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宣柳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递质
  • 2篇电泳
  • 2篇电泳测定
  • 2篇神经递质
  • 2篇毛细管
  • 2篇免疫
  • 2篇高效毛细管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组织
  • 2篇氨基酸类
  • 2篇氨基酸类神经...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人脑
  • 1篇人脑脊液
  • 1篇双表型
  • 1篇双表型急性白...

机构

  • 3篇安徽省医学科...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临床检...
  • 1篇安徽省脑立体...

作者

  • 6篇宣柳
  • 3篇沈佐君
  • 1篇伊茂礼
  • 1篇黄芬
  • 1篇蔡标
  • 1篇叶冬青
  • 1篇傅先明
  • 1篇金鑫
  • 1篇何晓东
  • 1篇周丽鸿
  • 1篇鲁明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慢性化中的免疫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的血清浓度;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B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外周血中的分布频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IL-2明显减低(P<0.05),而IL-4和IL-10均明显升高(P<0.05);CHB外周血Treg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HB组调节性T细胞增高,这可能是HBV感染易于慢性化的免疫机制之一。
宣柳李筱青盛晓蓉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免疫活性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海马组织和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和人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方法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选用总长60 cm、有效长度50.5 cm、直径75μm熔融石英毛细管,在20 kV电压下快速分离4种氨基酸。以100 mmol/L硼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1,含1%异丙醇)为电泳缓冲液(pH值为10.35),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并对此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检测45例患者脑脊液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4种氨基酸能在15 min内分离,线性范围为1.0~100.0μmol/L,GLU、ASP、GABA、GLY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23、18、15 nmol/L,4种氨基酸的批内精密度范围4.44%~9.72%,批间精密度范围6.96%~10.50%。4种氨基酸的回收率不低于88.1%。全面性大发作癫痫患者GLU、GLY、A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GABA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4种氨基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宣柳沈佐君何晓东伊茂礼金鑫鲁明傅先明
关键词:神经递质高效毛细管电泳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被引量:5
2007年
宣柳沈佐君李筱青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分型流式细胞术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和癫痫病人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相对于大家熟知的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而言,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它能够分离各种分子量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核酸以及各种离子等。毛细管分离模式众多,包括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
宣柳
关键词:神经递质脑脊液癫痫病
文献传递
体内活化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诊断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活化的巨细胞病毒是免疫力低下患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AIDS患者等常见的病原感染,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活化的巨细胞病毒的特异性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减少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巨细胞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潜伏和活化的机制以及实验诊断作一简要综述。
宣柳沈佐君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
皖江地区自然人群HBV M及HBV基因型的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皖江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状况,探讨安徽省乙肝流行规律,为乙肝的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皖江地区自然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对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清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进行HBVDNAA-F基因型检测及分析。结果在2282例血清标本中,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流行率分别为:9.8%、43.5%、1.0%、7.8%、10.3%。224份HBsAg阳性的血标本中HBV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B型54.9%、C型32.6%、BC混合型7.1%,另外有12例未分出型别(5.4%)。HBsAg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χ2=3.992,P<0.05);224份HBsAg阳性标本共呈现5种模式:①HBsAg、HBeAg、HBcAb阳性;②HBsAg、HBeAb、HBcAb阳性;③HBsAg、HBcAb阳性;④HBsAg、HBeAg阳性;⑤仅HBsAg阳性;HBeAg阳性标本基因型检出率为100%,C型在HBeAg阳性者中检出率(59.1%)高于HBeAg阴性者(29.7%),但HBeAg阴性者B型检出率(56.9%)高于HBeAg阳性者(36.4%)。结论皖江地区乙型肝炎的流行水平与2002年全国流调结果基本一致;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优势基因型为B型;HBV基因型与血清标志物有关系;此外,多引物对巢式PCR法适用于大样本筛检及临床流行病学应用。
周丽鸿李筱青宣柳蔡标叶冬青黄芬
关键词:基因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HBV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