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渝疆

作品数:89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鼠疫
  • 21篇盆地
  • 14篇疫源
  • 13篇疫源地
  • 13篇自然疫源
  • 12篇准噶尔盆地
  • 12篇自然疫源地
  • 12篇出血热
  • 10篇新疆出血热
  • 10篇病毒
  • 9篇塔里木盆地
  • 8篇鼠疫自然疫源...
  • 7篇群落
  • 7篇抗原
  • 7篇大沙鼠
  • 6篇蛋白
  • 6篇啮齿
  • 6篇啮齿动物
  • 6篇蜱类
  • 6篇基因

机构

  • 6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7篇新疆大学
  • 14篇新疆疾病预防...
  • 9篇新疆地方病防...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新疆出入境检...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克拉玛依市疾...
  • 1篇新疆自治区疾...
  • 1篇阿拉山口出入...
  • 1篇伊犁出入境检...

作者

  • 89篇张渝疆
  • 27篇戴翔
  • 26篇孙素荣
  • 24篇雒涛
  • 18篇孟卫卫
  • 16篇曹汉礼
  • 15篇王信惠
  • 15篇李冰
  • 15篇王启果
  • 13篇郭荣
  • 13篇阿扎提
  • 11篇阿不力米提
  • 10篇蒋卫
  • 10篇布仁明德
  • 10篇于心
  • 10篇阿布力克木
  • 9篇雷刚
  • 8篇张富春
  • 5篇李博
  • 5篇梁新海

传媒

  • 16篇地方病通报
  • 13篇疾病预防控制...
  • 9篇中国媒介生物...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新疆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尔图病毒重组截短糖蛋白基因的表达及抗体的制备
2020年
目的:原核表达古尔图病毒(Guertu virus,GTV)糖蛋白截短片段(Gn、Gn1、Gn2、Gn3、Gc1和Gc2),分别纯化Gn-His、Gc1-His和Gc2-His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得到GTV DXM毒株截短糖蛋白Gn、Gn1、Gn2、Gn3、Gc1和Gc2基因片段,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继而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蛋白质大小。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Gn-His、Gc1-His和Gc2-His重组蛋白,用GTV阳性羊血清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纯化的蛋白质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n和pcDNA3.1-Gc1/Gc2转染至哺乳动物Vero细胞,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估前述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的结合活性。最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ET-32a-Gn、pET-32a-Gn1/Gn2/Gn3、pET-32a-Gc1/Gc2、pcDNA3.1-Gn和pcDNA3.1-Gc1/Gc2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蛋白Gn-His、Gn1/Gn2/Gn3-His、Gc1/Gc2-His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分别约为63.4×103、37.1×103、31.9×103、30.8×103、40×103和54.4×103。重组表达蛋白能够被GTV阳性羊血清所识别;获得的抗GTV Gn、Gc1和Gc2兔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600、1∶204800和1∶6400。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与真核表达产物或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GTV糖蛋白Gn-His、Gc1-His和Gc2-His得到了高效表达和纯化,具有较好的免疫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GTV糖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阿依排日·阿布拉沈姝张敬媛刘希佳李轶杰邓菲张渝疆孙素荣
关键词:糖蛋白原核表达真核表达
基于Joinpoint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获取我国1990-2019年全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应用连接点回归(join 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进行分段时间趋势分析;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别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JPR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死亡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为4.20%和4.50%。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先增高后降低,并在10~<15岁年龄段达到最大值,25岁趋于平稳;时期效应表明,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份推移持续降低,30年间发病风险值由1.65降至0.65,死亡风险值由1.66降至0.61;队列效应表明,发病、死亡风险随年代推移而增加,发病、死亡风险值在1990-1994年队列至2015-2019年队列分别由0.60和0.53增长至1.90和1.99。结论 中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随时期推移而降低,随出生队列推移而升高。应对易感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我国伤寒副伤寒疾病负担。
魏文宇孙静陈昱名张渝疆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鼠疫防治监测及疫情分析报告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2011年新疆鼠疫防治监测工作情况,分析动物鼠疫流行趋势,指导全疆鼠疫防治工作。方法收集2011年全疆各鼠疫监测点防治监测工作上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对22个疫源县(市)和荒漠鼠疫所涉及的10个县(市)的4 630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发放宣传材料12万份,约11万人次的群众接受了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山地动物鼠疫监测:旱獭密度路线法平均0.38只/hm2,样地法1.81只/hm2;长尾黄鼠密度定点法5月为16.9只/hm2,7月为24.4只/hm2;旱獭总染蚤率平均为48.4%,总蚤指数为2.16;长尾黄鼠总染蚤率平均为92.8%,总蚤指数为6.91;检验各种动物血清6 595份,从1 129份长尾黄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16份;共检出鼠疫菌20株,其中北天山18株,东昆仑山2株。准噶尔盆地荒漠鼠疫监测:在14个县(市、区),捕获各种鼠类共1 084只,其中大沙鼠787只,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50份,血清阳性率6.4%,其中克拉玛依白碱滩阳性检出率14.1%,高出准噶尔区域平均水平;病原学检测啮齿动物脏器标本1 041份,其中大沙鼠703份,自克拉玛依白碱滩分离鼠疫菌1株;检验蚤类标本7 529只,检出鼠疫菌2株,分别来自克拉玛依白碱滩大沙鼠体蚤臀突客蚤1株和子午沙鼠体蚤同型客蚤1株;媒介监测各类标本584份,其中获蚤10种5 342只,染蚤率74.1%,总体蚤指数12.1。结论 2011年全疆共监测到8个县(市)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昆仑山东部区域疫情较为活跃,北天山山地疫情仍然维持较高强度的流行趋势,准噶尔盆地局部区域动物鼠疫爆发流行。
曹汉礼张渝疆刘全民
关键词:鼠疫鼠密度染蚤率鼠疫菌
荒漠型鼠疫疫源地疫区处理方法的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荒漠型大沙鼠鼠疫疫源地的疫区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磷化铝灭鼠灭蚤技术、烟雾弹灭鼠灭蚤技术、灭蚤粉灭蚤技术和热烟雾机喷雾灭蚤技术,在准噶尔荒漠鼠疫疫区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1)磷化铝灭鼠的校正灭洞率为23%;(2)在烟雾弹、灭蚤粉和热烟雾3种灭蚤技术中,大沙鼠体外寄生蚤的灭效效果为3 d内烟雾弹为60.4%,灭蚤粉为86.1%,热烟雾为100%;1个月烟雾弹为45.5%,灭蚤粉为20%,热烟雾为78.6%;3个月烟雾弹为0,灭蚤粉为17.3%,热烟雾为29.1%。洞干蚤灭蚤效果为3 d内烟雾弹和热烟雾均为100%,灭蚤粉为90.9%;1个月烟雾弹和热烟雾也均为100%,灭蚤粉为80%;3个月3种方法均无明显的洞干蚤灭蚤效果,烟雾弹为0,灭蚤粉为50%,热烟雾为25%。(3)1 d处理1 hm2的成本,磷化铝熏蒸法为1 376元,烟雾弹熏蒸法为1 568元,喷洒灭蚤粉为2 516元,热烟雾喷雾为680元,由上述结果可见。结论磷化铝熏蒸灭鼠灭蚤技术虽然在其他类型的鼠疫疫源地灭鼠灭蚤效果较好,但在荒漠型大沙鼠疫源地的效果并理想。热烟雾机喷雾杀虫烟雾技术是荒漠地区大沙鼠疫源地的实施灭蚤处理的较为适合的方法,且成本低廉。
张晓兵雒涛黄志光王启国潘学军朱志勇张渝疆
关键词:疫区处理灭鼠灭蚤鼠疫疫源地
新疆阿拉山口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调查被引量:7
2000年
1999年 4月和 7月对新疆阿拉山口进行了现场调查 ,共布鼠夹 140 0夹次 ,捕获鼠类 114只 ,10个种 ,首次捕获柽柳沙鼠 (Meriones tamariscinus) 5只 ;获得蚤类 8种 ,其中六齿细蚤 (L eptopsylla sexdentata)雌性为国内新纪录 ;从家畜(牛、羊 )和鼠体上获得蜱类 8种 ,革螨 5种 ,恙螨
王春国黎唯韩嘉诚蒋卫陈兴华江浩叶瑞玉骄娃张渝疆李广和于心
关键词:啮齿动物蚤类蜱螨
生态位模型在病媒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生态位模型是利用物种分布数据和相关环境变量,根据一定的算法建立模型分析物种的生态需求,以预测不同时空下物种的实际分布和潜在分布。现阶段,该模型已在病媒传染病的危险因素识别、传播风险预测领域中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表明其在疾病传播动态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对于一些自然疫源性或者生物因素影响较大的疾病预测,生物性因素被纳入构建模型的重要参数则较为少见,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在应用生态位模型研究此类疾病中从模型设计、数据挖掘和处理中更多地考虑生物因素,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李芳詹尚赵国玉魏文宇孙静张渝疆张渝疆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相关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一种典型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由病原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宿主媒介、动物(蜱类、大型草食动物和啮齿动物)构成的不依赖于人类而在自然界中可独立存在的传染性疾病,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的30多个国家。
孙素荣孟卫卫张渝疆
关键词: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生物学研究
Dhori病毒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表达和纯化Dhori病毒(DHOV)核蛋白(NP),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RT-PCR扩增NP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中。将重组质粒pET-28a-NP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NP(rNP)的表达并亲和层析纯化rNP,以抗DHOV阳性羊血清检测其抗原性,免疫新西兰免制备抗血清,以ELISA法检测其效价。将pcDNA3.1-NP转染至Vero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估抗体的结合活性,WesternBlotting检测抗体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结果]pET-28a-NP和peDNA3.1-NP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原核表达的rNP约为55.3kDa,并能被阳性羊血清识别,制备的抗体效价为1:409600,能特异性识别真核及原核表达产物。[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rNP,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可用于深入研究DHOV核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试剂。
刘振明沈姝阿布力米提·莫明史深刘希佳丁军涛邓菲张渝疆孙素荣
关键词:核蛋白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簇鬃客蚤对宿主侵袭能力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大沙鼠体外寄生蚤的主体成分簇鬃客蚤对宿主的侵袭能力。方法观察簇鬃客蚤的吸血能力、跳跃能力和对人的侵袭能力。结果不同时间段簇鬃客蚤雌雄间饱血比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78,P>0.05),簇鬃客蚤60 min饱血比率可达50%以上,120 min可全部饱血,簇鬃客蚤雌性吸血量为(0.05±0.02)μl,不同时间段簇鬃客蚤雌雄间血液完全消化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190,P<0.05),雄性血液消化速率较雌性快,雄性第12 h、雌性第13 h完成血液消化,第11 h有约50%的蚤完成血液消化,簇鬃客蚤吸血过程中的吸血活动频次为(1.6±0.3)次/h;簇鬃客蚤最大跳跃高度为9 cm,最小跳跃高度为3.5 cm;簇鬃客蚤对人类的侵袭率为30%,雌、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结论簇鬃客蚤饥饿状态下会侵袭人类,且其吸血量较高、消化时间较快、吸血频次较高,加之其具备较高的跳跃能力,因此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感染鼠疫菌的簇鬃客蚤对人类具有相当大的威胁,应当加强该疫区媒介昆虫的常规监测。
王启果古丽阿依.包开西雒涛李博戴翔曹汉礼张渝疆
大沙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后F1抗体变化情况
2017年
目的 观察大沙鼠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后F1抗体反应及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大沙鼠捕获于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南缘,共211只,其中未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为167只,感染鼠疫菌的为44只.实验菌株采用2504号鼠疫菌,该株鼠疫菌硝酸盐还原实验阴性,为强毒菌.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35只未感染鼠疫菌大沙鼠并平均分为7组(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用按10倍梯度稀释成的1×10^6-1×10^11 CFU/ml浓度梯度菌液对1-6实验组大沙鼠进行第1次感染,对照组皮下鼠蹊部注射生理盐水,感染量均为1 ml;选取已感染过鼠疫菌且首次检测F1抗体滴度在1:256-1:4096之间的大沙鼠共17只,按照抗体滴度进行分为1:4096组(4只)、1:2048组(4只)、1:1024组(3只)、1:512组(3只)、1:256组(3只),并于每30天尾部无菌采血1次进行F1抗体检测,共检测5次;从剩余感染过鼠疫菌的大沙鼠中选取经2次检测F1抗体阴性的大沙鼠共9只,采用浓度为1×10^6 CFU/ml菌液进行第2次感染,感染量为1 ml.第1次和第2次感染后的大沙鼠,均于感染后的第3、5、7、15、30、60、90和120天尾部采血检测鼠疫F1抗体.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大沙鼠抗体衰减回归模型.结果 第1次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中,1×10^6-1×10^8 CFU/ml组分别在第30、15和15天时检出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4、4/5,1×10^7和1×10^8 CFU/ml组均在第120天时达到最高抗体滴度,均为1:256;1×10^9、1×10^10和1×10^11 CFU/ml组,在第5天至第7天时可检出抗体,且在第7天至第15天时大沙鼠全部抗体阳转,1×10^11 CFU/ml组在第120天时达到最高抗体滴度,为1:4096.第2次感染鼠疫菌的大沙鼠中,第3天即可检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9,至第90天达到最高抗体滴度,为1:2048.大沙鼠F1抗体衰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5x-0.321(F=115.40,P〈0.001),从F1抗体滴度1:4096衰�
孟卫卫阿布力克木王信惠布仁明德阿扎提雒涛李冰阿不力米提王启果郭荣戴翔张渝疆
关键词:鼠疫F1抗体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