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黎明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
  • 1篇心病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复极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胸痛
  • 1篇胸痛患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内皮素
  • 1篇血性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机构

  • 4篇三明市第一医...

作者

  • 4篇张黎明
  • 3篇林闽溪
  • 2篇沈庆乐
  • 1篇苏桂珠
  • 1篇林美明
  • 1篇彭晓榕
  • 1篇黄冬梅
  • 1篇李培英
  • 1篇汪欣

传媒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与红细胞比容之间关系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检测冠心病人颈动脉血流速度 ,探讨与红细胞比容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70例冠心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探查及检测红细胞比容 ,另设 30名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红细胞比容增高时 ,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阻力指数增加。通过颈动脉内膜测定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血流速度与红细胞比容呈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参考依据 。
林闽溪张黎明沈庆乐林翡琦汪欣
关键词:冠心病红细胞比容
缺血性心肌病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0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CHD)引起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 NO)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80例 CHD血浆中的 ET、NO的含量 ,观察其中2 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中 ET、NO的变化 ,并与 2 0例正常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缺血性心肌病组平均 ET、NO较冠心病组 ET、NO增高 ,较正常对照组 ET、NO显著增高 ( P<0 .0 1)。用直线相关分析 ET与 NO之间改变的关系 ,ET与 NO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无统计意义。缺血性心肌病组心肌肥厚型以 ET增高为主 ,与冠心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扩张型心肌病组以 NO增高为主与冠心病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1)。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 ET与 NO增高 ,在促进心肌细胞增生、心肌细胞肥大的病理生理中起主要作用。NO参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增生与重构 ,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着密切关系。
林闽溪沈庆乐张黎明林美明李培英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内皮素一氧化氮病理
胸痛患者正常心电图对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评价因急性心肌梗死 (AMI)症状就诊的患者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对心电图阴性预测值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 52 6例根据症状发作时间长短 ,以每 3h间隔时间分组的心电图阴性预测值变化。结果 :10 4例 (2 0 % )诊断为 AMI。各时间组心电图的阴性预测值 :0~ 3h组为93.2 % ,3~ 6 h组为 93.0 % ,6~ 9h组为 92 .6 % ,9~ 12 h组为 94 .1% (P=1.0 )。结论 :心电图阴性预测值并不随症状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即使在症状发作后 12 h描记的正常心电图也不能排除
张黎明林闽溪黄冬梅刘英妹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胸痛心肌梗塞
心室复极的性别差异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各心电图复极指标对不同性别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观察500例健康人反映复极时间和速率的心电图指标 ,在T波振幅最高的心前导联测量。结果男性比女性心脏复极时间更短、速率更快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非线性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 ,与性别差异相关的各参数中权重最多的为J点和ST角。结论复极早期时间和速率变化是不同性别相关心电图图形差异的决定因素。
张黎明彭晓榕苏桂珠
关键词:心室复极性别差异心电图Q-T间期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