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
- 作品数:23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温敏型液态氟碳纳米粒声致相变及体外超声显像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制备一种脂质包裹液态氟碳(PFP)的新型温敏型纳米粒(HSNP),观察其于加热和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下的相变情况,体外检测其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包裹PFP的HSNP。检测其物理性质;光镜下观察HSNP加热下的相变情况;制备内含HSNP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凝胶模型,同时建立含磷酸盐缓冲液(PBS)和脂质悬液的凝胶模型作为对照,观察LIFU辐照后凝胶模型的超声显影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包裹PFP的HSNP,其外观呈乳白色混悬液,镜下微球大小均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507.9±101.7)nm,平均电位(-5.87±4.41)mV。HSNP于45℃时开始转变为微气泡,随温度升高气泡随之增多增大。LIFU辐照前,基波和谐波下含PBS和脂质悬液凝胶模型呈无回声,含HSNP凝胶模型基波和谐波呈无回声为主伴散在点状高回声,LIFU辐照后,含PBS和脂质悬液凝胶模型基波下呈散在点状高回声,谐波下未见明显改变,含HSNP凝胶模型基波下呈密集点状强回声,谐波下呈细密点线状高回声;辐照后含HSNP凝胶模型平均超声灰度值(161.13±2.74)明显高于含PBS(24.09±2.38)和脂质悬液(25.03±2.50)凝胶模型(P均<0.05)。结论本研究制备包裹PFP的HSNP为新型超声造影剂,可声致相变,体外可实现增强超声显影。
- 周黎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蒋玲徐芬芬郑晓汪蓉晖
-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相变造影剂
- 左肩关节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 2015年
- 患者女,33岁,因“左颈部肿块1个月”就诊。查体:左颈部锁骨上扪及1.5cm×1.0cm淋巴结,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遂寻找原发灶。超声:左侧三角肌深面见2.0cm×1.2cm实性低回声团块(图1),边界清楚,边缘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较丰富血流信号。
- 周黎郑元义印国兵曹晓玲
- 关键词:黑色素瘤肩关节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 温敏型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识别微波消融边界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制备包裹液态全氟化碳的温敏型脂质纳米粒(HLNP),观察其体外热相变效果及体外识别微波消融边界效果。方法制备包裹液态全氟化碳的HLNP,利用光镜实时观察其在加热板作用下的相变情况,以超声诊断仪实时观察微波加热含HLNP凝胶孔洞模型的显像效果。在离体牛肝微波消融范围周边注入HLNP,实时观察超声回声变化及消融后牛肝大体变化。结果所制备HLNP平均粒径(507.90±101.70)nm;光镜下HLNP在加热板温度为45℃时开始出现液气相转变,达50℃后产生大量微气泡;微波热消融作用下,含HLNP的凝胶模型超声回声明显增强。离体牛肝实验显示,在微波消融气化区周边注入HLNP后超声回声明显增强,组织从红色变为白色。结论所制备的HLNP能在加热和微波热消融作用下发生液气相转变,有望成为可实时监控微波消融效果,并评估微波消融边界的热敏剂。
- 周黎郑元义王志刚徐金顺
- 关键词:微波消融造影剂超声检查
- 液态氟碳脂质微球液-气相变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仪辐照肝癌HepG2细胞致其内吞噬的态氟碳脂质微球相变情况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吞噬液态氟碳脂质微球情况及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肝癌细胞后微球...
- 赵红雲郑元义王志刚周黎梅浙川
- 关键词:液态氟碳相变肝癌治疗
- 液态氟碳脂质微球液-气相变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目的 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HFU)仪辐照肝癌HepG2细胞致其内吞噬的液态氟碳脂质微球相变情况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吞噬液态氟碳脂质微球情况及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肝癌细胞后微球...
- 赵红雲郑元义王志刚周黎梅浙川
- 关键词:液态氟碳相变肝癌治疗
- 液态氟碳脂质微球液-气相变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目的 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仪辐照肝癌HePG2细胞致其内吞噬的液态氟碳脂质微球相变情况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吞噬液态氟碳脂质微球情况及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肝癌细胞后微...
- 赵红雲郑元义王志刚周黎梅浙川
- 关键词:液态氟碳相变肝癌治疗
- 载10-羟基喜树碱液态氟碳纳米粒制备及其表征、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制一种包裹液态氟碳(PFP)的新型载药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考察其基本特性并观察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方法采用旋转蒸发和探头超声法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的液态氟碳(PFP)纳米粒,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马尔文仪测量纳米粒粒径和电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并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溶液,观察纳米粒相变情况及其增强超声显像效果。结果制备的载药脂质纳米粒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在油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载药纳米粒形态规则,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500.82±25.97)nm,表面平均电位为(-47.77±3.09)mV;在体外经LIFU辐照后,可见纳米粒发生液气相变形成微泡,在基波模式和谐波模式下,均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影。结论成功研制了包裹液态氟碳的载药脂质纳米粒,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
- 徐芬芬王志刚李攀郝兰王冬周黎
- 关键词:液态氟碳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粒
- 循环肿瘤细胞在大肠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肿瘤细胞,是液体活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CTC是大肠癌转移和复发的关键环节,在大肠癌发生的各时期均存在。研究表明,CTC的数量及类型与大肠癌患者的诊断、预后及治疗反应等相关,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将对大肠癌CTC的检测方法、临床价值等进行总结。CTC作为液体活检的一种形式,可应用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治疗反应以及肿瘤复发的检测等重要环节,在促进大肠癌患者实施精准医疗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潜力。
- 刘宏韬周黎何松周智航(审校)
-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大肠癌预后
- 超声微泡增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观察自制包裹氟碳气体的微泡超声造影剂对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并探讨其增效机制。方法首先,制备包裹全氟丙烷(C3F8)气体的脂质微泡。然后做离体、在体研究。实验分为五组:A组,MWA;B组,MWA+MBs;C组,Flash条件下MWA;D组,Flash条件下MWA+MBs;E组,Flash条件下MWA+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并测量治疗后各组靶区灰度变化面积、灰度值及凝固性坏死范围。结果果比较组间灰度变化面积、灰度值及消融后坏死范围: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大于A、B组(P<0.05),C组与E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大于C、E组(P<0.05)。结论包裹氟碳气体的微泡造影剂能增大MWA的治疗范围,此效应可能与Flash条件下爆破微泡产生的空化效应、改变组织声环境、增加微波治疗的热效应有关。
- 徐金顺姚元志徐芬芬周黎王志刚
- 关键词:微泡微波消融
- 液态氟碳纳米粒液-气相变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包裹液态氟碳(PFP)脂质纳米粒(L-NP)致液-气相变(ADV)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存活的影响。方法制备包裹PFP的L-NP。在加热条件下光镜观察包裹PFP的L-NP相变情况,超声观察LIFU辐照后包裹PFP的L-NP相变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人肝癌细胞吞噬L-NP情况,LIFU辐照靶向组、非靶向组、对照组肝癌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情况,CCK-8检测肝癌细胞存活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包裹PFP的L-NP在44.5℃时开始出现ADV,随温度升高相变纳米粒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瞬间爆破。包裹PFP的L-NP经LIFU辐照后声像图回声较辐照前增强。靶向L-NP能特异性聚集到肝癌细胞周围并被肝癌细胞吞噬。LIFU辐照后,靶向组肝癌细胞凋亡率[(95.86±1.96)%]高于非靶向组[(17.40±2.20)%]和对照组[(7.70±1.19)%],存活率[(49.21±3.04)%]低于非靶向组[(84.24±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IFU辐照可致靶向到肝癌细胞的包裹PFP的L-NP发生ADV,从而促使其死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 赵红雲梅浙川郑元义王志刚高建李攀周黎
- 关键词:液态氟碳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