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宪良

作品数:3 被引量:7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高血压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炎
  • 1篇血管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发性醛固酮...
  • 1篇增多症
  • 1篇中老年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肾血管
  • 1篇肾血管性
  • 1篇肾血管性高血...
  • 1篇体位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周宪良
  • 2篇吴海英
  • 1篇倪新海
  • 1篇孙凯
  • 1篇张银辉
  • 1篇蒋世良
  • 1篇蒋雄京
  • 1篇史蓉芳
  • 1篇樊晓寒
  • 1篇戴汝平
  • 1篇周美华
  • 1篇王建伟
  • 1篇范秀云
  • 1篇柳志红
  • 1篇陈白屏
  • 1篇赵彦芬
  • 1篇吴艳
  • 1篇张慧敏
  • 1篇娄可佳

传媒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年高血压:病因学,靶器官损伤和治疗被引量:17
2010年
背景青年高血压可导致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但在发展中国家,针对青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尚少。亦没有专门针对青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指南。方法:入选2002年至2008年于阜外医院就诊,年龄16-30岁之间,于门诊诊断为药物难治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原因待查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以及靶器官的损伤。结果:共有309例患者入选,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59.9%(185/309),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占38.8%(120/309)。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而大动脉炎是肾血管性高血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57.8%的患者合并一种以上的代谢综合症,较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9.2%,p<0.01),而两组患者靶器官损伤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32.4%vs29.2%,p>0.05).药物抵抗性高血压高达55.7%(172/309)。继发性高血压,肥胖,利尿剂的使用不足是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在小于30岁的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的继发性因素,针对这些继发疾病进行积极地治疗可有效治愈青年患者的高血压。在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症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很高,这加重了患者靶器官的损伤并导致药物抵抗性高血压的产生。
吴艳吴海英蒋雄京张慧敏周宪良惠汝太
关键词:继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动脉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合并复杂病情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评价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溶栓疗效。方法 :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的 7例患者于溶栓前、后行心电图、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显像及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检查 ,评价溶栓疗效。结果 :7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合并复杂病情 ,包括 :例 1合并妊娠、例 2和例 3反复发生肺栓塞、例 4并发休克、例 5并发矛盾性右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栓塞、例 6为 82岁高龄及例 7肺灌注显像正常 ,而EBCT显示大块血栓堵塞主肺动脉内。 6例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前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 62 9mmHg(1mmHg =0 133kPa)、31 6mmHg ,溶栓后分别上升至 82 0mmHg、36 6mmHg。超声心动图显示溶栓前右心室内径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 32 7mm、5 6 3mmHg ,溶栓后为 2 2 8mm、37 9mmHg。 7例肺灌注显像示溶栓前缺损肺段 7~ 15个不等 ,溶栓后 5例仅残余 3~ 5个肺段的缺损 ,肺灌注明显改善 ,2例正常。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 ,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复杂病情 ,如能得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预后。
陈白屏柳志红赵彦芬史蓉芳戴汝平蒋世良周宪良倪新海熊长明周美华范秀云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影像学检查合并症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57
2009年
背景体位性低血压可增加老年患者摔倒、骨折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信阳县7个乡镇5101例40~75岁高血压患者,并测量卧位及立位后0、2 min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直立位后3 min内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下降≥20/10 mmHg。结果该人群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3.8%(立位0 min:20.1%,2 min:17.2%),女性随年龄增长(40~49、50~59、60~75岁)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显著增加(11.8%、16.1%、18.3%,P=0.004);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未治疗高血压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调整多种因素后发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病危险与冠心病史(OR:1.78,95%CI:1.30~2.48,P<0.01)、脑卒中史(OR:1.40,95%CI:1.06~1.90,P=0.034)和卧位收缩压与舒张压有关,与心室率(OR:0.98,95%CI:0.98~0.99,P=0.001)和坐位血压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体位性低血压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合并心血管病可能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发病危险,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治疗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樊晓寒孙凯王建伟张银辉娄可佳周宪良吴海英惠汝太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