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 作品数:57 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天津市护理质量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构建一套符合临床实际需求,能够较为客观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体系。方法:遵循PDCA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管理模式架构,经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德尔菲法专家2轮函询的筛选和确认,最终确定天津市护理质量核心指标。结果: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5,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0.33。最终确定了以结果指标为主的护理质量核心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项(护理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结果、护士职业环境),二级指标7项,三级指标17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科学、可信,易于操作,为临床各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相对可靠的量化指标。
- 张华甫张华张燕陈荣秀
- 关键词:护理质量德尔菲法
- 院前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
-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后及时转运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发病12h内的STEMI患者170例,根据先前是否接受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分...
- 张华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溶栓血流分级
- 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被引量:4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天津市南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管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干预,干预组在常规社区干预基础上,与患者签订家庭服务协议,提供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并观察2组患者体重指数、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6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得分分别为(6.37±1.10)、(6.98±0.99)分和(5.48±1.93)、(5.76±1.78)分;干预后3,6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收缩压分别为(132.95±14.77)、(128.60±12.80)mmHg(1mmHg=0.098kPa)和(146.67±18.92)、(141.42±17.36)mmHg。干预后6个月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血压、血脂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的血压、血脂等下降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并且发挥了社区护士的优势作用,对细化和拓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
- 关键词: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家庭医生
- 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对分课堂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秋季学期学习健康评估课程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n=72)及试验组(n=46)。对照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对所体验的教学模式均持肯定态度。但相比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融合应用在课外学习压力和耗时方面表现更好。结论:对分课堂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效果显著。
- 梁慧敏张华王焕庄淑梅张燕
- 关键词:实验教学
- “五育并举”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护理学导论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被引量:6
- 2023年
-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命题,高等教育要贯彻落实“五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启蒙课,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的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五育并举,以德为先。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对于学生专业信念的建立,专业思想的稳定和科学职业观的树立至关重要。在对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美育和劳育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挖掘提炼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将其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入,对于创新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梁慧敏张燕王春梅张华庄淑梅
- 关键词:五育并举护理学导论混合式教学
- 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调查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建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评估模型,依据模型与调查数据对天津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现况进行评估。结果重点人群满意度较高,相关制度体系与团队协作服务模式运行顺畅,服务团队已与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按照5级评分,重点人群满意度、团队协作两个指标5分,与居民关系、制度完善程度、职责明确程度3个指标4分,服务内容满足度、终身学习与支持系统、绩效合理性3个指标3分,居民需求满足度、人力资源数量满足度、团队服务能力自评3个指标2分,与上级医院关系紧密度1分。结论天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服务能力水平与居民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家庭医生团队岗位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多角度探索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 刘冬莹郭宜鹏曹立春范海鸣龚超张华
-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社区视角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感知老化的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况和影响因素,探讨其与自我感知老化的相关性,以期从自我感知老化层面改善服药依从性水平,从而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21-07-01-2021-09-01天津市某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剔除2份无效问卷,最终318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服药依从性量表、自我感知老化问卷进行评估,采用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18例患者中,服药依从性水平偏低,总得分为(4.71±2.15)分,依从性良好者108例(34%),不良者210例(66%);周期时间性、积极控制、积极结果维度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非独居,积极控制和积极结果将会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水平,具有保护作用,OR<1,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应该以积极控制、积极结果维度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制定出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感知老化水平的干预措施,同时纠正其消极的老化感知,进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 付红张华朱雅琪陈何静付琳
-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服药依从性
-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置入长度及与身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适宜长度及其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别为45~55cm、50~60cm、55~65cm及60~70cm;术中测量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测量胃管前端距贲门的长度,各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2d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患者腹胀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的患者,胃管的实际置入长度与其身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根据患者身高选择置入长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 张华刘纯艳李卫东
- 关键词: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身高引流量
- 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防治泌乳量不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收治的80例早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ICU居住期间均母婴分离,跟踪并测定产妇产后2周每日泌乳量,统计泌乳量不足发生例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ICU产妇泌乳量不足发生率为53.7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30岁、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产时孕周<30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0分、每次吸奶时间≥6 h、泌乳Ⅱ期启动时间≥3 d是致产妇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间极易出现母亲泌乳量不足的情况,与年龄、产时孕周及疾病史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泌乳量不足的发生。
- 魏立娜付丽张华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影响因素
- 胃肠减压鼻胃管最佳置入长度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管置入长度对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确定置管时最简单、便捷的体外测量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按照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成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各30例;术中检测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检测胃管前端于胃内的长度,各观察组胃管前端距贲门的距离均比对照组要长(P<0.05);术后1、2d胃肠减压引流量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排气时间及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胀程度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有效胃肠减压时,发际到脐的距离与胃管置入长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体表测量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临床上可以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置管长度。
- 张华李卫东刘纯艳
- 关键词:鼻胃管体外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