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永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拉鲁肽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转录活化因子6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对转录活化因子6(ATF6)通路的影响。方法按照利拉鲁肽浓度0、10、100、1000 nM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24、48、72 h,人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八肽(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作用后细胞中21KD蛋白(Bax)、半胱胺酸蛋白酶⁃3(Caspase⁃3)及ATF6通路蛋白ATF6 p50、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各浓度间增殖率均有显著变化(P<0.05),同一时间点随着利拉鲁肽浓度的增加,0、10、100、1000 nM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97.16±35.67)%、(81.69±33.37)%、(76.12±30.23)%、(70.65±28.89)%;(86.17±33.98)%、(58.68±26.77)%、(39.74±10.67)%、(30.17±9.24)%;(83.82±31.19)%、(38.77±10.19)%、(22.98±6.78)%、(16.63±6.12)%,均呈下降趋势。同一浓度随着时间推移,24、48、72 h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7.16±35.67)%、(86.17±33.98)%、(83.82±31.19)%;(81.69±33.37)%、(58.68±26.77)%、(38.77±10.19)%;(76.12±30.23)%、(39.74±10.67)%、(22.98±6.78)%;(70.65±28.89)%、(30.17±9.24)%、(16.63±6.12)%。不同浓度利拉鲁肽作用于HCT116细胞72 h后,10、100、1000 nM浓度的利拉鲁肽组的G2/M期细胞比例较0 nM组显著减少(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G2/M期细胞呈现下降趋势。0、10、100、1000 nM利拉鲁肽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06±0.98)%、(10.45±1.12)%、(13.89±1.54)%、(56.08±14.33)%,依次升高(P<0.05)。与0 nM组比较,10、100、1000 nM浓度的利拉鲁肽组细胞的凋亡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与10 nM组比较,100、1000 nM组凋亡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与100 nM组比较,1000 nM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10、100、1000 nM利拉鲁肽作用后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69±0.13)、(0.93±0.24)、(1.19±0.25),显著升高(P<0.05),1000 nM组Bax蛋白表达�
- 智会张志永
- 关键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利拉鲁肽
- 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多因素风险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CR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将行结直肠镜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腺瘤组(145例,病理诊断为CRA)和对照组(174例,结直肠黏膜无异常)。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脂肪肝、胃肠道症状、近5年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应用情况、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大便隐血情况。实验室资料:肿瘤异常蛋白(TA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维生素D3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CRA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产生新的联合预测因子(L联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联合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拟合度。结果 腺瘤组年龄、男性、BMI、高血压史、Hp阳性、吸烟史、饮酒史、大便隐血阳性比例,HbA1c、TG、TAP凝聚物面积、HOMA-IR高于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比例、维生素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MI、TG升高,TAP凝聚物面积增大、吸烟史、Hp阳性、大便隐血阳性是T2DM患者发生CR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应用二甲双胍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L联合的AUC为0.815(95%CI:0.768~0.862,P<0.01),Hosmer-Lemeshow检验该风险模型拟合度较好(χ^(2)=10.249,P=0.248)。结论 由年龄、BMI、TAP、TG、吸烟史、Hp感染、大便隐血和应用二甲双胍构成的联合预测因子对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的预测效能较好。
- 杨超张志永
- 关键词:腺瘤结直肠肿瘤二甲双胍
- 湿润烧伤膏合并威伐光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神经疼痛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威伐光治疗仪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脓肿术后神经痛及伤口恢复的疗效。方法5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一次性的肛周脓肿根治性手术。对照组在术后第2天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凡士林油纱条、无菌纱布换药。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天更换敷料后,采用威伐光治疗仪治疗,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伤口分泌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完全衰变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伤口减少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伤口组织中TGF-β1、bFGF、Col-Ⅰ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周,2组患者的疼痛、伤口分泌物和肉芽组织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b FGF和Col-1则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换药和威伐光治疗仪的理疗可有效减轻术后肛门脓肿患者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 黄爱敏张志永黄宇锋
-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视觉模拟评分肛周脓肿创面愈合
-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直径≤4 cm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直径≤4 cm结直肠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行双镜联合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直径≤4 cm结直肠肿瘤,能准确定位肿瘤部位,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刘永兴张志永段庆刘小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结肠镜
- 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评估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预防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2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按预防吻合口瘘处理方法分成肉毒素组(93例),肛管组(56例),对照组(51例)。肉毒素组于术前第3天行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肉毒素注射,肛管组于直肠吻合口上方5 cm处置管,对照组未行肉毒素注射、不放置肛管,3组其他措施如术前充分肠道准备、吻合器吻合后行手工缝合加固等操作相同。结果:3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第3天直肠腔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10天肉毒素组直肠腔内压力逐渐降低,肛管组和对照组较术前升高(P<0.05)。3组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毒素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1%,肛管组8.9%,对照组9.8%,肉毒素组低于肛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注射肉毒素能够有效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直肠肠腔内压力,从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李国宾王贵宪宋军民张志永李震刘金波袁维堂
- 关键词:肉毒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
- 腺性膀胱炎诊断2228例文献分析被引量:33
- 2005年
- 宋东奎张志永
- 腹膜后肾区Castleman病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由CASTLEMAN等[1]于195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不明原因以淋巴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因未明且相对罕见。临床上将CD分为单中心型(unicentric CD,UCD)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2]。UCD多见于前纵隔、颈部、腋下,腹膜后UCD十分罕见[3]。此外,腹膜后的局灶性占位病变种类繁多,70%~80%为恶性[4-5]。因此,充分认识腹膜后UC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对其鉴别诊断及临床决策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肾区C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 杨超张志永
- 关键词:CASTLEMAN病PET-CT病理学检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