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丽

作品数:42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线虫
  • 8篇检疫
  • 8篇病原
  • 5篇进境
  • 5篇病原菌
  • 4篇伞滑刃线虫
  • 4篇松材
  • 4篇松材线虫
  • 4篇滑刃线虫
  • 4篇检疫性
  • 4篇斑病
  • 3篇有害生物
  • 3篇轮枝
  • 3篇轮枝菌
  • 3篇扩增
  • 3篇环介导等温扩...
  • 3篇检疫性有害生...
  • 2篇形态学
  • 2篇疫情
  • 2篇油棕

机构

  • 42篇宁波出入境检...
  • 9篇宁波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上海出入境检...
  • 3篇新疆出入境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新疆天业(集...

作者

  • 42篇张慧丽
  • 22篇陈先锋
  • 19篇顾建锋
  • 15篇徐瑛
  • 13篇段维军
  • 11篇张建成
  • 8篇王江岭
  • 8篇崔俊霞
  • 6篇张吉红
  • 5篇郭立新
  • 5篇余澍琼
  • 4篇刘丽
  • 4篇闻伟刚
  • 4篇夏侯阳
  • 4篇郑炜
  • 3篇张祥林
  • 3篇陈炯
  • 3篇高姗姗
  • 3篇李斌
  • 2篇杨翠云

传媒

  • 12篇植物检疫
  • 5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Agricu...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铃薯炭疽病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进境船舶上携带的带病马铃薯薯块进行了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明确其检疫重要性,并对病菌的快速鉴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已有的巢式PCR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巢式PCR中用特异性引物Cc1NF1/Cc2NR1扩增C.coccodes得到了349bp特异性条带。[结论]巢式PCR方法可以用来对C.coccodes进行快速鉴定,该病原菌是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原真菌,在国内口岸属首次截获。
张建成张慧丽顾建锋
关键词:巢式PCR
红叶石楠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被引量:5
2012年
对红叶石楠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胶孢炭疽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红叶石楠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4种对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具有较强作用的杀菌剂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这4种杀菌剂中,25%咪酰胺EC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0004μg·mL-1;其次是450 g·L-1咪酰胺EC(EC50值为0.00005μg·mL-1)和450g·L-1咪酰胺EW(EC50值分别为0.00018),最弱的是50%咪酰胺锰盐WP,EC50为0.2554μg·mL-1。
张慧丽徐瑛王江岭李玉祥顾建锋
关键词:红叶石楠毒力测定
基于COI基因分析的植物病原性轮枝菌条形码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数以百万计的真菌种类对真菌识别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以轮枝菌属中的重要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共13种34个菌株为材料,探讨COI基因作为该属DNA条形码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DNA片段不存在内含子,PCR扩增与测序成功率较高,但部分测试菌种的COI基因存在种内差异大于种间差异的情况,种间和种内距离存在交叉重叠,序列鉴定成功率为73.5%,难以达到便捷、准确鉴定植物病原性轮枝菌种类的目的。因此,COI基因不宜作为植物病原性轮枝菌的DNA条形码。
段维军郭立新顾建锋张慧丽张祥林夏侯阳陈先锋
关键词:轮枝菌DNA条形码
台湾柠檬上柑橘溃疡病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从送检台湾柠檬样品上发现疑似柑橘溃疡病病斑,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且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特异性引物扩增和gyr B序列比对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菌株6503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圆形,全缘,有光泽,微隆起,黏稠;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物6503能够导致柑橘叶片产生明显的溃疡病斑;柑橘溃疡病菌种特异性引物Xac01/Xac02从菌株6503的DNA中扩增得到581 bp的特异性条带;基于gyr 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6503和柑橘溃疡病菌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根据试验结果,菌株6503被鉴定为柑橘溃疡病菌。
陈先锋张慧丽赵雷
关键词:柑橘溃疡病GYRB
海南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为明确海南省近几年发生的一品红细菌性叶部病害的病原菌特别是该病原菌的分子特征,为该病害的治理提供可行的依据,本文描述了2005年海南省部分花圃一品红植株上发生的细菌性叶斑病症状,并通过致病性测定、BIOLOG分析和16S rDNA序列比较将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部分碳源利用测定进一步显示2005年海南分离的菌株与2004年海南报道的细菌性疫病病原菌存在差异,但与杭州地区报道的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菌基本一致。利用黄单胞菌模式种典型菌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个海南菌株与巴豆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odiaei)和地毯草黄单胞菌(X.axonopodis)单独聚合成群,其中与巴豆黄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
李斌王笑余山红徐丽慧张慧丽谢关林
关键词: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BIOLOGRDNA
进境木质包装中伞滑刃属线虫疫情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宁波口岸共检测进境木质包装8720批次,其中1772批次检出各种活线虫,疫情检出率高达20.3%。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RFLP图谱鉴定伞滑刃属线虫19种(其中4种被鉴定为新种,1种尚未发表)342批次,占总检测批次的3.9%。不仅从疫区也从多个非疫区国家进境木质包装中检出松材线虫。
顾建锋陈先锋张建成张慧丽贝绍国吴海波翁志平
关键词:松材线虫伞滑刃属线虫检疫
德国入境松木中锥尾伞滑刃线虫新纪录被引量:4
2007年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1份来自德国的松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ITS-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锥尾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onicaudatus Kanzaki,Tsuda & Futai,2000).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与松材线虫(B.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伪伞滑刃线虫(B.fraudulentus)、豆伞滑刃线虫(B.doui)等比较接近,但其雌虫尾较上述线虫更细长(c′=4.5),并且明显向腹面弯曲,尾尖突位于腹面,长约2~3μm;雄虫交和伞一般呈卵圆形或铲形.目前该线虫仅日本有报道,在德国尚无记载.作者对其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与4个近似种作了比较.
顾建锋张慧丽郑炜崔俊霞陈先锋
关键词:松木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茶叶中掺杂的大豆成分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茶叶中掺杂的大豆成分的方法。根据大豆内源基因序列,共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扩增得到特征性的瀑布状条带。特异性检测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对大豆成分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显示,LAMP方法比荧光PCR方法灵敏度高10倍。通过对反应温度、甜菜碱浓度、Mg2+浓度和d NTP浓度的优化,本研究建立起优化的反应条件,整个检测周期约1 h,检测结果采用SYBR green I染色显示,易于观察和判定,可应用于大批量茶叶样本中掺杂大豆成分的检测。
余澍琼张吉红崔俊霞张慧丽倪健波
关键词:茶叶大豆环介导等温扩增
浙江省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被引量:8
2010年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以较高的自举置信值与菊欧文氏菌标准菌株聚在一起。因此,可以确定,引起杭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菊欧文氏菌。
吴志毅方媛陈曦张慧丽张明哲李斌
关键词:植物保护学病原鉴定
进境荷兰风信子种球中马铃薯黑胫病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
2017年
从进境荷兰风信子种球的软腐组织处分离到1株菌株5318,对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Biolog测定、PCR检测、序列比对、烟草过敏性实验和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菌株5318在NA培养基上菌落淡黄色,煎蛋状。Biolog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5318为Dikceya sp.。利用马铃薯黑胫病菌(Dickeya solani)特异性引物ds-f/r和探针ds-p对菌株5318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为阳性。菌株5318的rec A的序列与Genbank中D.solani的rec A序列(CP015137,KM405241)相似性为100%。基于dna X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5318与D.solani聚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接种烟草叶片产生过敏性反应。创伤接种马铃薯幼苗、风信子幼叶,接种组织处出现典型软腐症状。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将菌株5318鉴定为马铃薯黑胫病菌(Dickeya solani)。
焦彬彬钱俊婷张慧丽徐飞杨翠云
关键词:风信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