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能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树鼩
  • 1篇血流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活化因...
  • 1篇血小板活化因...
  • 1篇受体
  • 1篇树QU
  • 1篇缺血
  • 1篇微环境
  • 1篇脑缺血
  • 1篇脑血
  • 1篇脑血流
  • 1篇脑血栓
  • 1篇脑血栓形成
  • 1篇局部脑血流
  • 1篇活化
  • 1篇活化因子
  • 1篇梗塞
  • 1篇梗塞区

机构

  • 2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2篇张利能
  • 2篇李树清
  • 1篇张颖
  • 1篇孟强
  • 1篇杨丽君

传媒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树鼩脑缺血半暗区PAF受体介导的微环境改变及GB保护机制的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活化介导的缺血半暗区微环境改变,并探讨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inkgolide,GB)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光化学诱导树鼩血栓性局部性脑缺血模型,用3H?PAF放射免疫标记法检测缺血区微环境脑细胞PAF受体亲合性(Kd值)和结合特性(Bm ax值)的变化;用密度梯度法及原子吸收分光法分别测定缺血微环境水含量及Na+、Ca2+含量,并于光化学反应后6 h静注GB(5 mg/Kg),观察其对脑血栓形成后24 h时缺血微环境的改善效应。结果树鼩脑血栓形成后缺血半暗区微环境的改变以24 h为著,脑细胞膜高亲和性、低亲和性PAF受体的Kd值及Bm ax值明显降低,其中Kd1及Bm ax1分别为(0.611±0.9)nM和(419.4±72.6)fmol.mg-1蛋白,Kd2及Bm ax2分别为(4.08±0.5)nM和(676.8±98.66)fmol.mg-1蛋白(与对照组相比P<0.01);GB可促使缺血微环境脑细胞PAF受体Kd及Bm ax的恢复,并具有改善局部脑水肿和缓解Ca2+超载(P均<0.01)。结论PAF受体活化在介导缺血半暗区微环境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GB可改善缺血半暗区微环境和逆转PAF受体活化介导的神经元泵功能障碍。
李树清杨丽君张利能孟强张颖
关键词:脑缺血微环境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半暗区树鼩
树鼩脑血栓梗塞区局部脑血流的变化被引量:4
2000年
本实验采用光化学方法诱导材鼩(低等灵长类)局部脑血栓形成。静脉注射孟加拉红,用λ 560nm的光束照射树鼩右侧颅骨 10min,检测实验后 4、 24、 72h中心区和半暗区 rCBF、微区 N+、 K+、 Ca2+含量、水含量的改变。结果显示:光化学反应后4h中心区和半暗区rCBF明显降低;同时,Na+、Ca2+含量和水含量明显升高并达峰值(P<0.01)。自4h至72h中心区和半暗区水含量分别在两个水平保持平衡。实验表明光化学诱导的树鼩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梗塞范围固定、重复性好,以之探索脑缺血半暗区及中心区缺血性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及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张利能李树清
关键词:光化学局部脑血流树QU脑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