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宜山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致发光
  • 4篇电致发光器件
  • 4篇有机电致发光
  • 4篇有机电致发光...
  • 4篇发光
  • 4篇发光器件
  • 3篇红色发光
  • 3篇红色发光材料
  • 2篇丁基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发射
  • 2篇荧光发射光谱
  • 2篇荧光染料
  • 2篇有机非线性光...
  • 2篇有机光导体
  • 2篇色纯
  • 2篇色纯度
  • 2篇叔丁基
  • 2篇染料
  • 2篇染料浓度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7篇姚宜山
  • 5篇王雪松
  • 3篇张宝文
  • 1篇艾希成
  • 1篇张宝文
  • 1篇张建平
  • 1篇李满宇
  • 1篇付立民
  • 1篇谭回
  • 1篇苏文杰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感光科学与光...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红光发射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属于荧光染料的合成领域,特别是具有红光发射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与用途。本发明的红光染料的特征为受体基团为1,3-茚二酮及其衍生物取代的4H-吡喃酮,较采用传统的受体丙二腈取代的4H-吡喃制备的DCM类染料,新的染料...
王雪松姚宜山张宝文
文献传递
新型有机红色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姚宜山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色纯度
红光发射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属于荧光染料的合成领域,特别是具有红光发射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与用途。本发明的红光染料的特征为受体基团为1,3-茚二酮及其衍生物取代的4H-吡喃酮,较采用传统的受体丙二腈取代的4H-吡喃制备的DCM类染料,新的染料...
王雪松姚宜山张宝文
文献传递
新型有机红色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具有直流电压驱动、主动发光、体积小、无视角限制、响应快,以及色彩全、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倍受瞩目。   在全色显...
姚宜山
新型有机红光发射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Among the blue-, green-, and red-emitting materials required for full color OLEDs, red-emitting materials rema...
王雪松姚宜山张宝文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色纯度
文献传递
DCM衍生物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溶剂效应被引量:1
2009年
考察了以三苯胺基为给电子基团的4种不同DCM衍生物在有机溶剂中的单光子光物理性质(基态和激发态永久偶极矩差、光学跃迁偶极矩以及跃迁能量等),并利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考察了溶剂对其双光子吸收截面(δtp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CM衍生物的光学跃迁具有显著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不同末端取代基主要影响其稳态光谱性质,而分支结构数目主要影响其双光子吸收截面.研究结果还发现,双光子吸收截面随分子结构的变化趋势符合双能级模型,拉电子基团为丙二腈和1,3-茚二酮的DCM衍生物的δtpa随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苏文杰姚宜山李满宇谭回付立民艾希成王雪松张建平
关键词:双光子吸收溶剂效应分子内电荷转移
新型有机红色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姚宜山王雪松张宝文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红色发光材料电压驱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