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宁

作品数:108 被引量:447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8篇机械工程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8篇受电弓
  • 44篇弓网
  • 31篇接触网
  • 31篇触网
  • 14篇图像
  • 14篇列车
  • 11篇高速列车
  • 10篇铁路
  • 9篇光纤
  • 8篇网络
  • 8篇滑板
  • 8篇感器
  • 8篇传感
  • 8篇传感器
  • 7篇气动
  • 7篇弓网系统
  • 6篇电气化
  • 6篇受电弓滑板
  • 6篇自适应
  • 5篇电气化铁路

机构

  • 108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成自铁路有限...
  • 6篇上海申通地铁...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中国中铁二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铁道第二勘察...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军械工程学院
  • 1篇南车青岛四方...
  • 1篇中国北车长春...
  • 1篇中国北车集团
  • 1篇中铁十一局集...
  • 1篇广州铁路(集...
  • 1篇中车株洲电力...

作者

  • 108篇周宁
  • 83篇张卫华
  • 19篇李瑞平
  • 17篇梅桂明
  • 14篇权伟
  • 13篇邹栋
  • 10篇李田
  • 9篇张欣
  • 9篇刘钊
  • 9篇王江文
  • 6篇陈锦雄
  • 5篇张继业
  • 4篇赵海全
  • 4篇吕青松
  • 3篇宋冬利
  • 3篇邹欢
  • 2篇周巧莲
  • 2篇周鹏
  • 2篇林国松
  • 2篇王旭阳

传媒

  • 9篇铁道学报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机械制造与自...
  • 4篇振动与冲击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电气化铁道
  • 2篇铁道机车车辆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高速铁路技术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机械强度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机车电传动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力学进展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计算机辅助工...
  • 1篇失效分析与预...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19篇2022
  • 13篇2021
  • 16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受电弓等效模型参数识别及动态性能测试被引量:30
2011年
为了得到合理的受电弓等效模型和参数,将受电弓结构等效为2质量块和3质量块模型,通过实验方法,对其质量、刚度和阻尼进行识别,得到了不同等效模型的力学参数.基于测得的等效参数建立受电弓数学模型,进行弓网动力学仿真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接触力结果与利用弓网混合模拟试验台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2质量块和3质量块模型,最大和最小接触力的最大偏差分别为36.95、20.84 N和23.97、12.02 N,该测试方法可以用于受电弓等效模型参数的辨识.
周宁张卫华王冬
关键词:受电弓等效模型参数识别动态性能
一种牵引变电所户外绝缘子异常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变电所户外绝缘子异常检测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技术领域。分别构建绝缘子定位网络与绝缘子图像生成网络的数据集;构建了一个绝缘子定位网络,通过训练使网络获得对图像中绝缘子定位能力;构建了一...
彭宇晨权伟卢学民赵海全周宁邹栋张卫华林国松叶桦向梦辜国鑫冯宽张君
文献传递
一种受电弓弓头锥形膜盒测力装置及其校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电弓弓头锥形膜盒测力装置及其校验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顶部的M12螺栓,外壳中部为向外凸起的圆环,并在圆环上套设橡胶环面,壳体的下部为锥形面;壳体内部容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M5螺栓底部连接,M5螺栓...
周宁刘久锐张欣刘钊程尧李田张卫华
文献传递
一种自适应运动特征匹配与识别的弓网接触点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运动特征匹配与识别的弓网接触点检测方法,涉及铁路弓网检测与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将车顶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弓网图像构成弓网图像库,标注出以弓网接触点为中心的包围框,弓网图像及其标注结果构成弓网接触点数据集,...
权伟刘跃平邹栋周宁张卫华
文献传递
双弓作用下弓网动力学性能被引量:21
2009年
建立了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和双弓集中质量模型,通过接触单元将二者耦合得到弓网系统模型.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学平衡方程,用直接积分法计算弓网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双弓运行时,后弓对前弓受流的影响较小,前弓对后弓的影响较大;双弓间距对前弓抬升位移和接触力影响较小,对后弓的影响较大.当双弓间距为90或150 m时,对后弓受流最不利;当双弓间距为200或210 m时,后弓受流较好.
周宁张卫华
关键词:接触网受电弓动力学性能
受电弓下沉对其气动和声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受电弓下沉对其气动行为和声学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安装平台的高速受电弓计算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声学类比理论,对受电弓的气动和声学行为展开数值模拟。受电弓下沉高度分别设为100、200、300、400和500 mm,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受电弓安装平台下沉高度的增大,绝缘子和底架迎风面正压减小,受电弓气动阻力减小;安装平台气动阻力先增大后减小,通过优化腔体过渡倾角可显著减小安装平台所产生的气动阻力;当安装平台下沉高度为300 mm、腔体倾角为30°时,受电弓开口、闭口运行时其气动阻力分别减小2.0%、1.8%,整车阻力分别减小1.4%和1.1%;受电弓气动噪声具有明显的主频特性,主要频率约为330 Hz,能量主要集中在400~2500 Hz范围内;安装平台下沉后,绝缘子和底架周围流体流速减小,绝缘子和底座的表面声功率显著降低;安装平台下沉300 mm时,受电弓远场气动噪声最大声压级减小2.02 dBA,平均声压级减小1.31 dBA;受电弓下沉可改善其气动和声学性能。
秦登戴志远周宁李田
关键词:高速受电弓气动阻力气动噪声
下一代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特征分析及展望被引量:35
2019年
未来高速列车的主要设计理念和概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正在发生很多根本性变化,这也是下一代高速列车研究的热点技术问题和重要内容。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速度、效率、环保和节能降耗等诸多技术指标的优化。针对下一代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并在国内外高速列车未来技术的相关文献成果基础上,对下一代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下一代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掌握下一代高速列车的设计技术及关键问题的发展方向十分迫切。
缪炳荣张卫华池茂儒周宁宋冬利杨树旺
关键词:高速列车下一代动力学
基于负弛度法的接触网建模与仿真被引量:20
2009年
基于整体求解的思想,通过接触网在张力和自重作用下的垂向位移,对接触网模型进行重构,并给接触线预留一定的负弛度,以保证经过几次负弛度计算后,接触线到达初始平衡位置时保持水平,由此得到满足初始平衡条件的吊弦长度,确定了接触网在初始平衡位置的几何参数和应力分布,同时将负弛度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用负弛度法得到的吊弦长度比传统方法略长,吊弦长度最大相对偏差为0.75%;用负弛度法计算的接触网单元应力随单元几何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而传统方法得到的单元应力是恒定的,单元应力最大相对偏差为0.55%。可见,两种方法得到的吊弦长度和应力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负弛度法更有利于后续的弓网系统动力学计算,而且对于多跨的复杂接触网模型,负弛度法也同样有效。
周宁李瑞平张卫华
关键词:接触网吊弦长度应力
一种弓网接触力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网接触力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安全技术领域。其基本思想是将受电弓弓头视为梁模型,建立弓头应变与接触力间对应关系;根据弓头滑板由于弓网动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应变与加速度数据,得到实时的弓...
张卫华周宁谭梦颖李瑞平邹栋
高速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机制研究
2023年
高速受电弓滑板面临高滑动速度、高电压、大电流等极限运行环境,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势必对滑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为研究高速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机制,通过对某高速列车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进行实车跟踪监测分析,得出高速受电弓滑板的真实工作条件,并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白光干涉仪对高速运行磨损后的浸金属滑板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表面元素分布分析、表面粗糙度分析。结果显示:浸金属碳滑板的主要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浸金属碳滑板中间异常光亮的区域主要是由大量碳元素排列组成,且可能是由于滑板在进出站以及车辆段滑动时接触网未设置拉出,造成滑板中间磨耗较其他区域明显异常。磨耗后滑板表面成分分析可以得出,滑板表面氧元素原子占比较高,说明滑板表面发生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
张欣周宁支兴帅李建兴郑伟张卫华
关键词:高速受电弓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