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2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黑土
  • 10篇施肥
  • 5篇土壤
  • 4篇施肥管理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地利用方式
  • 4篇磷素
  • 3篇有机碳
  • 3篇自然恢复
  • 3篇活性有机碳
  • 3篇肥力
  • 3篇长期施肥
  • 2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施肥条件
  • 2篇碳库
  • 2篇碳库管理指数
  • 2篇土壤酶
  • 2篇酶活性
  • 2篇供肥能力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宋春
  • 15篇韩晓增
  • 6篇侯雪莹
  • 5篇李海波
  • 5篇张迪
  • 3篇王树起
  • 3篇李良皓
  • 2篇王凤菊
  • 2篇梁尧
  • 1篇丁雪丽
  • 1篇乔云发
  • 1篇朱霞
  • 1篇陈欣
  • 1篇王凤仙
  • 1篇卢斯佳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磷素肥力特征的研究
黑土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自然黑土、无肥耕地、施化肥耕地、化肥配施有机肥耕地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肥力差异较大。本研究目的是明确黑土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肥力的变化趋势,找...
宋春
关键词:黑土磷吸附磷释放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5
2009年
施用磷(P)肥是提高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P肥施入土壤后易与土壤组分反应生成难溶的、对植物有效性低的化合物,因此P是土壤肥力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长期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P素的利用与积累状况、土壤P素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概况、长期施肥对土壤P素吸附与解吸的影响以及土壤P素流失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P素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热点。
宋春韩晓增
关键词:长期施肥磷素
不同利用方式及施肥对黑土供肥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利用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内3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裸地、耕地)和3种施肥管理(无肥、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共5种管理方式下的黑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及施肥对黑土供肥能力的...
宋春韩晓增乔云发李晓慧严君朱霞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施肥黑土供肥能力
文献传递
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适宜施肥量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试验采用氮磷钾的不同组合,对氮磷钾施用量的配比与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及对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施肥与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磷钾肥施用量时,以氮肥施用纯量为7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钾肥施用量时,以磷肥施用纯量为9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磷肥施用量时,以钾肥施用纯量48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高大豆产量所需的施肥量为:N 78.3 kg/hm2、P2O583.3 kg/hm2。通过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计算,得出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对应的施肥量为:N 75 kg/hm2、P2O590 kg/hm2、K2O 48 kg/hm2,相对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45 kg/hm2、P2O560 kg/hm2、K2O 48 kg/hm2。最终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将北部黑土区大豆最佳施肥量定为:N 60 kg/hm2、P2O575 kg/hm2、K2O 48 kg/hm2,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25∶1.56∶1。图3,表4,参14。
宋春韩晓增李海波李良皓
关键词:黑土大豆适宜施肥量
黑土区不同施肥对大豆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在北部黑土区设计了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大豆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提高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的肥料配比中,当满足大豆对磷钾的需求时,大豆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满足大豆对氮钾的需求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大豆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则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而当满足大豆对氮磷的需求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耗水量表现出抛物线型变化。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水分利用效率则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良皓韩晓增李海波宋春
关键词:氮磷钾肥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大豆黑土区
不同土地利用下黑土磷素肥力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通过对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3种土地利用下共5个处理(裸地、草地、无肥耕地、施化肥耕地、施化肥和有机肥耕地)的典型黑土中的磷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20年长期定位试验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草地全磷含量比裸地高17.5%,速效磷含量比裸地高22.9%;无肥耕地土壤全磷含量比裸地高7.9%,速效磷含量比裸地高80.1%。施化肥耕地全磷含量比无肥耕地高17.1%,速效磷含量是无肥耕地的3.3倍;施化肥和有机肥耕地全磷含量比施化肥耕地高46.3%,速效磷含量是施化肥耕地的3.3倍。土壤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中Ca2-P、Ca8-P、Al-P、Fe-P含量差异显著,而O-P、Ca10-P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中Ca2-P、Ca8-P、Al-P、Fe-P的含量,草地与裸地相比分别提高了30%、38%、17%、6.2%;无肥耕地与裸地相比提高了110%、75%、7.7%、-25%,与草地相比提高了62%、27%、-7.8%、-29%。施化肥耕地与无肥耕地相比,土壤中Ca2-P、Ca8-P、Al-P、Fe-P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153%、124%、92%;施化肥和有机肥耕地与施化肥耕地相比分别提高了341%、357%、136%、69%。对土壤磷的吸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下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为:无肥耕地>草地>裸地;耕地的3个处理中施化肥和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
宋春韩晓增
关键词:土地利用黑土磷素肥力特征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分布及其有效性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对照(CK)、施用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肥配施有机肥(NP+OM)]农田黑土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分布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 施肥增加了黑土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全磷含量, 其中, NP处理比对照(CK)全磷含量增加28.9%~37.8%, NP+OM处理比NP处理增加44.0%~63.9%。施肥增加了黑土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 NP处理比CK处理有效磷含量增加146%~183%, NP+OM处理有效磷含量是NP处理的3.4~5.3倍。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全磷和有效磷均表现为较均匀地分布在 〉0.053 mm的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 而〈0.053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内全磷和有效磷均显著降低。施磷可显著增加土壤磷的有效率, 且以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表现更为明显。NP处理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有效率是CK处理的1.94~2.32倍, NP+OM处理是NP处理的2.13~2.83倍。
宋春韩晓增王凤菊侯雪莹张迪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水稳性团聚体
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4月份和7月份黑土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黑土酶活性有较大差异。草地与裸地相比,4月份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4.66%、29.56%、34.67%,7月份分别增加56.12%、128.40%和30.42%,表明经过自然植被恢复,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田3种施肥方式相比,脲酶、转化酶、磷酸酶活性大小均为化肥+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无肥处理。3种不同生态系统相比,转化酶、磷酸酶活性大小依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裸地生态系统,脲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农田化肥+有机肥处理>草地生态系统>农田化肥处理>农田无肥处理>裸地生态系统。表明采取一定的施肥措施和草地自然植被恢复可增加黑土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有显著相关关系,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侯雪莹韩晓增王树起宋春张迪
关键词:土壤酶自然恢复土地利用种植作物黑土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1
2011年
【目的】阐明不同有机物料培肥对黑土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控农田土壤肥力的施肥模式。【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区上进行了6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提取以及室内作物栽培试验,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生产力的变化。【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经过6年单施化肥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以及轻组有机碳(LFOC)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有机无机配施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作物秸秆与化肥配施更有助于TOC和LFOC的积累,其中以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的效果最为突出,与单施化肥相比,增幅分别为26%和136%;粪肥配施化肥对MBC和WSOC的积累效果优于作物秸秆,其中以猪粪配施化肥的效果最为突出,与单施化肥相比,增幅分别为52%和85%。室内作物栽培试验表明,单施化肥处理将引起土壤生产力的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则能明显改善土壤生产力水平。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对土壤生产力的提升效果表现为:猪粪>牛粪>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结论】在东北黑土区,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之间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土壤生产力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秸秆配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而猪粪配施化肥则更有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有利于土壤生产力的提升。
梁尧韩晓增宋春李海波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土壤生产力
长期施肥对黑土供磷能力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后黑土供磷能力、磷素形态的变化。[方法]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3个施肥处理黑土进行生物耗竭盆栽试验,并用Hedley方法对土壤磷素形态进行研究。[结果]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各形态磷素;与无肥处理土壤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与化肥处理土壤植株的生物量增幅分别为31.72%和54.65%;植株吸磷量分别是CK和NP处理土壤的2.1和1.7倍;长期施用有机肥的黑土经过2批油菜耗竭后,Resin-P只减少了0.85%,远小于Resin-P在无肥处理土壤和单施化肥处理土壤中的减少量。[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的黑土可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活性磷含量较高的水平,进而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及其生产力。
陈欣韩晓增宋春梁尧丁雪丽
关键词:长期施肥供磷能力磷素有效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