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昭 作品数:57 被引量:37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杨关林“痰瘀学说”理论发挥 被引量:31 2017年 中医"痰瘀学说"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日趋完善,杨关林教授是该学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率先提出"血脉病"理论,以"痰借血体,血借痰凝,痰瘀互结,闭阻血脉"立论,较早提出"祛痰化瘀、和血通脉"法论治血脉病,充实和发展了"痰瘀"理论。 刘悦 张哲 张会永 王洋 张帆 孔德昭 高晓宇 尹妮 李佳 杨关林关键词:血脉病 痰瘀 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logistic分析的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诊断探索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方法基于心脑合病横断面调查资料,以其中的369例痰瘀互结证及非痰非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症状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后的症状运用logistic判别建立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判别函数,并对函数的判别效果予以评价。结果 338项症状经筛选后共有12项进入logistic回归,按OR值排序依次为滑脉、胸刺痛、头重如裹、舌苔腻、头晕昏沉、舌下络脉迂曲、失眠、腰膝酸软、舌色红、口臭、耳鸣如蝉、舌色淡红,由此建立logistic判别函数Y,当Y≥0时即诊断为痰瘀互结证。将此函数回带至检验样本,其判别准确性及真实性均呈现较好态势。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判别函数所涵盖的症状信息与临床吻合度较高,可用于临床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的诊断参考。 袁东超 李艳娟 张哲 张会永 肖蕾 齐文诚 吴瑾 孔德昭 杨关林关键词:痰瘀互结证 LOGISTIC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辽宁省地方辨证标准的构建与临床稽查 2023年 目的构建适合辽宁省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辨证标准并对其临床适应性进行稽查。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专家访谈形成初始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辨证标准进行筛选与构建。首次尝试引用临床稽查的方法,采集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间诊断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患者60例,分析对比临床症状与此标准条目的匹配度情况,对此标准的临床适应性与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初步得出具有辽宁省地域特色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标准。在临床稽查研究中,60例患者共表现出40项症状,其中24项为标准推荐症状占60%。结论标准条目的整体适应性与实用性较好。本研究弥补了国内地域性中医疾病辨证标准研究的不足,对全国普遍开展制定适用于地方的疾病证候辨证标准提供了思路。 徐宁阳 王洋 张帆 孟健 袁东超 陈智慧 孔德昭 张哲 杨关林 刘悦关键词:德尔菲法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辨证标准 中医脾脏象理论导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9年 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脏象理论亦是脏象理论研究的核心,中医脾脏象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渐次完善的历史过程,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整理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但随着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脾脏象理论仍需我们不断补充和完善。文章以时代为主线,厘清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以期促进中医脾脏象理论的发展和原始创新。 刘悦 寇晓忱 张会永 唐晶 陈智慧 王洋 孔德昭 张帆 高晓宇 陈莹 王琪格 张哲 杨关林基于“脾气散精”理论探讨健脾祛痰法对膏脂转运障碍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8 2021年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显著。文章以《黄帝内经》"脾气散精"理论为指导,聚焦过度的脂质沉积,尤其是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蓄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探讨"脾气散精"对膏脂转运的调控作用,从血脂、血管内皮及血管周围脂肪细胞的角度分析健脾祛痰法对膏脂转运障碍的调节机制,为中医"从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丰富脾脏象理论。 王洋 刘悦 孔德昭 张哲 刘光辉 张帆 杨关林关键词:健脾祛痰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疗指南评价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28 2023年 目的评价梳理全球公开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指南和共识的质量与诊疗意见,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全面掌握AECOPD的诊疗现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表的AECOPD西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三名评价员运用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evaluation,AGREE)Ⅱ独立评价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评价的一致性。对指南与共识中AECOPD的诊断、评估、治疗以及证据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汇总。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项,最终纳入9项。AGREEⅡ评价结果显示7部指南被评为B级,结果可被应用,2部被评为C级,结果应谨慎应用。纳入指南与共识的“范围和目的领域”“表达的明晰性领域”“参与人员领域”表现较好(平均分>50%),指南制定的“严谨性领域”“应用性领域”“独立性领域”表现较差,最终评价的一致性较高(ICC值均>0.05)。各指南对于AECOPD的诊断一致为导致额外治疗的、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道症状严重恶化。疾病评估强调对于气道受限、症状、疾病加重风险以及合并症的评估。治疗上越发关注减少后续不良事件的发展等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并强调减少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氧疗、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4抑制剂对于AECOPD再发率、死亡率、治疗失败率、住院时间、肺功能结局指标的改善有高等级、中低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持。中医药干预措施注重辨证分型治疗,目前尚缺少高等级循证证据支撑。结论现有指南在制定的严谨性、应用性和独立性领域的方法学质量仍有待提高,对于目标人群的观点关注较少。各指南越发关注减少后续不良事件� 孔德昭 孔德昭 罗文晔 刘杰 赵晖 刘杰 赵晖 黄璐琦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循证证据 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网状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疏肝理气活血类方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不同疏肝理气活血类方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抗抑郁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20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ADDIS 1.16.6和Stata/SE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并进行证据质量GRADE分级及最小背景化框架,选取可信度较高的结果。结果:共纳入16个RCT,包括2种中药方剂,4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网状Meta分析及最小背景化框架结果显示,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方面,冠心病治疗+帕罗西汀+血府逐瘀汤可能最佳,其次可能为冠心病治疗+帕罗西汀、冠心病治疗+氟西汀、冠心病治疗+舍曲林、冠心病治疗+西酞普兰;降低C反应蛋白(CRP)值方面,冠心病治疗+西酞普兰可能最佳,其次可能为冠心病治疗+帕罗西汀、冠心病治疗+疏肝解郁汤。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冠心病治疗+帕罗西汀+血府逐瘀汤降低HAMD量表评分最佳,冠心病治疗+西酞普兰降低CRP值最佳,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药物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高璐 孔德昭 曹宇博 王思佳 张哲关键词:冠心病 抑郁 贝叶斯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现代诊疗方案证治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对疫病病邪、病机认识,治疫辨证思路,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区专家给出的诊疗方案。运用Excel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发布地域、临床分期、辨证分型、病邪性质、基本中医处方、中医用药等信息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各地区诊疗方案,分析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因素和治疗方案与地域具有关联性,北方多寒、燥邪,西北多燥、温邪,南方多湿、热邪。整理各方案后列举出针对不同邪气具体应用方药及频次。(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个诊疗方案中病机分析及辨证思路均遵循三焦及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遍规律,病位多在肺、脾。(3)现代诊疗方案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分期论治。明确划分出临床观察期、临床治疗期(轻、中、重期)以及恢复期。整理出各分期中针对不同邪气类型应用方药及频次。结论通过分析各地诊疗方案,可以体现病邪和地域特点,充分体现中医药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理论特点。现代诊疗方案有更为明确的分期划分,且组方用药根据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辨证施用。 杨珺涵 孔德昭 段佳荠 李航 于贤洎昊 王钰 王苗苗 张哲关键词:中医药 诊疗方案 基于“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理论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 被引量:7 2022年 《脾胃论》“调和脾胃,心无凝滞”提出了防治冠心病的关键在调和脾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虚生痰,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心脉痹阻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以“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理论为中心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对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为关键,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及其他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论述发现:冠心病脾虚痰瘀互结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等过程有关;健脾祛痰化瘀法可能通过抑制动脉局部的免疫反应、改善动脉弹性、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的活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未来需要从基因、蛋白直至关键病理环节的成链式的、系统式的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及健脾祛痰化瘀法的机理机制,并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支持。 孔德昭 张泽 姜钧文 王洋 张帆 刘悦 王琪格 张哲 杨关林关键词: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痰浊血瘀 从脾论治 “脾气散精”环节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7 2021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显著。该文以《内经》"脾气散精"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为启示,将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研究重心前移,探讨"脾不散精"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变化的影响机制及"脾气散精"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认为"脾气散精"调控膏脂的转运过程,"脾不散精",加重脂肪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管周围脂肪细胞过度分化是引起脂肪沉积的重要环节,miR27-PPARγ轴调控血管周围脂肪细胞分化,提出了"脾不散精",膏脂转运障碍,痰浊内生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形成的关键病机,为中医"从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依据,对丰富中医脾脏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及其他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王洋 刘悦 孔德昭 张哲 刘光辉 张帆 杨关林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从脾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