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辉

作品数:9 被引量:7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毒力
  • 2篇银胶菊
  • 2篇植物
  • 2篇扦插
  • 2篇扦插苗
  • 2篇吡虫啉
  • 2篇噻嗪酮
  • 2篇苗枯病
  • 2篇抗性
  • 2篇抗性监测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枯病
  • 2篇根腐
  • 2篇根腐性苗枯病
  • 2篇褐飞虱
  • 2篇飞虱
  • 2篇氟虫腈
  • 1篇毒力测定
  • 1篇蚜虫

机构

  • 9篇广西大学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9篇周国辉
  • 4篇曾东强
  • 3篇龙丽萍
  • 3篇凌炎
  • 3篇韦家书
  • 2篇李复新
  • 2篇赖传雅
  • 2篇张国良
  • 2篇范桂霞
  • 1篇韦少敏
  • 1篇黄所生
  • 1篇张献强
  • 1篇唐文伟
  • 1篇刘晓亮
  • 1篇黄凤宽
  • 1篇梁育喆
  • 1篇曾凡凯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杂草科学
  • 1篇农药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中国瓜菜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几种植物的化感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以萝卜、黄瓜、三叶鬼针草和马唐4种植物的种子为供试对象,测定了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1)低浓度(0.01 g/ml)的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黄瓜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相对萌发率均为100%,而对萝卜和黄瓜幼苗的生长却表现为促进作用,相对苗长分别为174.3%和103.9%,相对根长分别为151.9%和103.9%;(2)高浓度(0.5 g/ml)的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黄瓜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3)不同浓度的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马唐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其中,当水浸提液浓度为0.5 g/ml时,三叶鬼针草和马唐的种子相对萌发率为0,受到强烈的化感作用。
曾东强韦家书张国良周国辉
关键词:银胶菊水浸提液化感作用
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物候期、生育习性、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银胶菊为一年生有害杂草,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其生长历期约为170d;3月中旬至9月下旬均有出苗,出苗高峰期为4月上旬和8月下旬,其出苗率分别为21.65%和11.9%;植株分枝期在5月中旬至7月初,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开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结果盛期;单株瘦果量为7500~10000粒,千粒重为0.74~0.76g。瘦果在成熟后约有3个月的休眠期,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苗率与瘦果土埋深度有密切关系,瘦果处于土表时,种子出苗率最高,瘦果土埋深度超过1.5m时,种子不能出苗。
曾东强韦家书张国良周国辉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生物学特性
茶扦插苗刺腐霉病菌在中国的发现及其生理特性被引量:8
2000年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在广西各地苗圃普遍发生,造成死苗。经鉴定,Pythium spinosum Sawada是该病重要病原菌之一。生理测定表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7~35℃,最适温度25~30℃,高湿度下生长良好,最适pH7.0~8.2,CA基质有利于繁殖体形成。对光照无特异需求,紫外灯照射生长减缓。这是刺腐霉对茶扦插苗致病性的首次报道。
赖传雅周国辉李复新赖传碧
关键词:生理特性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菌茄镰孢霉专化型研究及相关问题的商榷被引量:3
2012年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是广西一些茶圃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茶苗出圃。明确该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可以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作者从桂北茶扦插苗圃中随机采得18株病株标本,分离出镰孢霉纯菌株16株,单孢菌纯系培养18株(GF01~GF18号)。参照BOOTH镰刀菌分类鉴定标准,对代表性单孢菌株GF08号的培养菌进行了形态鉴定;以蘸根法和土壤伤根法测试其致病性,同时在12科22种植物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与茄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Sacc.]形态特征一致,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的病原菌。该菌除侵染山茶科的福云六号大叶种和白毛茶外,对其余11科20种植物均不致病。因此鉴定该菌为茄镰孢霉一新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theae Chuan-Ya Lai etChuan-Bi Lai。
赖传雅赖传碧曾凡凯韦少敏李复新周国辉
关键词:茄镰孢霉
杀扑磷与马拉硫磷对长尾粉蚧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筛选混合药剂的最佳配比以有效控制长尾粉蚧的发生为害。[方法]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杀扑磷与马拉硫磷混配后对防治长尾粉蚧若虫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采用杀扑磷与马拉硫磷进行复配,当杀扑磷与马拉硫磷的比例为30∶70和20∶80时,两种配方的药液对长尾粉蚧2龄若虫的毒力相差不大,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47.72和356.67,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从这2组配方的CTC值看,杀扑磷与马拉硫磷的比例为20∶80时配方的增效作用比30∶70配方的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杀扑磷与马拉硫磷混配防治长尾粉蚧的最佳配比提供参考。
曾东强周国辉韦家书
关键词:杀扑磷马拉硫磷毒力
1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的毒力测定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筛选出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药剂,为瓜实蝇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1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结果]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高毒力,对老熟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0092、0.1961、1.8803、3.2526 mg/L;对蛹的LC50值分别为0.0058、40.598、129.357、122.173 mg/L。[结论]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为瓜实蝇的防治药剂。
周国辉刘晓亮梁育喆张献强曾东强
关键词:瓜实蝇毒力测定
除虫菊素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除虫菊素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蔬菜蚜虫试验,结果表明: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40、80和120mL/667m2,施药后1d对蚜虫的防效为73.12% ̄89.21%,施药后3d的防效为76.69% ̄91.85%,施药后7d的防效为72.90% ̄91.33%;150、180mL/667m2,施药后1 ̄7d的防效均高于95%,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该药剂可作为防治蔬菜蚜虫的有效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50 ̄180mL/667m2。该药剂对菜心安全,同时对菜青虫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龙丽萍凌炎周国辉唐文伟
关键词:除虫菊素蔬菜蚜虫防效
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监测被引量:21
2009年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5年南宁、韶关和阳江,2006年阳江及2007年永州5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仍处于敏感水平外,其余种群处于敏感性降低或达到低水平抗性;而2006年阳江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其余的8个种群均达到了低或中等水平抗性。
凌炎周国辉范桂霞黄所生黄凤宽龙丽萍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抗药性
广西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被引量:11
2008年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广西6个地区10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6年南宁和永福2个褐飞虱种群对扑虱灵处于敏感性降低外,其余种群对扑虱灵均达到低或中等水平抗性;除2006年南宁、玉林、永福和柳州4个褐飞虱种群及2007年贺州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仍处于敏感性阶段,其余种群对氟虫腈均达到了低或中等水平抗性。
凌炎范桂霞周国辉黄唏龙丽萍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