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作品数:5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青岛市市立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20年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with ring sideroblasts and thrombocytosis,MDS/MPN-RS-T)是WHO确定的新MDS/MPN亚型[1]。本研究报告1例MDS/MPN-RS-T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了解新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自觉乏力加重,于2018-09-17来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睡眠增加,未予诊治。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扪及,叩诊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浊音界正常。 王术国 周霞 马树沛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环形铁粒幼细胞 血小板增多 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接受一线含CD38单抗(即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pPCL连续病例24例,包括男13例,女11例,年龄[M(Q_(1),Q_(3))]为60(57,70)岁。根据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浆细胞比例5%~19%组(n=14)和浆细胞比例≥20%组(n=10)。末次随访日期为2023年9月26日,随访时间为9.1(4.2,15.5)个月。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特点、疗效、生存率、安全性等相关数据,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4例pPCL患者中,确诊时合并贫血患者16例(66.7%),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3例(54.2%),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0 ml·min-1·(1.73m 2)-1患者8例(33.3%),合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患者13例(54.2%)。外周血浆细胞比例[M(Q_(1),Q_(3))]为16%(8%,2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伴有17p缺失、t(4;14)或t(14;16)患者分别为6例(25.0%)、4例(16.7%)、4例(16.7%)。总缓解率为83.3%(20/24),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0.5(95%CI:15.8~25.2)个月,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预计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5.0%和89.1%,预计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7.5%和53.4%。外周血浆细胞比例5%~19%组和外周血浆细胞比例≥20%组患者的PFS分别为未达到和20.5(95%CI:15.7~25.3)个月,OS分别为17.8个月和未达到,两组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1p32缺失是与PFS相关的危险因素(HR=7.7,95%CI:1.1~54.9,P=0.043)。共17例(70.8%)患者合并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2例(50.0%)患者合并3~4级血小板减少,16例(66.7%)患者合并临床判定的感染,所有血液学不良反应和感染� 窦雪琳 刘瑞霞 刘扬 彭楠 温磊 武悦 李茜 钟玉萍 周霞 廖爱军 蒋卉男 马晓军 董会会 范圣瑾 赵艳秋 胡代宏 路瑾关键词:多中心研究 地西他滨对套细胞淋巴瘤Mino细胞系的作用及其机制 2012年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ino细胞中p15INK4B和p27kipl基因甲基化状态,以及地西他滨对Mino细胞p15INK4B和p27kipl基因去甲基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地西他滨处理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ino细胞,用锥虫蓝拒染法研究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D15INK4B、p27kilc-1及bcl-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检测p15INK4B及D27kipl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结果地西他滨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ino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作用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期,p15INK4B和p27kipl基因mRNA表达增加,而抗凋亡基因bcl-2mRNA的表达下降。经6.4、3.2、1.6mmol/L地西他滨作用72h后,Mino细胞p15INK4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下降至25.2%、48.2%和65.0%,p27kip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下降至20.2%、50.2%和70.0%。结论在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ino细胞中存在p15INK4B及p27kipl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并且p15INK4B及p27kip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地西他滨诱导Mino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对p15INK4B及p27kipl基因去甲基化作用及对bcl-2基因表达的调控所致。 周霞 张鹏 周翔 孟月生关键词:淋巴瘤 膜细胞 P27KIP1 甲基化 地西他滨 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含达雷妥尤单抗的方案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42例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为59(47,82)岁。根据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疗程数不同分为3组:长疗程组(≥9个疗程,n=21)、中疗程组(7~8个疗程,n=12)、短疗程组(≤6个疗程,n=9)。随访截至2023年11月10日,随访时间为15.6(6.0,34.0)个月。患者完成至少2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疗程数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差异。结果42例患者中,15例(35.7%)合并髓外病变或浆细胞白血病,7例(16.6%)合并淀粉样变性,18例(42.9%)合并肾功能不全。Mayo分期中,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层高危25例(59.5%)、标危8例(19%)、因各种原因未获得细胞遗传学数据9例(21.4%)。接受2线治疗的患者16例(38.0%),3线治疗的患者13例(31.0%),4线以上治疗的患者13例(31.0%)。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疗程的治疗,达到的最佳疾病缓解程度为sCR 4例(9.5%)、CR 3例(7.1%)、VGPR 10例(23.8%)、PR 11例(26.2%)、MR 6例(14.2%),总有效率为80.9%(34/42)。其中长疗程组总有效率为100%(21/21),中疗程组总有效率为91.6%(11/12),短疗程组总有效率为22.2%(2/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短疗程组PFS为5.0(95%CI:3.1~6.9)个月,中疗程组PFS>8.0个月,长疗程组PFS>3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血小板减少(1例)。没有患者因为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RRMM需要更长的疗程数才能达到最大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于倩茹 周霞 吴弘英 郝鲁梅 李雪梅 钟玉萍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苯达莫司汀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治疗伴髓外病变的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苯达莫司汀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BPD方案)治疗伴髓外病变的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开放、单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等7所医院诊断并接受BPD方案治疗的30例伴髓外病变的复发MM患者,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位年龄62(47~72)岁,其中18例(60.0%)为首次复发,首次复发的18例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为100%,其中完全缓解3例(1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0例(55.5%),部分缓解(PR)5例(27.8%)。12例二线以上治疗后复发患者的ORR为50%,其中≥VGPR 0例,PR 6例(50%),疾病稳定3例(25%),疾病进展3例(25%)。所有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5.2%(95%CI 37.2%~83.1%),1年总生存率为90.0%(95%CI 76.2%~95.4%)。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6.7%),血小板减少1例(3.3%),总体不良反应可控。结论 BPD方案在伴髓外病变的复发MM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吴弘英 周霞 初晓霞 邓秀芝 袁成录 冉学红 刘国强 范传波 郝泓媛 钟玉萍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