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血检
  • 1篇血检测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预后因素
  • 1篇射波刀
  • 1篇射波刀治疗
  • 1篇术后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华
  • 3篇王长利
  • 2篇岳东升
  • 2篇李跃
  • 2篇刘俊
  • 2篇朱建权
  • 1篇车娟娟
  • 1篇孙冰生
  • 1篇张真发
  • 1篇陈辉
  • 1篇徐峰
  • 1篇宫立群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良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法在胸腔镜下肺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索改良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20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肺部肿瘤科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病人202例,均采用改良的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方法。结果所有病人均不存在明显渗液。这种改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口易渗液的问题,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少术后瘢痕增生,从而改善切口美观度。结论改良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法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效果满意。
张华朱建权莫慧兰黄武浩陈辉宫立群
关键词:荷包缝合
术前凝血检测对于评估根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估术前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根治性完整切除术后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完全性切除手术的NSCLC患者754例。利用Kruskall-Wallis和Mann-WhitneyU检验,评价术前常规凝血检测水平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并且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凝血功能的术前水平和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联。结果所有术前常规凝血检测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NSCLC患者T分期及临床分期均存在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凝血试验巾血浆凝血酶原时间(χ^2=8.254,P=0.004)和国际标准化比值(χ^2=5.4.4,P=0.020)延长,以及异常升高的纤维蛋白原(χ^2=9.184,P=0.002)和D-二聚体(χ^2=9.184,P=0.002)水平提示预后较差。多变量模型证实术前D-二聚体为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1.274,95%CI:1.040~1.559,P=0.019)。结论术前凝血检测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以及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而术前凝血检测中D-二聚体是行根治性手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索海进张华朱建权刘俊王长利
关键词:预后D-二聚体
非小细胞肺癌规范手术与风险预测的研究
肺癌在国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仍是处于第一位的。它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吸烟人数的增多可能直接导致肺癌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仍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所以,目前对于肺癌的积极预防及规范治疗是及其迫...
张真发岳东升刘俊孙冰生徐峰李跃张华王长利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
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金标位移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在射波刀放疗过程中金标位移情况,为肺癌靶区范围的确定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2019年200例植入金标并进行呼吸运动(Sychony)追踪治疗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肿瘤位置(上叶、中叶、下叶)及体积大小(<100 mL、100~200 mL、>200 mL)进行分类。提取患者治疗过程中金标位移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内金标在头脚(I/S)方向位移较大,且与左右(L/R)方向、前后(A/P)方向的位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L/R方向和A/P方向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金标位移与肿瘤位置密切相关,位于肺下叶的肿瘤内部金标的位移幅度约为位于肺上叶的肿瘤的2倍,位于肺下叶且体积<100 mL的肿瘤内部金标I/S方向位移最大,为(26.29±9.89)mm,是位于肺上叶且体积<100 mL的肿瘤内部金标位移幅度[(6.55±1.63)mm]的4倍左右。结论:在采用射波刀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呼吸引起肿瘤I/S方向的位移对治疗精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体积<100 mL以及位于肺下叶的肿瘤应适当扩大其在I/S方向上的放疗靶区范围。
于旭耀王煜雯袁智勇宋勇春张华董洋王平
关键词:射波刀周围型肺癌非小细胞肺癌
肺鳞状细胞癌450例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肺鳞状细胞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接受完全性切除手术的450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3例,女性87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60.5岁,中位年龄62岁。探讨肺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策略,通过随访分析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术后5年生存率为52.4%。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影像纵隔淋巴结状态(χ2=18.969,P=0.000)、N分期(χ2=44.069,P=0.000)、TNM分期(χ2=63.025,P=0.000)是肺鳞状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Ⅱ~ⅢA期患者的预后因素(5年生存率48.9%比37.7%,χ2=3.946,P=0.047)。关于ⅢA期患者术后综合治疗,放化疗组生存最佳,其次是单独化疗组和未治疗组,单独放疗组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35.9%、28.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7,P=0.038)。【结论】通过提升手术标准,达到甚至超过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清扫可使肺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Ⅱ~ⅢA期患者能够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ⅢA期患者应予以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术前影像提示纵隔淋巴结多组肿大融合怀疑转移者,手术应该慎行。
岳东升车娟娟李跃张华王长利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手术预后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