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全

作品数:36 被引量:36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基因
  • 14篇玉米
  • 12篇小麦
  • 11篇转基因
  • 7篇抗旱
  • 5篇抗旱性
  • 4篇转基因小麦
  • 4篇转基因玉米
  • 4篇基因玉米
  • 4篇脯氨酸
  • 3篇性状
  • 3篇育种
  • 3篇栽培
  • 3篇花青素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新品种
  • 2篇多年生
  • 2篇多年生黑麦草
  • 2篇玉米雌穗
  • 2篇玉米杂交

机构

  • 20篇北京市农林科...
  • 14篇北京农业生物...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35篇张立全
  • 33篇张晓东
  • 19篇杨凤萍
  • 16篇陈绪清
  • 12篇梁荣奇
  • 12篇李向龙
  • 4篇吴忠义
  • 4篇张中宝
  • 3篇薛静
  • 3篇江颖
  • 2篇孙振元
  • 2篇王军卫
  • 2篇曹鸣庆
  • 2篇郭新梅
  • 2篇魏建华
  • 2篇洪立芳
  • 2篇张杰伟
  • 1篇陈旭清
  • 1篇荣红颖
  • 1篇孟超敏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Journa...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逆调节转录因子CBF1基因提高多年生黑麦草的抗旱能力被引量:38
2006年
通过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B为驱动,分别构建出含有抗逆调节转录因子CBF1基因的表达载体pBAC122,pBAC127,其中pBAC127以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用高压氦气基因枪PDS1000/He分别将表达载体导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Topgun的幼胚、成熟胚和愈伤组织。经除草剂Bialaphos抗性筛选和植株再生,获得了36棵转基因植株。经PCR,Dot-blotting的分子检测,CBF1基因已整合到多年生黑麦草部分转基因株系的基因组中。用5种不同浓度的除草剂涂抹黑麦草叶片,非转基因植株表现为不抗,而转基因植株最高可以抗到135~200mg/L。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表明,经干旱处理或使用15%PEG处理,转基因植株叶片脯氨酸含量比未处理时显著提高,部分转基因植株提高幅度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经过25d人工温室干早处理,有3棵植株显示出存活迹象,复水后,有1棵植株(C122-7)恢复正常生长。从而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B)来调控外源CBF1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改良黑麦草的抗旱能力。
杨凤萍梁荣奇张立全陈绪清张晓东王国英孙振元
关键词:多年生黑麦草转基因脯氨酸含量抗旱性
利用微滴数字PCR方法快速分析转基因玉米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被引量:18
2016年
以玉米自交系501幼胚为受体材料,首先将来自球形节杆菌的EPSPS基因(G23V)按玉米密码子偏爱性进行优化与人工合成,并且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BAC9200中;然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质粒载体转入玉米自交系501的幼胚中。经过愈伤诱导、草甘膦抗性筛选和分化培养最终获得14株转化再生植株。经PCR、RT-PCR检测表明,其中5株目的基因G23V-EPSPS稳定整合且在转录水平获得表达。随后,利用微滴数字PCR技术对外源基因拷贝数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5株阳性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G23V-EPSPS拷贝数分别为0.12、1.0、0.9、1.89和0.66,介于0~2之间。成功建立了草甘膦抗性基因G23V-EPSPS在玉米中的遗传转化体系,为以新型高抗草甘膦G23V-EPSPS基因作为转基因玉米筛选标记基因奠定了基础;而且以微滴数字PCR技术代替传统的Southern Blot简便快速的完成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分析,为微滴数字PCR技术在转基因外源基因拷贝数检测上的广泛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姜志军江颖徐摇光张立全张晓东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
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4个新组配的玉米杂交组合,研究3种不同密度对其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在逐渐减少;出籽率变化有所不同,组合1和组合4表现为增加,组合2与其相反,组合1和组合3的变化不明显;秃尖长、空秆率均呈增加的趋势,而穗粗、穗行数、粒深及品质等性状所受影响较小。方差分析显示,组合间、密度间及两者间的互作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4个组合的产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组合2外,增加密度对其余3个组合增产有利,且在密度超过75 000株·hm-2时,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密度在其增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
Cry1Ab/1Ac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密码子的优化Bt杀虫蛋白基因Cry1Ab/1Ac,并以草甘膦抗性基因epsps为标记基因,构建了高效表达载体pBAC174,并用基因枪法将表达载体pBAC174导入受体材料幼胚愈伤组织。对轰击后的愈伤组织进行筛选、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40个草甘膦抗性的玉米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外源Cry1Ab/1Ac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叶片蛋白粗提物用BT-Cry1Ab/1Ac金标免疫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表明Bt基因在部分转基因植株后代获得了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Cry1Ab/1Ac基因进行玉米抗虫育种奠定了基础。
王艳辉陈旭清薛静张立全杨凤萍李向龙张晓东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基因枪法杀虫蛋白
冬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
2012年
冬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亲本组合为“京单96—3619×京冬8号”。该品种2006年秋参加北京市小麦高肥区域试验预试,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市小麦高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10002.
张立全李向龙张晓东
关键词:京冬8号亲本组合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质类群划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优质资源匮乏已成为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瓶颈。综述了玉米种质资源类群划分在表型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4种方法,指出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质类群划分中的优势及其进一步改良的措施,并对该技术在未来玉米种质资源划分中的广泛应用提出建议和展望。
李向龙吴忠义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表型鉴定生化指标分子标记
以木糖异构酶基因为筛选标记的玉米遗传转化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木糖异构酶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可以在含有不同浓度木糖的培养基上筛选出玉米再生植株,其中50%~100%木糖浓度的总体筛选效果较好,但不同玉米基因型之间筛选的最佳浓度差异很大。通过DNA点杂交、PCR及PCR-Southern印记法检测表明,木糖异构酶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中。以木糖作为筛选剂,可以减小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郭新梅张晓东梁荣奇张立全陈耀锋
关键词:木糖木糖异构酶筛选标记基因玉米
糯性小麦配粉对普通小麦淀粉品质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按照一系列梯度比例,将2种糯性小麦面粉分别添加到7种普通小麦面粉(分强筋组和中筋组)中,探讨不同配比对普通小麦面粉的淀粉品质特性(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RVA粘度曲线参数)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粉能明显降低普通面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膨胀势,但由于混合粉中的糯麦面粉和普通面粉分别糊化,先后形成“糯麦高峰”和“普通小麦高峰”,混合粉的高峰粘度反而降低。添加糯麦面粉明显降低反弹值、延缓凝沉速度和程度,也能减小保鲜面条的评分降幅,从而能明显延长鲜湿面条的货架寿命。所用的糯麦品系属于中筋偏弱类型,因而可降低强筋组面粉的筋力,使面条软硬适中;但使中筋组面条变软、评分降低。因此,下一步工作需要选育适于面条配粉的中筋或中筋偏强型高白度糯性小麦。
梁荣奇杨凤萍苏青陈绪清韩立新张立全张晓东刘广田
关键词:糯性小麦配粉淀粉特性面条品质
GNA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与抗蚜虫效果研究
研究构建了以RbcS启动子驱动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高效特异表达载体,用基因枪转化小麦的幼胚、幼穗,将人工合成并进行了密码子优化的GNA基因导入到3个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中。在含有Basta(10mg/ml)的培...
张晓东高泽发陈绪清杨凤萍梁荣奇张立全
利用花青素基因标记研究正反交对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转花青素合成转录因子Bi和Cl基因玉米的稳定表达株系与自交系B73-329(CK)进行杂交,研究花青素基因在玉米杂种F1植株组织、器官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用转基因株系作为母本的杂交种F1植株部分存在表型分离,用自交系B73-329作为母本的杂交种F1植株不存在表型分离。转基因杂交种F1植株,颖紫色,苞叶、茎鞘紫色,气生根紫色,与CK差异显著;转基因杂交种F1植株叶片为绿色,转基因株系自交分离群体株系的叶片为紫色;转基因杂交种F1植株绝大部分花丝为黄色,个别花丝红色,子粒绝大部分为黄色。抽丝、散粉期,转基因杂交种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是大部分产量显著低于对照,推测其主要原因在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引入导致植株能量代谢损耗所致。研究表明,转基因玉米杂交制种应用应以转基因株系作为父本。
冯汉宇江颖张立全张晓东
关键词:玉米花青素性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