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博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再次手术56例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共对56例TOF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右心室流出道瘤样扩张以及主动脉瓣反流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中位住院天数26.2 d,中位ICU时间12.5 d。再次手术的效果满意。结论:提高手术技术、采用适当的心脏切口以及避免单纯使用新鲜的自体心包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等,可减少再次手术的机会。对这类患者加强随访,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关于TOF的治疗策略,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李轩姜睿闫鹏孔博尹朝华李巅远罗国华王强闫军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
- HEY基因家族对心血管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HEY基因为Hairy相关基因家族的亚基因家族,由HEY1、HEY2、HEYL3个结构相似的基因构成,其编码蛋白质属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显示,HEY基因家族参与心脏瓣膜形成,参与心肌及大血管发育,还可通过介导Notch信号系统影响心脏发育,并且HEY2基因突变在人类的先天性心脏病中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HEY家族与心血管发育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孔博刘迎龙吕小东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 195例动脉调转术不同年龄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 目的:总结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195例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复杂先心病的动脉调转术(ASO)的病种构成,病情特点,并对错过与未错过最佳手术年龄患者的手术疗效行对比研究。方法:195例中男140例,女55例,年龄1天...
- 刘迎龙胡盛寿沈向东李守军王旭闫军许建平孔博
- 文献传递
- 中国法乐四联症患儿HEY2基因突变筛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国法乐四联症患儿HEY2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递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DNA测序技术,对我院52例非综合征型法乐四联症患儿及50例健康人HEY2基因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直接测序,并分析HEY2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在HEY2基因的全部5个外显子中,未发现可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的突变位点,但我们发现了2个新的杂合性突变位点:1例患者的cDNA 621位碱基为A→T杂合性突变,3例患者及3例健康对照的cDNA222位碱基存在一个T→G杂合性突变,但上述两个突变均为同义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序列。结论HEY2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法乐四联症发病的相关基因。
- 孔博刘迎龙吕小东
- 关键词:DNA序列分析基因突变
- 微RNA对心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近来研究表明,一类名为小RNA的非编码RNA分子掌握真核细胞许多功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1-4]。小RNA是指21-28nt的调控RNA分子,主要包括①微RNA(miRNA),②小干扰RNA(siRNA),③其他小RNA:包括核糖体开关,反义核酸等非编码RNA。
- 孔博刘迎龙吕小东
- 关键词:微RNA心脏发育细胞周期调控RNA分子真核细胞个体发育
- 大于6月龄伴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大动脉调转术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SO)根治〉6月龄伴室间隔缺损(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者手术疗效,探讨ASO适应证。方法2000年5月至2008年10月治疗86例VSD并PH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者。男51例,女35例;年龄7月龄~19岁,平均(24±22)月龄;体重2.6~48.0kg,平均(9.0±7.0)k。肺动脉平均压50.0~97.0(64.9±13.0)mmHg,肺血管阻力46.0~1261.9(324.0±249.0)dyn·s·cm^-5。手术在全麻低温(18—22℃)低流量(50ml·kg^-1·min^-1)体外循环下完成,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手术死亡率7.0%(6/86例),均为2005年12月以前病例(40例),其中仅1例7岁病儿死因与PH有关;2006年1月以后连续46例无死亡。随访1~84个月,80例生存。2例(2岁及13岁)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年半不明原因猝死,余78例心功能明显改善,无再手术及并发症。结论年龄〉6月龄并重度PH的TGA/VSD或TBA,如一般状况尚好,经皮血氧饱和度〉0.60,X线胸片示两肺血尚多,肺血管阻力〈1200dyn·s·cm^-5,ASO根治仍可取得满意效果,扩大了根治性ASO适应证。
- 刘迎龙胡盛寿沈向东李守军王旭闫军吴信许建屏孔博黄景彬
-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高压
- 动脉调转术不同年龄手术效果的对比——附142例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治疗经验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动脉转位(TGA)病儿接受动脉调转手术(ASO)时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00年5月至2008年9月,264例TGA病儿行ASO。男194例,女70例;年龄1d~19岁。其中室隔完整型TGA(TGA/IVS)84例;年龄≤2周28例,〉2周56例。伴室隔缺损TGA(TGA/VSD)130例,Tamsing-Bing畸形(TBA)50例,其中≤6月94例,〉6月86例。符合最佳手术年龄(≤2周TGA/IVS,≤6个月TGA/VSD、TBA)者122例,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2周TGA/IVS,〉6个月TGA/VSD、TBA)142例。手术方法:18例〉2周TGA/IVS先期行左室训练,4例〉6个月TGA/VSD先期行肺动脉环缩,余者均一期行ASO,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6例,病死率9.85%。平均随访(29.5±7.6)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5年猝死,1例术后1.5年因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余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13.11%;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7.04%。2006年后(共154例),TGA病儿病死率由19.09%降至3.25%(P〈0.05),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由22.64%降至5.80%(P〈0.05),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由15.79%降至1.18%(P〈0.05)。结论ASO应用于错过最佳手术年龄TGA者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 刘迎龙胡盛寿沈向东李守军王旭闫军吴信许建屏孔博黄景彬
- 关键词:大动脉转位年龄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