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曙光

作品数:200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专利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9篇机械工程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文化科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5篇列车
  • 48篇吸能
  • 27篇吸能结构
  • 23篇轨道车
  • 23篇轨道车辆
  • 22篇车体
  • 18篇耐撞性
  • 17篇车组
  • 16篇地铁
  • 15篇动车
  • 15篇动车组
  • 15篇碰撞
  • 14篇有限元
  • 14篇铁路
  • 13篇车辆
  • 11篇枕梁
  • 10篇高速列车
  • 9篇货车
  • 8篇准静态
  • 8篇流线

机构

  • 200篇中南大学
  • 8篇中车青岛四方...
  • 3篇广东技术师范...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铁路局
  • 1篇中国南车集团...
  • 1篇南车青岛四方...
  • 1篇四方机车车辆...
  • 1篇北京航天发射...
  • 1篇长春轨道客车...
  • 1篇广州铁路(集...
  • 1篇中车长春轨道...

作者

  • 200篇姚曙光
  • 157篇许平
  • 62篇彭勇
  • 56篇鲁寨军
  • 38篇田红旗
  • 38篇姚松
  • 38篇高广军
  • 20篇梁习锋
  • 19篇谢素超
  • 14篇刘国伟
  • 12篇刘堂红
  • 11篇张健
  • 11篇王中钢
  • 10篇周伟
  • 9篇徐凯
  • 7篇陆思思
  • 6篇杨岳
  • 6篇王博
  • 6篇杨玥
  • 6篇杨丽婷

传媒

  • 15篇铁道科学与工...
  • 10篇中南大学学报...
  • 6篇铁道机车车辆
  • 5篇铁道车辆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铁道学报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机车车辆工艺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智慧轨道交通
  • 1篇导弹与航天运...
  • 1篇2008年(...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铁道学会...

年份

  • 31篇2024
  • 14篇2023
  • 18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5篇2019
  • 15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编重联动车组碰撞能量管理方案优化
2024年
为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采用动车组重联运行可以成倍提高载客量,然而一旦发生碰撞事故,巨大的碰撞能量将造成严重的乘员损伤和财产损失,长编重联动车组碰撞能量管理已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本文提出均匀耗散和集中耗散2种碰撞能量管理模式,以头车和中间车车端的吸能装置平台力和压缩行程为设计参数,基于KNN、MLS、RBF和RF的4种机器学习算法,开展长编重联动车组碰撞能量管理方案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头车吸能量和中间车自身耗散能量方差的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分别是MLS和RBF,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头车和中间车的吸能元件平台力是影响头车界面吸能量的主要参数,中间车吸能装置参数是影响中间车界面碰撞能量分布是否均匀的主要参数;集中耗散模式下头车和重联界面吸收了碰撞能量48.24%,中间车界面吸收了碰撞能量51.76%,该能量分配模式要求头车前端吸能装置具有更高的吸能量;均匀耗散模式下头车和重联界面吸收了22.75%的碰撞能量,中间车界面吸收了77.25%的碰撞能量,该能量分配模式会增大车间距导致列车长度增加;优化获得的2种碰撞能量管理方案都能在时速36 km/h对撞工况下保证长编重联动车组车体结构完整,且车体120 ms最大平均加速度分别为2.64g和2.36g。
姚曙光谢旻翰李治祥张鹏董云辉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
一种高速列车车体外部加载交变气动载荷的试验方法
一种高速列车车体外部加载交变气动载荷的试验方法,所述方法采用载荷加载装置对被试车体进行加载卸载,在被试车体上安装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和载荷加载装置的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电连接;载荷加载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按照预先...
高广军许平姚松鲁寨军姚曙光周丹熊小慧周伟
轨道车辆实车对撞试验系统
一种轨道车辆实车对撞试验系统,包括安装有专用软件的中央控制台、发射器和摆放在同一钢轨上实车和模拟车;实车背向模拟车的一端配置发射器;模拟车面向实车的一端从外到内顺序安装匀力板和测力传感器阵列,该端部侧面悬臂安装撞击测速装...
田红旗梁习锋鲁寨军姚松姚曙光王中钢周伟
文献传递
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板啮合式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的撞击吸能装置,包括多孔固体元件;多孔固体元件至少为两件,相邻两多孔固体元件之间设置活动隔板,一组多孔固体元件及其活动隔板构成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串联多孔固体元件组件安装在通孔...
田红旗高广军鲁寨军姚松姚曙光张健王中钢
文献传递
一种高速列车车体内部加载交变气动载荷的试验方法
一种高速列车车体内部加载交变气动载荷的试验方法,所述方法采用载荷加载装置对被试车体进行加载卸载,在被试车体上安装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和载荷加载装置的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电连接;载荷加载装置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按照预先...
梁习锋田红旗高广军刘堂红杨明智姚曙光杨志刚李志伟
文献传递
列车部件撞击图像运动分析软件研究
针对传统的模板匹配技术的不足,采用变模板匹配技术,开发了列车部件撞击序列图像运动分析软件。软件不仅能在匹配过程中对撞击标识点进行特征识别,在搜索区域上进行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预测,而且能通过鼠标动态选择目标,得到目标的动...
许平田红旗姚曙光
关键词:序列图像
文献传递
铁路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客运列车,尤其是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动车和拖车、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的端车和中间车车体。车体两端部的非载人区为产生塑性变形的吸能结构,中间部分载人区(或机器间)为产生弹性变形的弹变结构。弹变结构位于车体两端枕...
田红旗姚松高广军许平姚曙光王万静刘堂红鲁寨军
文献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锥式吸能结构耐撞性能多目标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锥式吸能结构耐撞性能多目标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地铁列车的方锥式吸能结构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建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与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地铁列车吸能结构的结构参数和吸能特性曲线...
阳程星郭维年许平杨丽婷姚曙光
一种轨道车辆简化模型的构建方法、碰撞模拟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简化模型的构建方法、碰撞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构建方法以精细化模型为参照构建简化模型,将车厢中间部位的车体设置为实心单壳结构,两端部位设为中空双壳结构,并设置若干组简化模型的厚度简化比以及设计纵向碰撞...
彭勇邓功勋高广军姚松谢素超许平姚曙光
一种高架铁路路侧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铁路路侧防护装置,包括波形梁和嵌入安装在路基中的钢筋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中埋设有自钢筋混凝土墙顶面向上延伸的多根依次间隔布置的立柱,各立柱通过吸能盒与波形梁相连。该高架铁路路侧防护装置缓冲吸能效...
姚曙光孔令香许平陈劼昊彭勇鲁寨军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