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Lucentis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李晓陵张鲲王炜崔霞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被引量:1
- 2004年
- 李星星王兆燕王炜崔霞
- 关键词: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 高龄老人视力障碍2768例调查(英文)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通过对2768例80岁以上老年人行眼部检查,探讨影响高龄老年人视力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1999-01/2002-04对眼科会诊的2768例(5536眼)80岁以上老年人行眼科常规查体,对矫正视力低于1.0者行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等检查,找出病因。结果患白内障者为5536眼(100.00%),患老年性黄斑变性(aged-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者为1982眼(35.72%),剥脱综合征(pseudoexfoliationsyndrome,PXS)为1550眼(28.03%),青光眼177眼(3.22%),单纯性视神经萎缩133眼(2.43%)。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结论高龄老年人眼部疾病明显增多,白内障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影响视力的主要病因。
- 王兆艳崔霞李星星王玮
- 关键词:高龄老人视力障碍致病因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
- Ranibizumab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短期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ga-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确诊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0只患眼行每月1次Lucentis治疗,共3次,剂量为0.5mg(0.05ml);玻璃体腔注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3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眼压、FFA、ICGA、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Lucentis对渗出型AMD的短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治疗后1个月视力稳定19例(63.3%),视力提高11例(36.7%);3个月30例视力稳定16例(55.2%),视力提高13例(44.8%),1例治疗后2月时发生脑梗停止治疗。30例治疗后1h有4例眼压升高>20mmHg(1mmHg=0.133kPa),最高23.8mmHg;1d、1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FFA和ICGA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渗漏减轻或消退。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脱离明显好转。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仅有轻微眼部局限性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眼前小暗影;个别眼压轻微升高等,一般5d内恢复正常。结论 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AMD安全有效。
- 李晓陵何守志王炜崔霞张鲲王宁张卯年
- 关键词: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RANIBIZUM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DM)患者进行眼科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制定护理对策,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保留健康的视力。方法对175例DR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及需求调查,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75例DR患者中63例(36%)患者掌握有关DR的知识,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视力明显好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结论必要的DM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DM,大力培养专科护士是减少DR发病的有力护理措施。
- 崔霞孙静辛海莉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健康教育
- 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护理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治疗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0例准备行Lucentis治疗的患者做术前心理护理,加强注射后并发症的观察,尤其是眼压监测。结果:AMD患者30例30眼中,末次随访视力提高21眼。注射后1h眼压升高4眼,眼压为20.1~24.6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1d眼压均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加强AMD患者注射前、中、后护理,对确保该技术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崔霞单鑫李晓陵
- 关键词:老年黄斑变性LUCENTIS护理
- 多种激光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氪(Kr)/Nd:YAG激光/SLT(Selectlasertrabecularplasty,SLT)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4眼有适应症的患者,先以Kr/Nd:YAG激光联合应用进行周切虹膜切除术,1周后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SLT。比较手术前后眼压变化。结果全部病例1次透切虹膜,经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房角加宽,SLT治疗后9眼眼压改善到<20mmHg,1眼眼压在2mo时回升到36mmHg,转为手术治疗。4眼可停用局部降眼压药,眼压维持正常。结论对部分有适应症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星星张卯年魏世辉王兆燕王炜崔霞
- 关键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虹膜切除术眼压变化SLT氪激光
- 视网膜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黄斑区视网膜前膜临床诊断和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眼底检查拟诊或诊断为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49例患者(61眼)术前及术后进行OCT检查。结果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部分视网膜内表面完全紧密粘连,大部分与视网膜内层分离,多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厚度增加,部分可伴黄斑假性裂孔、板层裂孔、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部分黄斑区神经上皮损害或黄斑部不同程度水肿。结论OCT检查可直接客观显示黄斑区前膜及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
- 王炜崔霞张鲲李晓陵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前膜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年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连续12个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22例渗出型AMD患者2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8.2±9.3)岁。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为便于统计分析,视力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10gMAR)。患眼BCVA0.01~0.9,平均BCVA0.26±0.22,平均logMAR0.76±0.44;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182~559μm,平均CRT值为(302.62±90.18)μm。眼压均正常。玻璃体腔注射10rag/m1的ranibizumab 0.05ml(含ranibizumab 0.5mg),每一个月1次,连续12个月。每次治疗后1h和治疗后1d行眼压检查。每一个月均采用首次治疗前的方法和设备行视力、眼压、眼底、OCT检查;3个月行FFA、ICGA检查。22例患者中,完成了12个月随访者13例。13例患者平均logMAR0.74±0.37,平均CRT值为(305.77±99.69)/am,平均眼压为(12.07±3.93)himHg(1mm Hgo.133kPa)。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治疗过程中视力、CRT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治疗后1个月,平均logMAR为0.52±0.32,与首次治疗前平均log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8,P%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logMAR为0.37±0.27,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7,P〈0.05)。完成12个月随访的13只眼,治疗后1、3、12个月平均logMAR分别为0.51±0.34、0.35±0.26、0.34±0.30,与首次治疗前平均logM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3,5.438,4.756;P〈0.05)。治疗后1、3个月平均CRT值分别为(228.85±54.9
- 李晓陵何守志王炜崔霞张鲲王宁张卯年
- 关键词:RANIBIZUMAB
- 高龄老年人眼剥脱综合征发病情况及其与青光眼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估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眼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XFS)发病情况及其与青光眼的关系。方法:对1999-03-01/2004-12-31在我院南楼常规查体的14780人进行眼科常规查体,内容有:视力,角膜、虹膜,眼底状态,眼压,怀疑XFS者行散瞳和房角镜检查,怀疑青光眼者则进行视野及其他相关检查,将上述结果登记记录并予以分析。结果:在参与检查的14780人中,XFS患者共1276例(8.63%),青光眼患者共874例(5.91%),二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既有青光眼又有XFS的患者为233例(18.26%)。结论:眼XFS作为一种年龄相关性体征随年龄增加发生率增高,其青光眼发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需加强随访,及时治疗。
- 王兆艳李星星张卯年崔霞
- 关键词:高龄剥脱综合征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