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庆

作品数:33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脊髓
  • 8篇缺血
  • 7篇再灌注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细胞间
  • 7篇脊髓缺血
  • 7篇灌注
  • 7篇灌注损伤
  • 5篇腰椎
  • 5篇黏附分子
  • 5篇细胞间黏附分...
  • 4篇胸椎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缺血再灌注损...
  • 4篇椎管
  • 4篇细胞间黏附分...
  • 4篇关节
  • 3篇粘附分子
  • 3篇上胸

机构

  • 3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0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省公安厅...

作者

  • 32篇孙庆
  • 14篇杨小玉
  • 10篇段德生
  • 10篇朱庆三
  • 9篇刘鹏
  • 8篇高忠礼
  • 7篇赵立君
  • 5篇刘光耀
  • 5篇李红群
  • 5篇刘景臣
  • 3篇尹飞
  • 3篇李英普
  • 3篇左建林
  • 3篇孙东
  • 3篇程杰
  • 2篇臧虎
  • 2篇陈秋丽
  • 2篇杨柏梁
  • 2篇马洪顺
  • 2篇王爽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试验技术与试...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膝关节线水平与屈曲角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水平与关节屈曲角度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并测量41例(50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关节线水平的变化和屈膝角度,以二者为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关节线水平呈直线相关,在关节线水平以上为负相关(r=-0.92,P<0.01),在关节线水平以下为正相关(r=0.58,P<0.01)。关节线水平升高不大于3mm,患膝屈曲角度均在120°以上。关节线水平升高3~6mm,患膝屈曲角度仍在100°以上。而关节线水平升高6mm以上则仅能屈曲90°左右。关节线下降6mm以内,屈膝角度均在120°以上。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对骨关节炎的膝关节进行初次人工膝置换,术中应尽可能维持关节线的解剖位置。关节线升高3mm以内屈曲功能最佳。
刘鹏刘光耀秦彦国左建林孙庆高忠礼
关键词:屈曲角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体外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胰岛样细胞,鉴定诱导细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取周龄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液、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胰岛素抗原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岛样细胞胰岛素的表达。结果体外诱导的MSCs由长梭形变成多角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细胞团成亮红色,初步表明为胰岛样细胞。诱导的细胞具有胰岛素抗原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胰岛素表达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并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杨柏梁孙庆郭丽张桂英陈秋丽刘雅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胰岛样细胞
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后股骨侧受力及代谢变化的研究
于庆巍赵长福高忠礼李宏伟孙庆秦彦国王玉臣马洪顺
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产生应力遮挡效应,由此产生骨代谢变化及骨吸收,使骨承载能力下降。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等术后并发症。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采用骨再造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再造...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假体置换
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 1β在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 - 1mRNA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mRNA表达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 30min后再灌注 2h ,IL - 1βmRNA的表达量为 (1.0 76± 0 .330 )V ,约为正常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 12h。I CAM - 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 4h为 (0 .94± 0 .12 )V (P <0 .0 1) ;再灌注 12h ,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 - 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3倍 (P <0 .0 0 1)。 结论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IL - 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杨小玉朱庆三孙庆赵立君秦彦国段德生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的23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临床效果。男7例,女16例;年龄65~79岁,平均73.5岁。术后随访1年以上。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JOA评分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可以作为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刘鹏王爽孙庆孙东程杰秦廷正
关键词:微创手术腰椎管狭窄症
年龄相关的骨髓细胞分化对成骨和破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从骨髓细胞分化角度研究年龄相关的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的机理 ,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方法 通过骨髓细胞培养 ,应用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采用碱性磷酸酶 (AL P)染色和骨钙素检测等手段观察青年大鼠和老年大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成骨和破骨细胞的状况。结果 青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MSCs)形成成骨细胞数比老年大鼠多 (P<0 .0 1 ) ;老年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数比青年大鼠多 (P<0 .0 1 )。结论 大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的能力与年龄呈负相关 ,分化成破骨细胞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
武汉孙庆章培标段德生王金成张红梅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分化破骨细胞年龄相关
脊髓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1,ICAM-1)及其调节因子内源性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4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各组灰度比率分别为再灌组0.94±0.12,缺血组0.52±0.11,正常组0.51±0.10,再灌各组与单纯缺血组相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1)。再灌注4h,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开始增加,并持续到12h。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单位血管面积上ICAM-1荧光强度的定量检测结果为正常组(180.0±32.0)V,单纯缺血组(164.2±2.0)V,再灌4h组为(316.9±26.0)V,再灌6h组(361.4±18.0)V,再灌12h组(406.0±23.0)V,再灌各组与单纯缺血组相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内炎症反应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杨小玉朱庆三赵立君孙庆秦彦国段德生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Β脊髓缺血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对损伤程度和预后的评估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Zine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定量测定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mRNA表达变化。脊髓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用于定量反映浸润到脊髓组织中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数量。结果:正常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仅有微量的ICAM-1表达,组织中未见PMN浸润,单纯缺血不引起ICAM-1表达。再灌注后损伤区I-CAM-1表达及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4h,ICAM-1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二分之一,再灌注9~12h,脊髓组织中MPO活性约为单纯缺血组的两倍。提示脊髓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初始ICAM-1表达增加是由再灌注损伤激发,其后延迟递增表达增强,并相伴有PMN向脊髓内浸润,说明ICAM-1参与了脊髓再灌注损伤的炎症病理过程。结论:ICAM-1可作为评判脊髓损伤程度和脊髓I/R后炎症反应程度的监测指标。
臧虎杨小玉朱庆三孙庆段德生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预后
人骨肉瘤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像分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建立和优化人骨肉瘤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像分析方法。方法对第一向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电泳参数和凝胶浓度等)进行一系列优化。进一步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骨肉瘤组和正常组总蛋白质,银染显色,Image Master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电泳图谱。结果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同组样品在3次不同实验中所的蛋白质斑点数目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平均值%):骨肉瘤组和正常组分别为23.00±10.11、20.33±9.90。(变异系数范围%):骨肉瘤组和正常组分别为3.80-6.89、2.70-6.89。同一蛋白质斑点在3次实验中等电点、分子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8.93%±1.17%,10.16%±2.02%和10.87%±3.86%。获得了优于传统实验方法的分辨率和可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象分析技术适合于骨肉瘤蛋白质组研究。
孙庆杨小玉李红群齐飞
关键词:骨肉瘤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
急性脊髓损伤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和质谱鉴定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观察急性脊髓损伤组织中蛋白质组的变化与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脊髓总蛋白,银染显色,Image Master图象分析系统分析,从胶中选取分离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PMF),Mascot软件搜索MSDP、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获得重复性和分辨率较好的脊髓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质谱分析了12个蛋白质点,获取6张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查询数据库鉴定了9个蛋白质。通过对过表达脊髓损伤中蛋白质表达谱改变的研究,鉴定出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等。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基因为上调蛋白钙蛋白酶Calpain、神经丝蛋白M Neurofilament tripletα1-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Oxygen regulatedprotein 1在脊髓损伤组下调。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ain inhibitor,假象蛋白-10 Hypothetical protein cgi-10在脊髓损伤组消失。并在损伤组出现新蛋白预测蛋白Hypothetical 152.1 kDa protein和核内寡聚肽酶Endooligopeptidase A related protein。结论成功构建脊髓损伤与正常脊髓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特异蛋白质点。在我们所鉴定的脊髓损伤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的蛋白质中,有7种蛋白具有与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钙蛋白酶、神经丝蛋白、神经营养素低亲合力受体(p75NTR)、α1-糖蛋白、氧调节蛋白1、钙蛋白酶抑制剂、假想蛋白-10表达上调、下调与消失变化在脊髓损伤中居极其重要地位。
赵宝林杨小玉朱庆三尹飞臧虎孙庆段德生
关键词:脊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质谱仪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