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健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2篇胆管
  • 2篇胆管成像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成像
  • 2篇全脑
  • 2篇脑血
  • 2篇灌注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磁共振胰胆管
  • 2篇磁共振胰胆管...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管
  • 1篇蛋白
  • 1篇低场
  • 1篇低场磁共振
  • 1篇低场磁共振成...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机构

  • 8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唐健
  • 3篇姜建威
  • 3篇常军
  • 3篇殷允娟
  • 2篇姜旭栋
  • 2篇邢炯
  • 2篇侯海燕
  • 1篇胡玲玲
  • 1篇王均干
  • 1篇成波
  • 1篇堵红群
  • 1篇范长燕
  • 1篇朱力平
  • 1篇周建宏
  • 1篇赵继来
  • 1篇李超生
  • 1篇蒋立伟
  • 1篇沈海林
  • 1篇周益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探讨MSCT双期扫描脑血管成像CTA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观测12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AVM在MSCT动脉期3DCT和静脉期3DCT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13~18s平均15s后开始扫描 ,静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40s后开始扫描 ,并且对各期进行脑血管CTA重建 ,包括MIP、SSD、VR等。结果动脉期CTA(MIP、VR)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及部分早期引流静脉。静脉期3D -CTA显示了AVM的扩张的引流静脉、瘤体。通过动脉期3D -CTA及静脉期3D -CTA检查能较好地区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弥补了单期 (动脉期或静脉期 )扫描的不足。结论MSCT双期扫描脑血管成像CTA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引流静脉并能较好地区分它们 ,为AVM的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朱力平唐健姜建威周建宏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附500例报告)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探讨胆囊管解剖变异类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胆石症病史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00例,采用口服胃肠道阴性造影剂,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行MRCP检查。结果:MRCP胆囊管清晰显示的442例(占88.4%)病例中,胆囊管正常开口于肝总管右侧壁为268例(占60.6%),胆囊管先天变异的174例(占39.4%),其中低位汇入的变异最为常见。结论:MRCP可以显示胆囊管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类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提供帮助。
邢炯殷允娟唐健
关键词:胆囊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口服稀释马根维显(Gd-DTPA)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显示胰胆管结构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其临床诊断价值日趋为人们所重视,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常规行MRCP检查时由于胃肠道内液体同时显影,影响了对胰胆管的观察,
邢炯蒋立伟王均干殷允娟唐健常军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比剂马根维显
正常成人256层极速CT全脑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256层极速CT行全脑灌注成像对正常成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选择40例正常成年人行常规脑CT平扫后,再行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用EBW工作站提供的全脑灌注分析软件测量所选脑内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全脑CT灌注显示正常成年人小脑灌注高于基底节、脑灰质、脑白质等;小脑的血流量、血容量、通过时间分别为(55.8±12.2)mL/(min.100 g)、(4.97±0.94)mL/100 g、(5.55±1.21)s,基底节分别为(71.7±13.9)mL/(min.100 g)、(3.63±0.55)mL/100 g、(3.17±0.64)s,灰质分别为(53.0±13.3)mL/(min.100 g)、(2.90±0.55)mL/100 g、(3.45±0.98)s,白质分别为(29.3±7.60)mL/(min.100 g)、(2.14±0.60)mL/100 g、(4.26±0.97)s。结论 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一次团注对比剂后对全脑的评估,弥补了普通多层螺旋CT的不足,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等病的全面评估。
姜旭栋周益侯海燕唐健常军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成年人
低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膝关节疾病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I)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膝关节病变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对128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行MRI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中隐性骨折10例,MRI表现为T1、T2序列可见斜形、不规则形低信号影;半月板损伤66例,MRI表现为脂肪抑制(STIR)序列低信号,半月板影出现短线状、条状或片状稍高信号影;关节韧带损伤78例,MRI表现为低信号条索状韧带影扭曲位置失常或局灶性、弥漫性增粗、不连续、消失或出现不规则信号影。本组中骨挫伤70例,关节积液12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26例。结论 MRI检查是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的重要、可靠的检查手段。MRI可以清晰显示韧带、半月板、关节腔、滑膜及肌腱等形态、位置及信号的变化,是诊断膝关节疾病的理想工具。
成波姜建威殷允娟唐健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低场
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初步评价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对正常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从拟诊缺血性脑病行头颅平扫、头颅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成像的114例患者中选取检查结果正常者35例,记录头颅灌注成像的辐射剂量,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科医生分别对灌注图像进行分析,选择基底节层面和侧脑室体部层面的两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颞叶皮质进行测定,通过手动勾画选定层面的感兴趣区,CT灌注软件自动生成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测得的灌注参数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5例正常人的辐射剂量为(2.307±0.008)mSv。2名分析者所测得侧脑室体部层面和基底节层面的颞叶灰质的CBF、CBV、MTT、TTP值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名分析者测得的两个层面的颞叶灰质的CBV、CBF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辐射剂量低,脑灌注参数稳定,能够更真实的反应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唐健姜建威常军侯海燕姜旭栋堵红群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
敲除大鼠PDK1基因对大鼠行为、认知功能以及tau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条件性敲除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基因对大鼠行为、认知功能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Cre-lox P技术条件性敲除PDK1基因;阳性对照组大鼠采用Cre-lox P技术条件敲除大鼠PDK1基因之后,构建载有PDK1基因的慢病毒质粒LV-PDK1,并将PDK1基因重新敲入;阴性对照组不作处理。比较三组大鼠3、5、8月龄时各组运动能力及认知功能。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及运动能力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三组大鼠3、5、8月龄时脑脊液中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含量;8月龄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Thr205三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ta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在3、5、8月龄时,模型组大鼠运动能力及认知水平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阴性、阳性对照组(P均<0.05)。(2)ELISA检测结果:在8月龄时,模型组脑脊液中P-tau蛋白浓度较3、5月龄时明显升高(P均<0.05),且各月龄时P-tau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阴性、阳性对照组(P均<0.05)。(3)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二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均高于阴性、阳性对照组(P均<0.05),在Thr205位点三组间磷酸化水平相近(P>0.05)。结论 PDK1基因可能参与了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二个位点磷酸化水平的调控,并通过对P-tau蛋白的调控,影响大鼠运动能力及认知水平。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高低与大鼠运动能力及认知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AD的发病机制有关。
李超生唐健胡玲玲赵继来范长燕睢晨燕
关键词:基因阿尔茨海默病
ADC值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量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病变组41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检查、扩散加权成像(DWI),然后分别测量肿瘤实体、囊变区及近侧瘤周区等不同部位的ADC值。结果:肿瘤实体ADC值随着肿瘤恶性度升高而降低。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astrocytoma,LGA)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astrocytoma,HGA)比较,两者瘤周及囊变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8 3)。HGA与转移瘤之间仅瘤周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脑膜瘤实体的ADC值最低,与HGA、LGA实体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C值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与MR增强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脑肿瘤的诊断效率。
唐健沈海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