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灵燕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牙鲆
  • 8篇褐牙鲆
  • 3篇盐度
  • 3篇CA2+
  • 2篇代谢
  • 2篇驯化
  • 2篇盐度驯化
  • 2篇糖原
  • 2篇能量代谢
  • 2篇胁迫
  • 2篇GH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营养
  • 1篇营养胁迫
  • 1篇营养性
  • 1篇幼鱼
  • 1篇幼鱼生长
  • 1篇溶解氧
  • 1篇渗透压调节
  • 1篇生长激素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广西海洋研究...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张灵燕
  • 7篇黄国强
  • 6篇李洁
  • 6篇唐夏
  • 2篇张秀梅
  • 1篇王恕桥
  • 1篇姜明
  • 1篇王茂林
  • 1篇刘旭佳
  • 1篇张沛东

传媒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钙镁离子浓度及盐度驯化对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的影响及其渗透调节机制的研究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分布于我国、日本和韩国等东北亚沿岸的底栖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海水鱼类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实验以褐牙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钙镁离子总浓度、钙离子浓度及盐...
张灵燕
关键词:CA2+盐度驯化褐牙鲆
盐度驯化对褐牙鲆幼鱼渗透压调节和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将体重(20±1.8)g的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以不同的盐度日变幅由盐度33驯化至盐度5和47。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与驯化到的盐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以日变幅3.5驯化至5和47的过程中,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升高趋势,以其他变幅驯化则鳃丝Na+-K+-ATP酶活力无显著变化。以日变幅7驯化,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达到稳定的时间均为2d。以日变幅14,驯化至5后,达到稳定的时间为4d,驯化至47,实验期间内未达到稳定。以不同盐度日变幅驯化至5和47后,在之后的适应期间,不同处理Na+-K+-ATP酶活力的变动趋势均不同。实验中未发现驯化过程中及驯化到高盐度和低盐度后适应阶段褐牙鲆幼鱼的耗氧率与鳃丝Na+-K+-ATP酶活力有明显相关性。褐牙鲆幼鱼的氧氮比在盐度驯化过程中均出现下降和波动,在适应阶段均未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结果为丰富褐牙鲆适应环境盐度的机制提供了资料,可为增养殖中进行盐度驯化提供参考。
黄国强张灵燕李洁唐夏
关键词:褐牙鲆盐度驯化渗透压调节NA+-K+-ATP酶能量代谢
褐牙鲆幼鱼GH、IGF-I、STC、RNA/DNA和糖原含量对盐度操作的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对不同盐度胁迫10d后盐度调节至19后恢复期间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血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司登尼亚钙素(STC)及肌肉和肝脏中RNA/DNA比值和糖原含量变化进行实验监测。结果表明:血浆GH质量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未出现明显差异。IGF-I质量浓度在高盐处理始终较低,只在实验结束时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而低盐胁迫处理的IGF-I质量浓度则在恢复期间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胁迫期间低盐处理STC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和高盐处理,但是在恢复期间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盐胁迫处理则下降至显著低于其余两个处理水平。除在胁迫结束时低盐处理的肝脏RNA/DNA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外,在其他时间肌肉和肝脏的RNA/DNA在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肝脏和肌肉糖原含量在所有时间上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刘旭佳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
关键词:褐牙鲆GHSTC
高浓度钙离子胁迫对褐牙鲆幼鱼鳃黏液细胞数量、超微结构及分泌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高浓度钙离子(37.5±0.1)mmol/L胁迫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鳃黏液细胞数量、超微结构及分泌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钙离子组实验鱼鳃弓黏液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钙离子组和对照组实验鱼鳃丝黏液细胞的超微结构相同,未成熟黏液细胞呈棒状,具发达的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细胞核近圆形,位于细胞底部,细胞顶膜在鳃上皮组织表面凹陷形成分泌腔,成熟黏液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黏液颗粒排列紧密,充满整个细胞,基质密度大,细胞器位于细胞底部,细胞核形状不规则;高浓度钙离子组和对照组实验鱼鳃丝黏液细胞的分泌方式相同,均为顶浆分泌,但高浓度钙离子组实验鱼黏液细胞分泌活动旺盛,大量黏液正在向胞外排放,而对照组黏液细胞的黏液分泌量较少。研究认为,褐牙鲆幼鱼对高浓度钙离子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张灵燕张秀梅姜明
关键词:CA2+褐牙鲆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Ca^(2+)突变对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和组织离子转运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Ca2+由自然海水浓度突变到低浓度和高浓度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通过测定实验鱼的血清渗透压、鳃、肠、肾Na+-K+-ATPase和Ca2+-ATPase活力及血清离子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褐牙鲆幼鱼应对水体Ca2+突变时的渗透调节机制。结果表明,海水盐度不变,Ca2+浓度在1.25~100mmol.L-1之间发生突变时,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无显著变化,其主要通过调节鳃、肠、肾Na+-K+-ATPase和Ca2+-ATPase活力及改变血清Ca2+和Mg2+含量来维持体液离子的动态平衡。
王恕桥张灵燕张秀梅王茂林张沛东黄国强
关键词:CA2+褐牙鲆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对探讨其适应多变的水环境适应策略和提高其养殖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近30年来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水生动物营养性胁迫及恢复生长期间的生理生态变化,以及补偿生长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还对环境胁迫引起的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总体而言,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研究已涉及到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但是仍需更多的研究成果来补充完善其理论体系。
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
关键词:水生动物
溶解氧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降低,褐牙鲆幼鱼耗氧率呈"U"型变化,氧氮比呈倒"U"型变化,褐牙鲆幼鱼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尽管肌肉和肝脏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但由于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使得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机体仍表现出氧化损伤。【结论】褐牙鲆幼鱼的能量代谢指标和部分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下降有明显反应,可作为判断溶解氧含量是否对褐牙鲆产生胁迫及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依据。
李洁唐夏张灵燕黄国强
关键词: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温度胁迫及恢复过程中褐牙鲆幼鱼GH、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的变化被引量:9
2012年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 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 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除在胁迫阶段T17.5处理血浆IGF-I质量浓度显著低于T22.0处理外,不同处理的血浆GH和IGF-I质量浓度在胁迫和恢复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肝脏RNA/DNA比值仅在20~40 d阶段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肌肉RNA/DNA比值在所有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胁迫结束时T8.5、T13.0、T26.5处理的肝脏糖原质量分数显著低于T17.5处理,试验结束时T22.0处理肝糖原质量分数略低于其余处理。胁迫结束时T26.5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而在恢复的第一个10 d时T13.0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温度下养殖10 d导致的生长减缓能够在恢复至22.0℃后的30 d内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但此试验中GH、IGF-I和RNA/DNA比值与生长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
关键词:褐牙鲆GHIGF-IRNA
光照周期对褐牙鲆幼鱼生长、能量分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在循环水实验系统中,设置1L:23 D、9L:15D、12L:12D、15L:9D、24L:0D(光L:暗D)共5个光照周期处理组,研究其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束时褐牙鲆幼鱼的体质量为41.10~43.98g,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体质量未表现出与日光照周期长短的相关性。日生长系数只在21~30d阶段内出现显著差异,整个实验期间的平均日生长系数为1.86~2.02,不同处理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日生长系数随日光照周期的延长略呈下降趋势。不同阶段的摄食率在31~40d阶段出现显著差异,12L:12D处理组摄食率显著高于9L:15D处理组。在整个实验期间,1L:23D的褐牙鲆幼鱼摄食率为1.64,显著低于12L:12D的褐牙鲆幼鱼的摄食率(1.79)。整个实验期间,1L:23D的褐牙鲆幼鱼平均饲料转化效率为113.49,显著高于12L:12D、15L:9D、24L:0D的褐牙鲆幼鱼,并略高于9L:15D的褐牙鲆幼鱼,饲料转化效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实验期间摄食能的分配比例仅在排泄能上出现显著差异,15L:9D最高,12L:12D最低,其他各项能量分配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光照周期对耗氧率影响显著,15L:9D最高,为0.252mg/(g·h),24L:0D最低,为0.173rag/(g·h)。耗氧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浆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含量在不同处理组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随光照时间延长也未表现出明显变动趋势。血浆褪黑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2L:12D处理组MT含量最低,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束时肌肉RNA/DNA比值随光照周期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动趋势,其中15L:9D和24L:0D处理组的肌肉RNA/DNA比值显著高于1L:23D处理。肝脏RNA/DNA比值以12L:12D最高,15L:9D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褐牙
黄国强李洁唐夏张灵燕
关键词:褐牙鲆光照周期褪黑素生长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