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巍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静脉
  • 2篇出血
  • 1篇动-静脉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氧合
  • 1篇氧合器
  • 1篇液动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实验与临床研...
  • 1篇手术设计
  • 1篇锁孔
  • 1篇锁孔手术
  • 1篇体外膜肺氧合

机构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廖巍
  • 3篇林少华
  • 2篇胡子慧
  • 2篇林其昌
  • 2篇林伟标
  • 1篇黄永贵
  • 1篇冯力
  • 1篇朱永华
  • 1篇宁晔
  • 1篇李斌飞
  • 1篇麦惠强
  • 1篇蒋崇慧
  • 1篇张励庭
  • 1篇黄汉添
  • 1篇黄子通
  • 1篇李亮明
  • 1篇李良才
  • 1篇黄芳
  • 1篇袁勇
  • 1篇陈信康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9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蒋崇慧谢钢廖巍宁晔麦惠强冯力黄芳吴美英李斌飞尹刚黄永贵徐华黄子通张励庭袁勇
ECMO作为一项新的生命支持技术,其原理是经导管将静脉血引到体外,在血泵的驱动下,经过膜式氧合器氧合,再输回患者体内。其中离心泵产生循环动力,替代了心脏的工作,血液的转流减轻了心脏负荷、增加了脏器的灌注;膜式氧合器替代了...
关键词:
关键词:膜式氧合器血液动力学
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致脑疝的治疗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致脑疝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致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保守治疗5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1例,死亡5例。出院后3个月,存活5例中,1例GOS评分4分提高到5分,其余4例GOS评分无变化。结论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致脑疝病死率极高,早期发现行脑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改善病人预后。
苏家豪林少华廖巍林伟标刘惠娇林其昌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出血脑疝手术
痉挛性斜颈痉挛肌定位及手术设计
<正>临床资料本组用三联术治疗颈局限性ST 400例,男259例,女197例,平均年龄39岁,家族史7例(1.53%),轻94例(20.6%),中206例(45.2%),重156例(34.2%),自动缓解46例(10.1...
陈信康林少华林菲李良才黄汉添廖巍胡子慧
文献传递
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额锁孔手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73例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15例(锁孔组)、脑室外引流术58例(引流组)。结果出院时,锁孔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引流组(P>0.05)。锁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较引流组均明显减少(P<0.05)。锁孔组术后病死率(6.7%,1/15)明显低于引流组(29.3%,17/58;P<0.05)。锁孔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6.7%,1/15)明显低于引流组(31.0%,18/58;P<0.05)。结论对于脑室出血铸型,经额锁孔脑室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脑室外引流术。
林伟标林少华廖巍朱永华林其昌胡子慧李亮明苏家豪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锁孔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