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定量CT测量腰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40
- 2011年
- 目的研究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对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和定量CT所测腰椎骨密度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采用DXA及QCT分别测量各种原因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骨密度检查的患者。其中DXA检查患者12092例,年龄12~95岁,女性9788例,男性2304例,平均年龄58.9岁。QCT检查患者495例,年龄18~88,女性310例,男性184例,平均年龄为62.0岁。DXA和QCT测量L2~4椎体的平均骨密度。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DXA骨密度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479,决定系数r2=0.229。DXA骨密度与身高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别为r=0.289,r=0.235;对应决定系数r2=0.084,r2=0.055。QCT骨密度与身高及体重都为弱相关,r=0.155和r=0.129;决定系数分别为r2=0.024,r2=0.017。QCT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31。结论体重与DXA与QCT所测得骨密度都存在明显相关,但QCT相关性较弱;QCT骨密度测量结果受身高、体重影响小。
- 于爱红陈祥述孙伟杰程晓光王予生
-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
- 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9
- 2012年
-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骨密度测定(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检出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短期内行腰椎正位DXA和腰椎QCT2项检查的108例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通过腰椎CT对腰椎退行性变和腹主动脉钙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腰椎正位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7.6%,腰椎QCT为44.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椎体骨赘形成可造成腰椎正位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低于腰椎QCT,而年龄、小关节增生、棘突骨质增生、终板硬化、椎体变形及腹主动脉钙化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腰椎QCT测量骨密度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李娜李新民孙伟杰程晓光蒋学祥
-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X线计算机X线
- 采用ISCD定量CT(QCT)推荐标准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的研究
- 目的: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2007年关于定量CT(QCT)诊断骨质疏松的推荐标准,即腰椎QCT骨密度低于120mg为低骨量,低于80mg为骨质疏松,或T值低于-3.3SD,调查我院绝经后女性就诊患者骨质疏松...
- 李新民程晓光汪伟陈祥述孙伟杰赵海竹王策张磊王予生
- 文献传递
- 增强扫描CT值在溶骨性骨肿瘤与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 探讨增强扫描CT 值在溶骨性骨肿瘤与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量了408例使用碘海醇(350 mg I/ml)或碘普胺(370 mg I/ml)或碘比醇(350 mg I/ml)进行过增强扫描的溶骨性骨肿瘤和瘤...
- 孙伟杰
- 关键词:瘤样病变病理诊断
- 比较腰椎定量G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中的作用
- 李娜李新民孙伟杰程晓光
- 采用ISCD定量CT(QCT)推荐标准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的研究
- 目的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2007年关于定量CT(QCT)诊断骨质疏松的推荐标准,即腰椎QCT骨密度低于120mg为低骨量,低于80mg为骨质疏松,或T值低于-3.3SD,调查我院绝经后女性就诊患者骨质疏松的...
- 李新民程晓光汪伟陈祥述孙伟杰赵海竹王策张磊王予生
- 文献传递
- 绝经妇女腰椎及髋关节定量CT骨密度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比较绝经后妇女L2~L4椎体及髋关节两个部位的定量CT骨密度(BMD)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175例绝经妇女,年龄48~96岁,平均年龄为69±9岁。同时QCT测量L2~L4椎体的平均体积骨密度及髋关节类DXA的面积骨密度,右股骨颈和全髋二个感兴趣区(ROI)。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80 mg/cm3)和WHO髋关节DXA骨密度诊断标准即股骨颈或全髋感兴趣区的T值(-2.5 SD)进行骨质疏松诊断。比较二者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结果 175绝经后妇女中,QCT骨密度测量腰椎部位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是44%(77/175)。如果采用髋部检查股骨颈部位为11%(19/175),全髋部位为14%(24/175),或二者任一部位为18%(31/175)。如果只做腰椎,不做髋关节,有7人漏诊,而如果只做髋关节,不做腰椎会漏诊44人。结论采用QCT骨密度测量,绝经妇女腰椎检查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4%,而髋部检查检出率为18%。采用QCT骨密度测量,测量腰椎一个部位就可以诊断骨质疏松。
- 邓德茂何欣李家言张建黄增超袁文昭孙伟杰王玲程晓光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测量计算机体层摄影
- 增强CT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CT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单独应用MSCT增强后强化CT值及强化CT值+年龄、部位和形态学特征等综合因素对我院329例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进行骨巨细胞瘤的前瞻性预判,分别划分骨巨细胞瘤组(实验组)与非骨巨细胞瘤组(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研究CT增强扫描后CT值的变化特征,并追踪病理结果对照,最终有病理结果的186例中骨巨细胞瘤55例。结果在186例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骨巨细胞瘤55例,增强后强化最显著区域平均CT值为(108±39)HU;非骨巨细胞瘤131例,增强后强化最显著区域平均CT值为(82±78)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CT值临界点为97 HU为标准进行预判时,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敏感性为87.27%,特异性为78.62%,诊断正确率为81.18%;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及发病部位、形态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预判时,诊断骨巨细胞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6.36%,特异性为96.18%,诊断准确率为96.23%。结论CT增强扫描中CT值的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好的导向价值,如果结合患者年龄及发病部位、形态学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预判,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 李晓程晓光卢占兴陈新晖苏永斌孙伟杰王玲李佳璐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 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对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短期内行腰椎正位DXA和腰椎QCT两项检查的108例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通过其腰椎CT图像对腰...
- 李娜李新民孙伟杰程晓光
-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X线计算机
- 文献传递
- 采用ISCD定量CT(QCT)推荐的标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 目的: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2007年关于QCT诊断骨质疏松推荐标准,即腰椎QCT骨密度低于120mg为低骨量,低于80mg为骨质疏松,或T值低于-3.3SD,调查我院绝经后妇女就诊患者骨质疏松松的患病率。
- 程晓光陈祥述孙伟杰汪伟赵海竹王策张磊王予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