中红细胞溶血的原因 ,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不同处理模式 :先过滤后离心 /先离心后过滤、用 /不用生理盐水预浸润滤器制备红细胞悬液。 4 8u全血 ,其中 30u全血 ,每单位分为 3份 (A、B、C袋 )。按A、B、C袋将 30u全血分为 3组 ,并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为对照组不过滤 ,B组为先离心后过滤组 ,C组为先过滤后离心组。B ,C两组过滤前均未用生理盐水浸润滤器。另外 1 8u全血在过滤前用生理盐水浸润滤器 ,然后采用先过滤后离心模式处理。测定各组RBCs的游离血红蛋白和K+ 浓度。结果 在不用生理盐水预浸润滤器的条件下 ,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Hb和K+ 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先过滤后离心模式制备的红细胞悬液Hb和K+ 的浓度明显高于先离心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 (P <0 .0 5 ) ,采用生理盐水预浸润处理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Hb和K+ 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现用的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红细胞溶血 ,先过滤后离心模式较先离心后过滤模式更容易导致红细胞溶血 ,预先用生理盐水浸润滤盘 。
- 成晓玲赵树铭王燕燕蒋天伦何小利王泽荣彭君
- 关键词:溶血去除白细胞
- 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的细菌污染调查被引量:2
- 2001年
- 黎儒青成晓玲林武存王泽蓉任德会彭君刁荣华赵树铭徐泳涛
-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血液制剂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