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娓娓

作品数:44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养殖
  • 11篇贝类
  • 7篇双壳贝类
  • 5篇摄食
  • 5篇蛤仔
  • 5篇菲律宾蛤仔
  • 4篇养殖容量
  • 4篇营养盐
  • 4篇胁迫
  • 4篇变态
  • 4篇刺参
  • 3篇养殖环境
  • 3篇养殖生物
  • 3篇幼虫培育
  • 3篇幼体
  • 3篇植物
  • 3篇食性
  • 3篇水式
  • 3篇污染
  • 3篇流水式

机构

  • 4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5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山东省海洋生...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威海长青海洋...

作者

  • 42篇姜娓娓
  • 32篇蒋增杰
  • 26篇杜美荣
  • 26篇高亚平
  • 23篇房景辉
  • 14篇方建光
  • 5篇毛玉泽
  • 5篇吴彪
  • 4篇李秋芬
  • 4篇吕旭宁
  • 3篇李晓龙
  • 3篇刘淮德
  • 2篇李加琦
  • 2篇张继红
  • 2篇邹健
  • 2篇李敏
  • 2篇陈琼琳
  • 2篇刘慧
  • 2篇郭晓亮
  • 1篇任黎华

传媒

  • 15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环刺螠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扩散通量的影响
2023年
为了解单环刺螠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扩散通量的影响及其持续性,于2020年11—12月,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设置低密度(LD,500尾/m^(2))、中密度(MD,2500尾/m^(2))、高密度(HD,8300尾/m^(2))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CO,0尾/m^(2)),进行了2 d为一个实验时段,为期20 d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溶解无机氮(DIN)扩散通量变化范围为10.6~765.3μmol/(m^(2)·d),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处理组的DIN通量分别提高了57%、76%、88%。NH_(4)^(+)是DIN的主要贡献者,对DIN的贡献在低、中、高处理组中分别占55%、65%和80%。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密度组的平均NH_(4)^(+)通量分别提高了39%、111%和257%,与低、中密度处理组平均NH_(4)^(+)通量相比,高密度处理组分别提高了43.7%和23.6%。在第2~10天,NH_(4)^(+)通量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处理组PO_(4)^(3-)通量变化范围为-7.85~6.42μmol/(m^(2)·d),第2~6天,处理组PO_(4)^(3-)通量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单环刺螠的生物扰动能够持续地促进DIN由沉积物向水体中扩散,且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认识单环刺螠在水层-底栖系统耦合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贾彦杜美荣李文豪姜娓娓蔺凡姚亮吴玉萍蒋增杰
关键词:单环刺螠沉积物-水界面生物扰动扩散通量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生理率测定中粪便收集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壳贝类生理率测定中粪便收集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生物实验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贝体固定和控制模块和粪便收集模块;所述的贝体固定包括主体底板、立柱支撑杆、套管、水平支撑杆固定旋钮、水平支撑杆、贝体固定立柱、...
杜美荣蒋增杰吴彪蔺凡房景辉姜娓娓高亚平李瑞环
一种模拟现场法测定贝类摄食和生理率的系统、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现场法测定贝类摄食和生理率的系统、方法及应用,搭载在自动化电动举升装置的缓冲池通过调节所处高度,配合溢水管,将水引流到流水实验容器中;在流水实验容器进水口处安装有蠕动泵,对流速进...
杜美荣蒋增杰蔺凡姜娓娓方建光高亚平房景辉
文献传递
水体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制备标准曲线模板,针对一株盐单胞属细菌X3(经鉴定为Halomonas alkaliphila)的16S r DNA序列设计和筛选特异性引物,建立水体中盐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法用于检测莱州人工鱼礁海域Halomonas属细菌数量.结果表明,引物X3-3F和X3-3R能够对Halomonas属的细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对细菌浓度为6.75×10^-1-6.75×10^7 CFU/m L检测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最低检出浓度为67.5 CFU/m L.运用建立的方法对莱州人工鱼礁海域水体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未投礁海域2011年5月和7月水体样品中Halomonas细菌数量分别为8.71×10^3 CFU/m L和2.37×10^3 CFU/m L,而投礁区5月份水样也检出了该属细菌,但荧光信号较弱,7月份水样未检出该属细菌.本研究可为Halomonas属细菌的快速检测及其在海水养殖水质净化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张艳李秋芬成钰费聿涛姜娓娓
关键词:HALOMONAS人工鱼礁
海水酸化胁迫对紫贻贝能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2016年5~6月在山东桑沟湾楮岛海区,采用野外围隔和现场流水相结合的方法,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为研究对象,以pH为8.0作为对照组,探讨了酸化胁迫(pH=7.7)对其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10 d)海水酸化胁迫下,紫贻贝的滤水率、同化效率、氧氮比显著下降(P<0.05),排氨率极显著增加(P<0.01),耗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中期(30d)海水酸化胁迫下,紫贻贝的滤水率和氧氮比显著下降(P<0.05),而同化效率、耗氧率、排氨率显著升高(P<0.05)。能量收支的结果显示,短期(10 d)酸化胁迫下,紫贻贝的摄食能和吸收能显著降低(P<0.05),呼吸能无显著差异(P>0.05),排泄能显著增加(P<0.05),生长余力极显著降低(P<0.01);中期(30 d)海水酸化胁迫下,摄食能降低(P<0.05),吸收能、呼吸能、排泄能、生长余力显著升高(P<0.05)。氧氮比的结果显示,在海水酸化胁迫下,氧氮比的波动范围为14.28~20.46,贝类体内的供能物质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逐渐向蛋白质过渡。研究结果为揭示紫贻贝应对海水酸化胁迫的生理响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王晓芹Samuel P.S.Rastrick吴亚林房景辉杜美荣杜美荣蔺凡高亚平李凤雪王军威姜娓娓方建光蒋增杰
关键词:海洋酸化紫贻贝摄食代谢
一种研究缓解海洋酸化胁迫用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研究缓解海洋酸化胁迫用实验装置,包括有:沉淀器件,所述沉淀器件具有与外部海水源连接的入口部;酸化部件,与所述沉淀器件连通;第一动力元件,用以将所述沉淀器件内水流输送到酸化部件内;酸化气体产生装置,通过输...
姜娓娓蒋增杰房景辉杜美荣高亚平
双齿围沙蚕对潮汐更替的行为响应被引量:1
2022年
潮汐更替对潮间带生物的生理和行为影响显著,底内动物可以通过行为过程建立适宜的微环境适应潮间带环境变化。本实验运用行为学观测装置研究了双齿围沙蚕对潮汐更替的行为响应特征。实验设置3个温度梯度(15℃、20℃和25℃)和4个时间段(T1:退潮前、T2:退潮后、T3:涨潮30 min内和T4:涨潮30 min后),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段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双齿围沙蚕的径向起伏频率、径向起伏泵水速率、轴向爬行速度和头尾对调次数呈增大的趋势,头尾对调一次的时间逐渐缩短。同一温度下,双齿围沙蚕在T3时间段内的径向起伏频率、轴向爬行速度、径向起伏泵水速率、径向起伏泵水效率、轴向爬行时间和头尾对调次数均高于其他时间段,头尾对调一次的时间均有短于其他时间段的趋势;T1和T4时间段内的所有运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20℃时,双齿围沙蚕在T3时间段比T1时间段的径向起伏频率和泵水速率的增幅均高于15℃和25℃时。同一时间段内,双齿围沙蚕径向起伏时间的最大值和轴向爬行时间的最小值均出现在20℃。15℃和20℃时,双齿围沙蚕在T1和T3时间段内的轴向爬行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25℃时,T3时间段内双齿围沙蚕的轴向爬行速度显著高于T1时间段(p<0.05)。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的运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在水温为20℃时,其在沉积物中的运动状态较佳。退潮后双齿围沙蚕轴向爬行运动较为缓慢;刚涨潮时,双齿围沙蚕的运动强度显著增加;涨潮30 min后,双齿围沙蚕的运动逐渐恢复到与退潮前相近的状态。双齿围沙蚕可以通过一系列运动行为应对潮汐更替产生的不利条件。
何为房景辉梁博房景辉毛玉泽蒋增杰毛玉泽方建光
关键词:沙蚕生物扰动
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2017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实验设置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0.025 mg/L、0.05 mg/L、0.1 mg/L、0.25 mg/L和0.5 mg/L,Pb^(2+)质量浓度为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 mg/L和4 mg/L,以未添加重金属的实验组为对照,持续培养7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藻体的生长速率、光合放氧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碳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Hg^(2+)胁迫下,藻体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达到0.5 mg/L时藻体出现负增长;光合放氧速率降低35.48%~77.59%;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Hg^(2+)质量浓度高于0.1 mg/L时藻体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Ⅱ))随着Hg^(2+)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05 mg/L时出现第二个峰值,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也出现相似趋势。藻体对Pb^(2+)的敏感程度低于Hg^(2+),Pb^(2+)质量浓度为0.5 mg/L时,光合产氧速率显著下降(P<0.05),质量浓度到达1 mg/L时,藻体SGR和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藻蓝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b^(2+)质量浓度达到4 mg/L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出现显著下降(P<0.05),PPDK酶活性则显著上升(P<0.05)。实验结果证实:重金属Hg^(2+)和Pb^(2+)胁迫对脆江蓠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都有不利影响,藻体对Hg^(2+)胁迫的敏感度要高于Pb^(2+),Hg^(2+)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藻体出现胁迫,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剧,Pb^(2+)质量浓度超过1 mg/L时,藻体胁迫明显。
陈琼琳李加琦姜娓娓薛素燕李阳沈淑芳卞大鹏方建光毛玉泽
关键词:PB2+光合生理
基于叶绿素a时空分布的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评估被引量:8
2020年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mg/m^3,均值为3.07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董世鹏蔺凡姜娓娓杜美荣高亚平李凤雪侯兴蒋增杰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
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对北方养殖网箱网衣附着藻类的生物清除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高温季节网衣附着藻类的大量附着是北方网箱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清除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作为网衣附着藻类生物清除的工具种,于2015年6–11月,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桑沟湾楮岛海域网箱养殖区不同水层网衣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月际变化、黄斑篮子鱼对优势藻类的摄食能力及对网衣藻类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同一月份不同深度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日均增长量有一定差异,且不同水层在8月7日–9月14日时间段内的藻类附着日均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各个月份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均为该区域的优势种类。构建了适温条件下黄斑篮子鱼对海头红的碳收支方程:100摄入碳=11.69生长碳+10.82粪便碳+6.06排泄碳+71.43代谢碳。初始体重为(1.44±0.61)g的黄斑篮子鱼经过152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45.38±4.22)g,日均增重0.26 g。海区网箱内有无黄斑篮子鱼的对比实验显示,其对不同月份网衣附着藻类的清除率在80.28%–90.15%之间。研究表明,黄斑篮子鱼对网衣附着藻类有较高的清除效率,可以作为清除网衣附着生物的工具种。
吕旭宁蒋增杰方建光邹健房景辉高振锟姜娓娓郭晓亮
关键词:网衣附着藻类碳收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