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熙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59例,根据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15例;另选心功能正常的老年人36例。所有入选者予以血清BNP、TNF-α测定,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增加。血TNF-α水平与BNP呈正相关(r=0.57,P<0.05)。CHF患者中血清TNF-α和BNP水平与LVEF比较均呈负相关(r=-0.48,r=-0.64,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TNF-α显著升高,并与BNP及LVEF关系密切,是反应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指标。
- 周熙琳梁辉陆英黄耀陈永刚
- 关键词:心力衰竭肿瘤坏死因子脑利钠肽超声心动图
-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第一相分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第一相分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T2DM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餐后30 min胰岛素测定胰岛素增值(△INS),将T2DM患者分为低△INS组(n=77)、高△INS组(n=83),另根据是否并发CAS,分为CAS组(n=92)和非CAS组(n=68)。比较各组基本资料、血糖、血脂指标及△IN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NS与CAS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INS组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明显升高(P<0.05);低△INS组斑块检出率、cIMT均较高△INS组明显升高(P<0.05)。CAS组和非CAS组老年T2DM患者的年龄、病程、SBP、HDL-C、LDL-C、TC、FPG、HOMA-IR及△IN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OMA-IR是T2DM患者并发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INS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普遍存在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受损,且与CAS密切相关。加强第一相胰岛素分泌监测,并定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CAS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周熙琳王丹丹杨婕石群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颈动脉硬化
- 血浆脑钠肽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6例资料完整的老年心衰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以及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7,P<0.01),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对老年心衰患者BNP测定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
- 周熙琳梁辉
- 关键词:脑钠肽心力衰竭
- 升降散加味对吉西他滨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升降散加味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疗效。方法将60例拟吉西他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患者予吉西他滨联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升降散加味。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第4、7、10、14天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与PLT最低值,以及PLT<75×10^(9)/L与PLT<100×10^(9)/L的持续时间。结果中药组患者化疗后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尤其在化疗后第7、10、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PLT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升降散加味可有效防治吉西他滨致血小板减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李志华杨雪莲周熙琳黄美琴倪建俐麻志恒
- 关键词:升降散加味吉西他滨血小板减少症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及白介素-13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 2016年
-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数和血清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5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dim)CD16^+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3水平变化,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老年CHF组CD14^(dim)CD16^+单核细胞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随着心功能的恶化,CD14^(dim)CD16^+单核细胞数与IL-13水平逐渐升高,两者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37,r=0.4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45,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体内存在单核细胞功能异常,CD14^(dim)CD16^+水平和血清IL-13浓度有望成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再分层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
- 周熙琳梁辉
- 关键词:白介素-13
- 上海市崇明县离休干部慢性病现况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上海市崇明县离休干部常见的9种慢性病的患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现居该县的所有离休老干部(n=268)进行普查,全部病历资料来自该院的干部门诊、体检中心、干部病房及上门调查,疾病分类诊断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实查249人,应答率92.9%。回顾性分析被调查者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种分布情况。结果慢性病的发病率为98.39%(245/249),单病种的发病率依次为冠心病73.1%、高血压病72.3%、脑卒中35.7%、慢性阻塞性肺病34.5%、胃炎和溃疡病33.7%、糖尿病28.1%、慢性肾脏病20.5%、老年性痴呆14.5%、恶性肿瘤14.1%。被调查者同时患3种以上疾病的比例为83.5%,患7种以上疾病的比例为9.1%;肿瘤的发病率高达14.1%。结论离休干部的疾病谱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是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老年人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不容忽视,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综合分析及兼顾治疗。
- 周熙琳梁辉
- 关键词:离休干部流行病学调查慢性病发病率病种分布
- 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给予抗感染、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流量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静滴环磷腺苷葡胺,连续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咳痰、活动耐力、肺部体征及动脉血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7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 O2、Sa O2明显增加、Pa CO2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a O2、Sa O2、Pa CO2变化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对照组2.50%,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 黄耀周熙琳梁辉
- 关键词:环磷腺苷葡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按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IMT异常患者统计分析,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hsCRP的关系。结果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7.6±1.6)mg/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3.6±1.3)]mg/L],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9.3±1.8)mg/L]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3.6±1.3)mg/L]与增厚患者[(6.8±1.2)mg/L],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hsCRP水平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周熙琳陈德生周柱玉
-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
- 崇明地区202例成人贫血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崇明地区成人贫血原因。方法对崇明地区202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贫血13例,中度贫血109例,重度贫血74例,极重度贫血6例,其中中度以上189例占93.6%。病因分类:缺铁性贫血68例占33.6%,急性白血病23例占11.3%,多发性骨髓瘤7例占3.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1例占10.3%,淋巴瘤4例占2.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占4.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占2.5%,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占3.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5例占12.3%,溶血性贫血3例占1.5%,肾性贫血4例占2.0%,慢性病性贫血12例占6.0%,急性失血性贫血8例占4.0%,原因不明7例占3.5%。结论贫血病因多样,存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中,要提高认识,寻找贫血的根本原因,针对病因治疗,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 宋超英施丹顾红霞周熙琳高丽娟
- 关键词:贫血病因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NYHAⅡ级18例,NYHAⅢ级18例,NYHAⅣ级6例)和25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HF组中,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及LVEDD均显著增高,而LVEF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组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37,r=0.4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r=-0.33,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的病情加重与炎症有关,在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单核细胞功能异常。外周血CD14^(dim)CD16^+单核细胞和血清CRP水平有望成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再分层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周熙琳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