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翅鹏

作品数:41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
  • 9篇土壤
  • 6篇污染
  • 5篇废水
  • 5篇
  • 4篇溶解态
  • 4篇水稻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水库
  • 3篇酸性废水
  • 3篇酸性矿山
  • 3篇梯级
  • 3篇梯级水库
  • 3篇土壤胶体
  • 3篇微生物
  • 3篇煤矿
  • 3篇煤矿区
  • 3篇教学
  • 3篇高砷

机构

  • 39篇贵州大学
  • 7篇教育部
  • 4篇千叶大学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贵州省煤田地...

作者

  • 39篇张翅鹏
  • 26篇吴攀
  • 7篇韩志伟
  • 5篇张瑞雪
  • 3篇刘丛强
  • 3篇陶秀珍
  • 3篇刘宏
  • 2篇李学先
  • 2篇孙静
  • 2篇汪福顺
  • 2篇陈俊峰
  • 2篇陈爽
  • 2篇郭兴强
  • 2篇熊易
  • 2篇唐常源
  • 2篇朱健
  • 2篇王宝利
  • 1篇韦时宏
  • 1篇谢欢欢
  • 1篇曹振兴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中国岩溶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环保科技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世纪之星—交...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江中上游水库-河流体系夏秋季N、Si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测定了乌江中上游的洪家渡至乌江渡水库段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溶解态硅等营养物质含量,并现场测定水深、温度、溶解氧和叶绿素浓度等理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水库分层现象不断减弱期间,氮、硅的空间分布受水库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差异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流域内地表水总氮含量变化不大,水库内垂直分布也较均一;7至9月份河流和水库表层水体总氮含量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47、3.17和3.00 mg/L。7、8月份水库表层水溶解态硅含量明显低于上下游水体,说明水库生物吸收作用强而导致水库滞留溶解态硅;在垂直剖面上,0~30m水体溶解态硅含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30~60m溶解态硅含量变化不大,这反映了水库上层水体生物对硅的吸收,和下层水体溶解态硅的吸收和释放平衡。
张翅鹏刘丛强吴攀汪福顺王宝利
关键词: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总氮
高砷煤矿污染稻田水稻对砷的吸收与赋存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研究砷污染稻田水稻(Oryza sativa L.)各器官(根、茎、叶、稻壳、稻米)在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对不同形态砷的富集、吸收、转运和分布特征,以贵州省兴仁县高砷煤矿区砷污染稻田的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稻各生育时期各器官中形态砷含量。研究表明,随着水稻生长,根部对As的富集逐渐降低,而水稻茎、叶部对As富集并未随根部As含量降低而降低;拔节期至灌浆期是茎、叶部对As富集的主要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部主要富集As(Ⅴ),但水稻向茎部主要输送As(Ⅲ),在成熟期茎、叶部和稻米中As(Ⅲ)占总砷含量的70%以上。拔节期根部阻留As能力和茎部向叶部输送分配As的能力都相对较强,但随着水稻生长而逐渐减弱。水稻成熟期茎部与叶部相比,可能更易赋存As(Ⅴ)。成熟期水稻各部位As(Ⅲ)含量比值为根?茎?叶?稻壳?稻米=91.6?20.5?6.3?1.6?1;As(Ⅴ)含量比值为根?茎?叶?稻壳?稻米=620.8?12.2?5.7?4.7?1。水稻各器官吸收不同形态砷的同时,会保持体内As(Ⅲ)与As(Ⅴ)的平衡。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矿业背景条件下砷在水稻中的富集及形态分布提供参考。
邱丽娟吴攀张翅鹏张翅鹏黄臣臣陈俊峰
关键词:水稻转运
矿山排水污染稻田土壤胶体对砷的吸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矿山排水污染土壤胶体对砷的吸附影响,文章以高砷污染区和背景区土壤的胶体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以及好氧/厌氧淹水条件下对As(Ⅴ)的吸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胶体对As(Ⅴ)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而减少,且污染区胶体比背景区胶体对As(Ⅴ)的吸附量大;离子强度越大,胶体对As(Ⅴ)的吸附量越大,Ca(NO3)2浓度从0.001 mol/L增至0.1 mol/L时,污染区与背景区胶体对As(Ⅴ)的吸附量分别增加了30.57%、50.25%;厌氧淹水后的胶体对As(Ⅴ)的吸附量低于好氧条件下的胶体,解吸量较高,且厌氧淹水后污染区胶体与背景区胶体相比无明显吸附优势,而好氧条件下污染区胶体的解吸率低于背景区胶体,说明厌氧淹水后的胶体不易吸附且易释放As(Ⅴ)。因此,低p H和高离子强度以及好氧的条件有利于土壤胶体对砷的吸附。
郝瑶玲田琳黄臣臣吴攀张翅鹏
关键词:土壤胶体解吸氧化还原条件
不同物质对土壤中砷的活化与释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土壤砷污染是引发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砷在土壤中转化复杂,受不同物质影响差异较大,因此了解不同物质对土壤中砷的活化和释放机制对污染土壤的调控及修复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文献的分析,将不同物质对土壤中砷的活化机制归纳为竞争解吸、酸溶解、还原释放和螯合作用等,分析了它们对土壤砷的释放特征,并深入阐述了施用有机肥的综合作用,以期为砷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和改良修复基质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姜凡张翅鹏陈爽陈爽
关键词:土壤活化联用技术
矿山污染水库中砷形态转化受铁循环影响研究
2023年
As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较为复杂,且潜在威胁生态健康。该文以受矿山活动影响的喀斯特地区水库为对象,在掌握水质理化特征及不同形态As、Fe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矿物形态连续提取技术及水化学理论分析Fe在上覆水-沉积物体系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体弱碱性、温度及氧化还原电位随深度降低的环境条件下,水库中总As平均浓度为72.94μg/L,其中颗粒态As占比74%;上层水体溶解态As向颗粒态转化,浓度随深度降低,颗粒态As浓度则呈相反趋势;在沉降作用下颗粒态As富集于下层水体,溶解态As受沉积物释放影响浓度有增加趋势,但受吸附作用控制界面水浓度较低;颗粒态Fe也在下层富集,沉降入沉积物后高活性铁氧化物可被还原溶解,使界面水溶解态Fe浓度高于上覆水体,可向上输送;还原态Fe经氧化水解进一步增加下层水体颗粒态Fe含量,增强对溶解态As的吸附去除;水中As浓度受Fe循环影响较大,尤其底部受沉积物调控作用较强。该成果可为科学认识As在水库中的循环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罗欢张翅鹏杨泽延刘凤竹罗江兰
关键词:上覆水沉积物颗粒态溶解态
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区土壤砷的分布特征探究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对贵州兴仁县交乐村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区土壤总砷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对土壤总砷、pH值及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砷的含量最高达237.55mg/kg,最低为24.20mg/kg,平均As含量为85.62mg/kg,均高于世界、中国及贵州黄壤中的平均水平;pH平均值为5.12,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导致了灌区土壤中砷的累积。灌溉方式影响了土壤中砷的迁移与分布情况,土壤中砷的含量,随着与灌溉水源距离的增加而急剧降低。研究区土壤中砷的迁移较缓慢,但有向下游逐渐扩散的趋势。土壤总砷含量受到了pH值和有机质影响,但与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刘宏吴攀张翅鹏曹振兴谢欢欢
关键词:高砷煤灌溉区土壤
喀斯特山区砷渣堆场污染迁移风险与区划被引量:4
2022年
喀斯特山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强,污染物在洼地土壤之间可能通过独特的地表与地下二元水文地质结构的贯通互联而发生转移.通过对喀斯特山区砷渣堆场的废渣及受其影响的土壤中砷含量、分布和迁移等进行系统分析表明,降雨淋滤砷渣产生的废液随地表和地下径流远距离迁移影响洼地土壤;pH从渣场经麻厂到屯脚洼地沿迁移路径升高,均值分别为3.3、6.8、7.5;As含量沿线降低,分别为59.87、28.96、20.51mg·kg^(-1);洼地土壤多因排水条件差发生内涝淹没呈面状污染扩散展布.单因子和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耕作层(0~30 cm)较下部土壤污染风险高,砷的垂向迁移致使耕作层底部污染趋增.砷通过洼地落水洞、漏斗排水与下渗经地下溶洞与管道发生长距离迁移,空间上呈现由“点”沿“线”成“面”的水平和纵向污染风险转移特征;区域上则形成点、线和面以及地表地下组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非连续污染风险格局.研究结果对认识喀斯特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格局及精准区划与修复提供新借鉴思路.
李泽群李学先段明宇覃应机雷琨张翅鹏韩志伟吴攀何守阳
关键词:风险区划砷污染喀斯特山区
培养学生环境监测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
2021年
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贵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结合自身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和考核方式两方面进行探索,尝试以学生熟悉企业为对象进行案例化教学,组织学生独立设计监测方案进行展示评比,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并建立了“综合表现+理论测试”的全过程考核方式。通过四年来的一系列教学新方法的使用,授课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科研兴趣也明显增强。
张翅鹏郭兴强朱健
关键词:案例教学知识内化
都柳江流域水体锑的形态及净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选择受锑矿开采活动影响较严重的都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丰水期和枯水期干支流河水及悬浮颗粒物样品,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分析获取数据,探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流域水体中锑(Sb)的时空分布及迁移转化,揭示Sb的形态与净化机制。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区弱碱和氧化性水环境有助于矿渣中辉锑矿溶解;流域水体锑含量介于0.00~86.30μg·L^(-1)(丰水期)和5.10~487.26μg·L^(-1)(枯水期),丰水期稀释作用较强,含量较低;由于辉锑矿(Sb_(2)S_(3))氧化分解释放Sb和SO_(4)^(2-),二者含量显著正相关;干流水体溶解态锑主要以迁移性较强的SbO3-存在,沿流向含量降低,并受污染支流及水库影响;水体悬浮颗粒物对溶解态锑具有一定的吸附净化作用,溶解态和颗粒态锑比值介于28~1180;稀释作用是水体锑含量降低的主要净化机制,同时在水利枢纽的调控作用下,出境断面锑含量可降至5.34μg·L^(-1)(丰水期)和9.75μg·L^(-1)(枯水期)。治理流域内受污染支流,并借助稀释作用和梯级水利枢纽调节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水体锑含量及输送通量,预防生态危害。
刘涛张翅鹏吴攀杨泽延郝瑶玲张佳
关键词:污染物输送
贵州煤矿区成熟期水稻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7年
污水灌溉已经成为解决缺水地区农业用水的重要途径,也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甚至威胁着农产品的安全。为了研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及对人体的安全性,以贵州兴仁长期受污水(即酸性矿坑废水)灌溉影响的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期水稻样品不同部位中Fe、Mn、Cu、Pb、Zn、Cd、Cr和Ni等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及分布规律,同时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评价了糙米的安全性,并应用USEPA推荐的RfD值评估经食物链暴露的糙米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所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除Mn、Zn和Ni外,水稻各器官(根、茎、叶、糙米)对Fe、Cu、Pb、Cd和Cr的积累能力为根>茎或叶>糙米,污灌区水稻根部富集的重金属高于对照区。采样区糙米中Pb、Cd、Cr的含量均超过食品安全标准的2~8倍,尤其Cr表现更为突出。以R_fD作为参考值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灌稻田供试糙米中重金属的日摄入量对成人及儿童均具有潜在的危害,且成人平均日摄入的Pb、Zn、Cd、Cr、Ni的量是相应元素R_fD值的2、1.3、5、31及6.2倍,表现出Cr的食物暴露风险最大,而Pb、Cd、Ni的暴露风险中度。为了研究区的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除了需对灌溉用水进行处理外,还需采用适当的方法去除土壤中的Cr和Cd等重金属。
陶秀珍唐常源吴攀张翅鹏王志康
关键词:水稻重金属风险评估煤矿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