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琳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油菜
  • 5篇甘蓝
  • 5篇甘蓝型
  • 4篇甘蓝型油菜
  • 3篇性状
  • 2篇油菜籽
  • 2篇摘薹
  • 2篇籽粒
  • 2篇综合评价
  • 2篇菜籽
  • 1篇代谢调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亚麻
  • 1篇亚麻酸
  • 1篇亚油酸
  • 1篇盐胁迫
  • 1篇油菜品系
  • 1篇油菜籽粒
  • 1篇油酸

机构

  • 12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姚琳
  • 11篇杜春芳
  • 1篇张晋龙

传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经济师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CTAB法提取不同作物总RNA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提高操作效率,本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洁有效的作物总RNA提取方法。研究以油菜、棉花、花生、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西葫芦等作物的不同组织为试材,通过CTAB法、改良CTAB法及TanSzol Reagent试剂盒法提取总RNA,检测结果发现,经过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的总RNA质量较高。在油菜花瓣、小麦、花生、西葫芦叶片中,该方法获得了较高的总RNA得率,分别为24.5、23.7、26.4、17.35μg/mL;OD260/280和OD260/230值分别为1.90、1.73、1.72、1.80和2.10、1.50、2.01、1.70。综合比较以上3种方法,改良后的CTAB法适用于油菜、小麦、花生、西葫芦等作物的总RNA提取,为后续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刘国梅郭淑慧孙璇姚琳张高扬杜春芳
关键词:改良CTAB法总RNARNA提取
甘蓝型油菜籽粒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蛋白质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分析,有利于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亲本选配及种质创新。本研究对312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近红外光谱检测,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油菜籽粒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蛋白质含量及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阈值为2时,可将312份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适于选育高油酸亲本,第Ⅲ类群适于选育高亚麻酸亲本,第Ⅳ、Ⅵ类群适于选育高亚油酸、高蛋白亲本。
姚琳孙璇咸拴狮耿振刚杜春芳
关键词:菜油蛋白质
甘蓝型油菜耐盐性评价研究
2025年
盐渍化土壤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筛选耐盐作物品种是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地的重要途径。以5份不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盐胁迫试验初步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品系YC-1、YC-3及YC-4,并将这些品系种植于山西南部盐碱地块中,研究油菜收获后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Na^(+)含量、pH值及全盐含量。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个品系在盐碱地种植后的土壤Na^(+)含量、pH值、全盐含量及油菜收获后的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2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土壤Na^(+)含量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角果数、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硫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有效角果数、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角果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提取3个可较好概括12个指标的主成分,结合隶属函数得到的表达式Y=0.582Y_(1)+0.320Y_(2)+0.098Y_(3)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在山西南部盐碱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YC-3、YC-4。
姚琳孙璇张高杨袁嘉玮杜春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盐胁迫耐盐性综合评价
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黄淮区油菜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准确评价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黄淮区油菜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本研究对黄淮区11个试验点、24个油菜品种产量进行测定,使用AMMI模型稳定性参数分析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代替平均产量进行GGE双标图分析,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试点的区分力、代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基因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均对黄淮区油菜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品种‘RH1953’适宜安徽宿州、山西运城、陕西富平、陕西杨陵、陕西大荔等特定地区种植。品种‘陕油85’同时具有丰产性和稳产性,是黄淮区理想品种。陕西宝鸡试验点同时兼具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是黄淮区较为理想的试验点。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联合运用,提高了品种和试验点筛选的准确性,为油菜品种的推广和区试点的设置提供方法和理论参考依据。
孙璇姚琳张高杨咸拴狮秦运昌杜春芳
关键词:AMMI模型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
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为探究“油蔬两用”油菜在摘薹后各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个油菜品系的16个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摘薹后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度表现为每角粒数>角果长>根长>角果层PAR截获率>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二次分枝角果数>角果宽>单株角果数>果皮厚>一次分枝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茎粗>分枝层PAR截获率>株高。因此,在“油蔬两用”油菜地方品种选育中,应综合考虑各性状,注重选择每角粒数较多、角果较长、根系较长且角果层PAR截获率较高的品种。
赵卫喆杜春芳孙璇姚琳咸拴狮张高杨
关键词:油菜摘薹经济性状
油菜中类胡萝卜素组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是人体、动物V_(A)的来源。类胡萝卜素是油菜花瓣颜色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油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辅助因子,其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油菜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基因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有效提高类胡萝卜素积累的方法进行探究,同时对未来开发油菜高附加值应用进行了展望。
刘国梅姚琳孙璇张高杨咸拴狮杜春芳
关键词:油菜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
摘薹对甘蓝型油菜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2024年
为了探明摘薹对油菜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以21份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进行摘薹处理与正常收获,测定籽粒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蛋白质及硫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摘薹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蛋白质及硫苷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油酸、油脂含量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芥酸、花生烯酸含量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摘薹后油脂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摘薹后y15油菜品系籽粒综合性状最优良,y12、y10、y14、y6、y19、y11、y7、y13、y20、y3、y8品系次之,y4、y2、y9品系综合得分低于对照y21。
姚琳张高杨孙璇赵卫喆刘国梅袁嘉玮杜春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摘薹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白菜型油菜CCD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2025年
【目的】鉴定白菜型油菜(Brassia rapa L.)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基因家族成员,深入了解BrCCD家族基因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型油菜CCD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种内共线性及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qPCR技术,分析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16个BrCCD基因,划分为6个亚组,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发现有7对CCDs基因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CDs家族成员可能响应生长发育、激素调控、非生物胁迫等多种调控过程。转录组及定量PCR数据分析显示,BrCCD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BrCCD-L基因在花、叶和种子中表达量较高,BrCCD1b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其余多在种子和叶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白菜型油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BrCCD-L基因与藏红花属CCD2基因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在不同组织中都显著表达。
王琛刘国梅陈畅张晋龙姚琳孙璇杜春芳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特异性
晋南地区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菜薹的生物学性状及产质量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菜薹在晋南地区的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差异,为选育和推广适合晋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系菜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测定菜薹的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等11个指标,并结合Delphi法对各油菜品系菜薹进行综合排序。【结果】参试的20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菜薹的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菜薹产量以yc2002最高,达4166.7 kg/hm^(2),较CK增加33.0%;Vc以yc2001最高,为93.31 mg/100g,较CK高2.55%;类胡萝卜素以yc2015最高,达335.99 ug/g-1fw,较CK高36.13%;叶绿素以yc2007最高,为54.62,较CK高14.58;可溶性糖以yc2018最高,为5.30%,较CK高79.05%。【结论】yc2001、yc2002、yc2003、yc2004、yc2010和yc2015的综合表现均优于CK(秦油7号),适宜作为晋南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系推广,其中,yc2001品系菜薹综合品质优良,表现为茎粗、薹叶多、叶色绿和产量高等特点,可作为首推品系。
赵卫喆孙璇姚琳咸拴狮张高杨杜春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菜薹生物学性状
油菜籽含油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探究气象因子对油菜籽含油量的影响,试验将连续5 a的气象因子与6个油菜品系含油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花期至成熟期日平均气温(D1)对品系NH610含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花期至成熟期日相对湿度(D4)对品系NH273、NH160含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花期日相对湿度(H4)对品系NH931含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角果期日相对湿度(P4)对品系NH330含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角果期日平均气温(P1)对品系NH605含油量有显著负向影响。
孙璇姚琳咸拴狮耿振刚杜春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气象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