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刚
- 作品数:113 被引量:4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经济管理更多>>
- 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25
- 2000年
- 目的 总结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和教训 ,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2 5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造成困难插管的原因有 :头后仰活动受限 (116 9例 ) ,张口活动受限(889例 ) ,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 (6 98例 )和小颌畸形 (6 9例 )。全部患者的喉头显露均为 级或 级以上。其中 439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 -口咽表面麻醉 ,6 2 9例采用静脉麻醉药镇静 -小剂量肌松药麻醉 ,175 7例采用全静脉或吸入麻醉。结果 142例采用盲探经鼻插管 ,2 377例采用直接喉镜经口盲探插管 ,186例采用纤维光导硬喉镜经口插管 ,7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完成插管。插管成功率为 99.7%。最常见的插管合并症为气道损伤 ,发生率为19.3%。麻醉方法和插管时间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改良麻醉方法和常用的气管插管技术 ,缩短了困难插管患者的插管时间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 薛富善安刚胥琨琳邓晓明佟世义李桂敏
- 关键词:插管困难麻醉并发症气管插管
- 非清醒困难气管插管被引量:5
- 1997年
- 1990年,美国协议赔偿案件的资料分析表明,麻醉死亡的30%是由于困难呼吸道管理不当,为此组成的专门工作组于1991年发表权威文章“困难呼吸道管理”,并专门加了副标题“特别强调清醒气管内插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困难气道管理规程”于1993年作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一项正式操作准则公布。由于专科特点,我院每年有近百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例,十几年来,所用困难插管技术经历了清醒插管,清醒亚肌松插管,及现在采用的非清醒插管技术的变化。我们现在采用的非清醒插管技术与美国目前提倡的方式不一样,特介绍如下。
- 安刚张亚军薛富善邓小明胥琨琳
- 关键词:气管插管清醒气管插管
- 常温体外循环中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的临床观察
- 2006年
- 李宝珠栾永安刚
- 关键词:常温体外循环异氟醚氧合器吸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
-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减少吗啡硬膜外镇痛副作用的观察
- <正>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减少吗啡硬膜外镇痛副作用的可行性。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下肢手术的病人64例,随机分为吗啡加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单纯吗啡组(B组),各32例,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A组于术毕时...
- 孙德峰刘若传安刚吴崇天阎爽
- 文献传递
- 经肋锁韧带压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经肋锁韧带压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7例病人按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取其中80例测定肋锁韧带压迹至胸锁关节的距离;取其中的25例行颈部扩清手术者,观察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三角内的走行及与颈总动脉、肋锁韧带压迹的关系。结果 (1)在217例中,一次穿刺成功者171例(78.80%);穿刺时误伤动脉2例(0.92%);颈部血肿2例(0.92%);气胸1例(0.46%)。(2)测量肋锁韧带压迹至胸锁关节的距离:成人男性(1.81±0.16)cm;成人女性(1.78±1.14)cm;儿童(1.30±0.12)cm。 (3)肋锁韧带压迹上一横指(约1.5 cm)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分开。结论经肋锁韧带压迹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孙德峰王雷黄耀宗韩松安刚吴崇天
- 关键词:穿刺置管颈内静脉并发症
- 长托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 本文研究了长托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胰管逆行注射1.5%去氧胆酸钠制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SAP...
- 闻庆平赵健英吕美红关欣栾永吴崇天安刚
- 关键词:长托宁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
- 文献传递
- 盐酸戊乙奎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acutepancreatitis,SAP)时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的防治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胰管逆行注射1·5%去氧胆酸钠制成SAP时AL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模型加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PHCD组);模型组(SAP组);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于造模后24h活杀,测定动脉血气,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肺湿/干系数。结果SAP组血清及组织匀浆中TNF-α、IL-6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气显示肺损伤严重,肺湿/干比值较SHAM组明显升高,肺通透性明显升高,肺病理学形态改变加重。PHCD组血清及组织匀浆中TNF-α、IL-6均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动脉血气显示肺功能较SAP组明显改善,肺湿/干比值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肺病理形态学基本上接近正常。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通过抑制TNF-α、IL-6的产生对SAP时ALI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 闻庆平赵健英吕美红关欣栾永吴崇天安刚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
- 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椎管减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颈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A组于诱导前2min丙泊酚1m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丙泊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泵注;B组于诱导前2min硝酸甘油3~6μ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硝酸甘油1.5~2μg/(kg·min)、丙泊酚5~8mg/(kg·h)持续静脉泵注。术中调整硝酸甘油及丙泊酚的泵注速度,使两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5%~20%左右。手术结束时停止降压。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气管插管后5min(T1)、手术进行1h(T2)及手术结束(T3)时MAP、HR、SpO2、ECG、pH值及尿量变化,计算HR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总结术中出血量及总输液量,并统计术后心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后MAP及RPP值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而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B组少于A组(P<0.01)。术中尿量、总输液量、SpO2及p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
- 孙德峰王丽杰阎妮吴涛安刚吴崇天
- 关键词:二异丙酚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 两种麻醉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术麻醉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郑国鹏肖昭扬王春梅安刚
- 不同地域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比较——多中心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中国、奥地利和美国3个不同地域的当地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大连、美国英格伍德、奥地利格拉茨3个医学中心择期手术患者各18例,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后,累积剂量法进行药效学观察,首剂静脉注射罗库溴铵50μg/kg,起效后重复首剂静脉给药6次,再静脉注射罗库溴铵300μg,采用肌机械运动监测仪记录肌肉收缩强度,对数剂量.概率单位绘制剂量-反应曲线。比较3个地域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以及Dur25和Dur0.8。结果大连和格拉茨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均高于英格伍德患者,格拉茨患者的ED50、ED90和ED95高于大连患者(P<0.05);大连和格拉茨患者的Dur25和Dur0.8均短于英格伍德患者(P<0.05),格拉茨患者的Dur25短于大连患者(P<0.05),但两者Dur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地域患者罗库溴铵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有明显的差别,临床用量需要考虑地域因素的影响。
- 安刚肖昭扬李宝珠黄磷魏芳Ashnaf A. DahabaHenry BennettAryeh ShanderHelfried MetzlerPeter H. Rehak
- 关键词:雄甾烷醇类神经肌肉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