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男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分化
  • 7篇椎间盘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干细胞
  • 6篇髓核
  • 6篇内固定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枢椎
  • 5篇颈椎
  • 5篇共培养
  • 4篇生物力学
  • 4篇手术
  • 3篇定向诱导分化
  • 3篇腰椎
  • 3篇有限元
  • 3篇诱导分化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山西医学科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作者

  • 22篇张彦男
  • 7篇马迅
  • 6篇杨述华
  • 6篇冯皓宇
  • 6篇王佰川
  • 6篇马凯歌
  • 5篇牛建鹏
  • 4篇赵斌
  • 4篇常强
  • 4篇何李明
  • 3篇邵增务
  • 3篇陈晨
  • 3篇赵轶波
  • 3篇田江华
  • 3篇常建军
  • 3篇吴永超
  • 2篇郭媛
  • 2篇赵浩亮
  • 2篇吴永超
  • 2篇郝帅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全国骨关节与...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晋城职业技术...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长期观察
目的:通过回顾148例颈椎后路手术病人,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1993年9月~2006年12月对148例实施颈椎侧块螺钉固定的颈椎疾患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148病例中颈椎...
张彦男
关键词:颈椎病内固定治疗术后并发症
文献传递
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CT重建的形态分型
2024年
背景:有研究建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必须进行CT多平面重建,以确定每个患者C2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并设计合适的螺钉轨迹和直径,评估置钉的可行性,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进行形态学分型,用于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西门子syngo.via软件CT多平面重建功能,对200例患者(400枚枢椎椎弓根)的颈椎CT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椎弓根轴线方向调整CT多平面重建定位线,重建出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的切面断层图像,根据其形态特点将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分为3型:1型,“钩”型,其中1a型外径宽度(a1)>0.4 cm,1b型外径宽度(a1)≤0.4 cm;2型,“类圆/椭圆”型;3型,“横椭圆”型,比较3种分型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的外径宽度(a1)、髓腔宽度(a2)、外径高度(d1)、髓腔高度(d2),评估3种分型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可行性。结果与结论:①400枚枢椎椎弓根中1型269枚,2型130枚,3型仅1枚。②1型,2型平均外径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髓腔高度、平均外径宽度及平均髓腔宽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1型,2型平均外径宽度≤0.4 cm数量占比分别为42例(15.6%)、0例(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第3型仅1例,外径高度、髓腔高度、外径宽度、髓腔宽度分别为1.20 cm、0.84 cm、0.64 cm、0.31 cm。③结果提示,1a型、2型和3型患者可安全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无需进一步测量评估;1b型患者慎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因此对于1型需要进一步测量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外径宽度,以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可行性。
郝帅马迅张彦男赵浩亮柳青青
关键词:枢椎椎弓根螺钉多平面重组椎动脉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下腰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诊治及术后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60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71±1.13)分,ODI评分为(74.31±9.73)分。均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VAS评分、O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Mac Nab评分。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1.37±0.87)分,改善率(80±9)%,ODI评分(16.98±5.86)分,改善率(77±10)%。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 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17例优,41例良,2例可,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7%。术后下腰痛复发3例(5%),出现椎间盘突出并行开放手术2例(3.33%)。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4例(6.67%),给予营养神经、非甾体类药物等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熟练掌握该技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冯皓宇何李明常强陈晨张彦男
关键词:腰痛射频
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早期治疗疗效.[方法]对2011年~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5岁.
常建军冯皓宇霍建忠陈晨孙麟张彦男马迅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腰椎脊柱炎药物治疗
应用透明三维打印模型辅助枢椎后路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022年
目的 探讨在上颈椎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透明三维打印模型辅助枢椎后路内固定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上颈椎损伤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7.36±12.84)(23~70)岁。依据辅助螺钉置入的方法将全部病例分为模型组(19例)与徒手组(26例)。对模型组患者利用三维打印透明光敏树脂1∶1伤椎模型指导术中置钉;对徒手组患者通过伤椎CT轴位和矢状位像指导术中置钉。采用Kawaguchi分级方法对枢椎椎弓根钉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术后颈椎功能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术中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和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组置入枢椎椎弓根钉33枚和椎板螺钉5枚,椎弓根钉位置为0级23枚(69.7%)、1级10枚(30.3%);徒手组置入枢椎椎弓根钉48枚和椎板螺钉4枚,椎弓根钉位置为0级20枚(41.7%)、1级22枚(45.8%)和2级6枚(12.5%);两组患者椎板螺钉均位于枢椎椎板骨质内。模型组置钉准确率优于徒手组(P<0.05)。全部患者获随访(8.4±8.6)(6~12)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见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错位和断裂。结论 采用三维打印透明模型辅助枢椎后路内固定置钉较传统徒手置钉更准确,效果同样安全可靠,且操作更为便捷直观。
郝帅马迅张彦男赵浩亮冯皓宇柳青青
关键词:枢椎颈椎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
非接触共培养脊索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notochordal cells,N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探讨NC对MSC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8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提取NC,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MSC,将NC和MSC等比例(1∶1)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进行非接触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单纯MSC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对两组的MSC行免疫组化及RT-PCR、Western-blot检测MSC细胞表型的改变情况。结果:原代NC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贴壁生长,呈三角形或梭形,漩涡状排列。甲苯胺蓝染色:对照组MSC细胞核淡染,胞体染色不明显,染色阴性;实验组MSC可见从第3天开始胞体及胞外基质出现紫红色,第5天染色更加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照组MSC淡染,细胞形态不清楚;实验组第3天出现MSC内出现棕黄色深染,随着时间推移细胞染色加深呈阳性表现。RT-PCR检测,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后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2.35倍(P<0.05),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对照组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实验组的2.56倍(P<0.05)。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Ⅱ型胶原的表达为对照组的10.04倍(P<0.05)(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向类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这将为组织工程化髓核的种子细胞筛选提供新选择。
张彦男邵增务吴永超王佰川马凯歌丁凡杨述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共培养
非接触共培养脊索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N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探讨脊索细胞对MSC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取4~6周龄新西兰兔8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提取脊索细胞,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
邵增务张彦男吴永超王佰川马凯歌丁凡杨述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共培养
脊索细胞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联合性移植阻止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脊索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为下一步细胞试验奠定基础。 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4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
张彦男
枢椎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齿突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 建立并验证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探讨齿突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同角度载荷下的损伤机制和骨折类型。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颈部进行CT扫描,层厚0.6mm,无间隔。将DICOM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生成网格化的枢椎表面三维图像,再经ANSYSICEM CFD处理,生成包括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实体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验证模型。模型验证后,通过对齿突前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施加不同角度的载荷,分析各种条件下齿突的应力分布并探讨相应的骨折类型。结果(1)模型验证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试验的数据基本一致,后伸载荷下产生Ⅲ型齿突骨折,最大应力为123MPa;倾斜45。载荷下产生Ⅱ型齿突骨折,最大应力为121MPa,与皮质骨的屈服应力(138MPa)分别相差11%和12%。(2)齿突前部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同角度外力加载的应力分布图显示,应力集中区域可发生转变,预示骨折类型可能由Ⅲ型转变为Ⅱ型,且最大应力值逐渐增大。皮质骨承受主要应力。结论我们建立的枢椎有限元模型经过验证可以很好地模拟枢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其中包括皮质骨和松质骨结构。两种力学加载模式的应力分布图显示随着作用力角度的变化,会出现齿突骨折类型的转变,预示外力作用的方向是决定齿突骨折类型的关键因素。
赵轶波马迅陈维毅郭媛赵斌田江华牛建鹏张彦男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枢椎齿突尖生物力学
脊索细胞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共培养观察脊索细胞对MSCs增殖能力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4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脊索细胞,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得到MSCs,光镜观察脊索细胞和MSCs不同比例(1:2、1:1、2:1)共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脊索细胞和MSCs共培养(1:1)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染色检测MSCs细胞表型的改变。对共培养后的MSCs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光镜下观察原代脊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旋涡状排列。CCK-8检测发现脊索细胞/MSCs1:1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甲苯胺蓝染色MSCs单独培养组呈阴性,共培养组呈阳性。Ⅱ型胶原染色MSCs单独培养组呈阴性,共培养组呈阳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发现共培养组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脊索细胞的2.00、1.55倍,而单独培养的MSCs则表达阴性。结论在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促进MSCs增殖,且细胞比例为1:1时更为显著;同时可以诱导其产生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表现出类软骨细胞表型。
张彦男邵增务吴永超王佰川马凯歌杨述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椎间盘共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