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药用真菌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和序列分析
-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菌核入药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随着猪苓药用范围和用量的扩大,猪苓的野生资源已日益匮乏,其中直接培养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成为了限制猪苓栽培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研...
- 宋超郭顺星
- 关键词:猪苓分子机理药用真菌
- 文献传递
- 第二代HIV-1整合酶抑制剂筛选靶点概述
- 2012年
- HIV-1整合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在临床上,使用HIV-1整合酶(integrase,IN)抑制剂来治疗HIV感染被证明是非常有益的。目前,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HIV-1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已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
- 张大为赵明明宋超张岗郭顺星
- 关键词:HIV-1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靶点一线药物
- 月夜菌Omphalotus japonicus子实体个体发育被引量:7
- 2010年
- 个体发育研究可以作为系统分类的依据,对确定不同类型真菌的亲缘关系及探讨高等真菌内部可能的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有人开展了高等真菌的个体发育研究,如Atkinson(1906,1914a,1914b)研究了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拟灰鹅膏Amanitopsis vaginata和细环柄菇Lepiota clypeolaria等大型真菌的个体发育;
- 图力古尔宋超李玉
- 关键词:个体发育子实体高等真菌进化关系大型真菌
- 药用真菌猪苓2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2015年
- 【目的】克隆药用真菌猪苓NADPH氧化酶及乙二醛氧化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RACE技术取得基因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等分子特征;用Bioeditor和MEGA 5.0分别对氨基酸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克隆到Pu NOX(JX035912)及Pu GLOX(JX035913)。它们c DNA全长分别为1674 bp、1723 bp;分别编码557、51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3.845 k Da、55.891 k Da,等电点分别为5.58、4.82。Pu NOX与真菌NADH蛋白的一致性为74%-8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猪苓Pu NOX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亲缘关系较近;Pu GLOX与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同源性较高,均大于50%;其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猪苓Pu GLOX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进化上最保守。【结论】药用真菌猪苓NADPH基因Pu NOX以及乙二醛氧化酶基因Pu GLOX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猪苓菌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 刘蒙蒙宋超邢咏梅郭顺星
- 关键词:猪苓氧化应激基因克隆
-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MAPK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克隆药用真菌猪苓MAPK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方法】利用5′-RACE-PCR技术从猪苓菌丝中克隆得到MAPK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DNA Star对氨基酸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 5.0做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猪苓MAPK基因的全长c DNA为1 293 bp,其中编码区占1 161 bp,共编码386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43.872 k D,理论等电点为6.68。猪苓的MAPK有MAPK中ERK1/2类型的保守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苓MAPK蛋白属于担子菌类群。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核形成初期,菌核中的MAPK表达量显著高于菌丝组织,随着菌核的快速生长而减少。【结论】猪苓MAPK基因Pu MAPK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刘蒙蒙宋超邢咏梅郭顺星
- 关键词:猪苓MAPK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菌核形成
- 一个受菌根真菌诱导的铁皮石斛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PKs)在从枝菌根、根瘤菌-宿主植物共生体系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然而,CDPKs在兰科菌根共生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RT-PCR、RACE方法,首次从小菇真菌(Mycena sp.)侵染的铁皮石斛根中克隆到1个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命名为DoCPK1(GenBank注册号JX193703)。DoCPK1全长2 137 bp,编码一条由53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分子量59.61 kD,等电点6.03。DoCPK1蛋白包含CDPKs蛋白家族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和4个Ca2+结合的EF-hand基元。DoCPK1与人参PgCPK1(ACY78680)同源性最高(85%),小麦、水稻、拟南芥CDPKs基因(ABD98803,ADM14342,Q9ZSA2)等次之,与单子叶植物CDPKs基因亲缘关系最近。DoCPK1为组成型表达,其转录本在各器官中相对表达量依次为根>茎>种子>叶。在小菇真菌侵染30 d的石斛根中,DoCPK1显著上调,为对照根中的5.16倍,表明DoCPK1参与小菇真菌-铁皮石斛菌根早期互作,可能在该共生体系中起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DoCPK1在小菇真菌-铁皮石斛菌根共生中的潜在功能奠定基础。
- 张岗赵明明李标宋超张大为郭顺星
- 关键词:铁皮石斛蛋白激酶基因表达
- 铁皮石斛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克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PKs)基因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方法 利用反转录PCRC(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铁皮石斛叶cDNA中分离CDPKs基因,并进行编码蛋白等电点、分子量、保守结构域、信号肽以及跨膜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DNASTAR和MEGA4软件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结果 分离到两个铁皮石斛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DoCPK2和DoCPK3(GenBank注册号JX219469和JX219470),全长为2 119和2 418 bp,各编码一条由541和53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46×103和60.30×103,等电点6.14和6.32;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不含信号肽,均具有19个氨基酸的跨膜域(分别为248~266和243~261位)和CDPKs蛋白家族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结构域及Ca2+结合EF-hand基元。两个基因与植物CDPKs基因同源性很高(67%~81%),与小麦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CDPKs基因亲缘关系较近;DoCPK2和DoCPK3基因在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前者在根和原球茎中表达量较高,后者在茎和种子中的表达量较低。结论分离到两个铁皮石斛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DoCPK2和DoCPK3,为进一步揭示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 张岗赵明明张大为宋超李标郭顺星
- 关键词:铁皮石斛蛋白激酶基因分子克隆
- 药用真菌猪苓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基因BI-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2015年
- 目的克隆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凋亡抑制因子基因BI-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利用5’-RACE PCR方法获取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跨膜结构等分子特性;采用Bioeditor以及MEGA 6.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猪苓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I-1(Genebank登录号JQ693683)的cDNA全长为1 091 bp,其中编码区占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推测相对分子质量为36 170,理论等电点为10.51,定名为Pu BI-1。整个多肽链具5个疏水区,表现为疏水性,是疏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u BI-1所在分支隶属于担子菌群,与裂褶菌形成一单系。Pu BI-1基因转录本在初始期和生长期表达量在菌核组织中显著高于未形成菌核的菌丝组织,分别为原基期菌核(SI)为3.8倍、发育期菌核(SD)为7.497倍,成熟期菌核和菌丝中的Pu BI-1基因的表达量几乎无差异。结论猪苓凋亡抑制因子基因BI-1的分子特征及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 刘蒙蒙宋超邢咏梅郭顺星
- 关键词:猪苓药用真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
- 药用真菌猪苓4种小GTPase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2015年
- 利用RACE-PCR技术首次从药用真菌猪苓中分离得到猪苓菌核的4个小GTPase基因。这4个基因分别命名为Pu Rho A1、Pu Rho A2、Puypt1及Pu Ras,Pu Rho A1全长698 bp,编码区共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21.75 k D,理论等电点为6.44;Pu Rho A2全长837 bp,其中编码区长585 bp,可编码194个氨基酸,计算其分子量为21.75 k D,理论等电点为6.33;Puypt1为一条896 bp的c DNA,编码区为615 bp,可编码204个氨基酸,经计算分子量为22.556 k D,理论等电点为5.75。Pu Ras的c DNA全长为803 bp,其中编码区长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23.821 k D,理论等电点为5.2。Pu Rho A1具有法尼酰转移酶催化位点(FT-Caa X)和香叶烯基转移酶催化位点(GGT1-Caa X),而Pu Rho A2仅具有香叶烯基转移酶催化位点(GGT1-Caa X);Puypt1具有小GTPase家族中Rab1-Ypt1的完整保守结构域;Pu Ras具有法尼酰转移酶催化位点(FT-Caa X)。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苓的4个小GTPase都隶属于担子菌类群。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菌核形成初期Puypt1、Pu Ras、Pu Rho A1在菌核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菌丝,而Pu Rho A2在菌核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菌丝,说明这4个小GTPase基因可能参与了猪苓菌核的形态发生。
- 刘蒙蒙宋超邢咏梅郭顺星
- 关键词:猪苓
- 药用真菌猪苓溶血素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利用3'-RACE-PCR方法首次从药用真菌猪苓中克隆得到与真菌形态发育相关的溶血素基因。结果表明,猪苓溶血素基因的全长cDNA为744bp,其中编码区占447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约为15.79kDa,理论等电点为4.89。推定的猪苓溶血素蛋白具有与杨树菇溶血素类蛋白家族相同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两者同源性为6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苓溶血素隶属于担子菌类群。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菌核形成初期猪苓溶血素基因表达量较高,且显著高于菌丝体中猪苓溶血素基因的转录水平,说明溶血素基因参与了猪苓菌核的形态发育。
- 宋超郭顺星
- 关键词:猪苓溶血素实时荧光定量PCR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