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运锋

作品数:30 被引量:224H指数:9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成像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成像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MSCT
  • 3篇植入
  • 3篇肿瘤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多层感知机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心脏

机构

  • 12篇皖南医学院弋...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皖南医学院
  • 3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太和医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射阳县人民医...

作者

  • 30篇周运锋
  • 7篇韩萍
  • 6篇史河水
  • 5篇刘永华
  • 4篇吴爱兰
  • 3篇李欣
  • 3篇叶明全
  • 2篇王敏红
  • 2篇王娟
  • 2篇陈方满
  • 2篇赵宇
  • 2篇古今
  • 2篇汪婷
  • 2篇吴琛
  • 2篇袁权
  • 1篇陈伦刚
  • 1篇张莹
  • 1篇张锡龙
  • 1篇李小林
  • 1篇王向东

传媒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源于全脑CTP数据的动态CTA对非时间窗内前循环脑缺血患者侧枝及血流状态的评估
周运锋董立军杨晨吴琛袁权陈娅娣
64排螺旋CT 80 kV双期扫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80 k V双期扫描模式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名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接受120 k V下肢动脉CTA常规单期扫描模式检查,B组(30例)接受80 k V双期优化扫描模式检查,比较两组动脉阻塞程度、各节段动脉CT值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动脉阻塞程度评分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B组总体和各动脉节段CT值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CT值最大的部位出现在腘动脉,CT值最小的部位出现在小腿动脉。B组患者所受分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组(P<0.001)。结论:64排螺旋CT 80 k V下肢动脉双期扫描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辐射剂量,而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王娟周运锋周峰峰张强熊玉伟袁权
关键词:CT血管成像下肢动脉
肾上腺原发性肿瘤动态增强CT征象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动态增强CT征象,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归纳总结其动态增强CT特征。结果 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良性115例,恶性3例。双侧5例,单侧113例。肾上腺常见肿瘤大部具有典型CT征象,其中皮质腺瘤60例(50.8%),密度较低且均匀,轻中度强化,对比剂廓清迅速;髓样脂肪瘤35例(29.7%),以脂肪密度为主,强化不均匀,脂肪成分不强化;嗜铬细胞瘤11例(9.3%),囊变、坏死多见,呈不均匀显著持续强化。肾上腺少见肿瘤部分具有典型CT征象。结论肾上腺常见原发性肿瘤具有各自典型CT征象,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的CT特征,认识各自典型CT征象,能做出正确诊断。
陈娅娣王芳晓汪婷周运锋
关键词:肾上腺原发性肿瘤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者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的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腰1、腰2椎体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正常和异常组之间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的差异性及腹部脂肪组织和血脂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影响骨密度的风险因素。结果骨量异常者男性为37%,女性为41%;年轻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较年轻女性明显,但50岁以后骨密度降低在女性中更明显。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8,P<0.01)、总胆固醇(OR=1.374,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OR=1.863,P<0.05)是男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OR=1.239,P<0.01)、腹内脂肪面积(OR=1.004,P<0.05)是女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对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是男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腹内脂肪面积是女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
王硕尤凤查晓娟杨营营周峰峰周运锋
关键词:骨密度血生化指标脂肪
低剂量MSCT在齿科扫描计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SCT齿科扫描计划中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管电流分为250 m As常规剂量组及100m As低剂量组、50 m As低剂量组。45例受检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各15例,分别行MSCT齿科扫描计划的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获得的图像由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名在保证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对意见不一致者两人协商确定。结果:MSCT齿科CT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患者实际接受的放射线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齿科CT低剂量扫描,能够保证口腔牙齿解剖结构细节显示,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袁权陈方满郭平许亮周运锋朱良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低剂量
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与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周运锋韩萍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心脏常规检查方法CT血管成像MSCT空间分辨率
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 对比评价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显示有MB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资料,将其分为不完全MB-MCA组(MCA被心肌部分包绕,至少在1/2以上)和完全MB-MCA组(MCA完全被心肌包绕),分别在其最佳收缩期及舒张期测量MCA及其近远侧血管的管径变化,计算MCA狭窄率,并记录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DSCTA显示58处MB,平均长度为(2.02±1.02)cm,其中不完全MB 23处,完全MB 35处,前降支中段32处(55.2%),前降支远段17处(29.3%),前降支近段1处,第一对角支3处,钝缘支4处,右冠状动脉远段1处.不完全MB-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狭窄率分别为(1.93±0.49)mm、(1.71±0.45)mm和25.21%±21.02%,完全MB-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狭窄率分别为(2.21±0.41)mm、(1.63±0.52)mm和10.38%±20.2%.两型MB-MCA管径变化(t=2.76,P=0.008)及MCA狭窄率(t=2.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处(34.78%)不完全MB及15处(42.86%)完全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8,P>0.05).结论 DSCTA能够清晰的显示不完全和完全MB,并能准确评价MB-MCA在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形态学变化及MB近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情况.
古今史河水韩萍周运锋吴爱兰任宏伟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血管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硬化
定量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对体检肺气肿人群骨密度的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搜集在健康体检中CT发现的肺气肿患者,探讨肺气肿分型及程度、血生化指标、定量CT(QCT)参数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并建立BMD的评估模型。方法:276例体检胸部CT发现的肺气肿患者(肺气肿组)被分为BMD正常组与异常组,按性别和年龄1:1匹配体检CT未发现肺气肿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肺气肿组与对照组、肺气肿组中BMD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QCT参数的差异,评估BMD与肺气肿分型及程度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气肿人群BMD异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气肿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P<0.001)、BMD(P=0.001)和内脏脂肪面积(P=0.004)较低,而骨骼肌面积(SMA)(P=0.022)较高、总胆固醇(TC)(P=0.012)、高密度脂蛋白(P<0.001)及白蛋白(P=0.009)均较低。肺气肿人群中BMD异常组的BMI低于BMD正常组(P=0.001)。BMD异常组的肺气肿程度(LAA%)显著高于BMD正常组(P<0.001),且与BMD呈负相关(r=-0.283;P<0.001),而其分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除各脂肪面积及空腹血糖外,余QCT参数和血生化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OR=1.087;P<0.001)、TC(OR=1.735;P=0.001)和LAA%(OR=1.056;P=0.023)是BMD异常的危险因素,而BMI(OR=0.885;P=0.042)和SMA(OR=0.992;P=0.015)是其保护因素。基于年龄、TC、LAA%、BMI、SMA建立的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阈值为0.503时,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761。结论:健康体检CT发现肺气肿人群的BMD受LAA%影响,而与肺气肿分型无关。基于年龄、BMI、TC、LAA%和SMA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肺气肿人群的BMD异常。
谢思艺冯蕾杨营营朱乐乐查晓娟周运锋
关键词:骨密度肺气肿血生化指标
不同部位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部位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9例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鞘瘤,总结病灶的位置及走行、形态、大小,及其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09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34例,颈部21例,胸壁17例,腹膜后15例,胃壁10例,其他少见部位12例,共113个病灶。病灶以椭圆形为主(82/113),类圆形次之(27/113),边界清楚、光滑。四肢、颈部及胸壁病灶(67/75)多沿神经方向走行。四肢病灶MRI多表现为典型脂肪分离、神经出入和靶征。颈部、胸壁病灶以典型CT、MRI表现为主:均匀或欠均匀低密度/等信号,T2WI像呈靶征,增强后表现为中心逐渐强化的靶征。腹膜后、盆腔病灶则以不典型CT、MRI表现为主:多房囊状或厚壁囊状不均匀密度/信号,增强后呈多房囊状延迟强化;胃壁病灶CT多表现为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延迟强化。结论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鞘瘤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但是每个部位肿瘤根据所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表现有所差异,认识其CT、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陈玲周运锋吴琛张超程亮周峰峰陈娅娣
关键词:周围神经鞘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选择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被引量:32
2010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时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方法疑诊肺动脉栓塞(PE)拟接受CTPA检查的患者40例分成A、B两组,A组触发点感兴趣区(ROI)位于肺动脉干,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50-60 ml,B组ROI位于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内,阈值80 HU,对比剂总量35-45 ml,两组的其他技术参数相同。分析两种方法的CTPA图像,测量肺动脉干、右下肺静脉CT值及6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比较各种后处理重组方法对栓子的显示率。结果 40例疑似PE患者,除B组1例严重的右心功能不良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均得到满意的图像;肺动脉干CT值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下肺静脉CT值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各种不同后处理技术,对不同情况下的栓子显示,各有其优势。结论选择触发点位于上腔静脉的CTPA检查方法,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提高图像的质量;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周运锋史河水吴爱兰李欣古今刘永华韩萍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造影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