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亚芳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高校
  • 7篇教师
  • 4篇教学
  • 4篇教学发展
  • 3篇教师教学
  • 3篇辅导
  • 3篇辅导员
  • 3篇高校辅导员
  • 2篇大学教师
  • 2篇大学生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契约
  • 2篇师范
  • 2篇树人
  • 2篇契约
  • 2篇青年
  • 2篇青年教师
  • 2篇自我
  • 2篇自我认同
  • 2篇文化

机构

  • 16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京旅游职业...

作者

  • 16篇周亚芳
  • 1篇卫威

传媒

  • 2篇南昌教育学院...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教育评论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科学咨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现代教育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国际公关
  • 1篇学园
  • 1篇大学(思政教...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被引量:2
2010年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对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周亚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大学文化冲突中的教师自我认同研究
2019年
随着社会的变迁、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以及大学组织结构的异化,大学文化也从单向度走向多元化。并呈现出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科研文化与教学文化的冲击以及学术文化与管理体制的背离等形式,这些冲突对教师现有的思想观念产生碰撞,影响着大学教师的自我认同。借助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共生、学校给予合理的人文关怀、社会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帮助教师重塑自我认同。
周亚芳
关键词:大学教师文化冲突自我认同
以身立教: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被引量:1
2019年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学校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教师教育性教学理解偏差等因素,导致青年教师中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学识功底不实、主体意识淡薄等师德失范问题,严重影响青年教师'以身立教'。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创新评价机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水平。
周亚芳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
缺失与生成:心理契约视阈下大学教师教学内驱力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硬核资源,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与学校办学的美誉度。学校通过优化制度、创设活动等方式牵引着教师的教学发展,教师在当前大学体制的规约下,往往处于被改革、被参与和被发展境地,社会转型对教师观念的冲击、标准主义对教学改革的钳制以及认同危机对教师效能感的挫伤使得教师对待教学的投入度日渐降低、教学的内驱力日趋缺失。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探究教师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应然要求与实然不足,通过学校组织的积极作为,分别从教师观念的引导、教学文化的营造、柔性管理的实施帮助教师教学内驱力的生成。
周亚芳
关键词:心理契约教学发展内驱力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3年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应运用协同理论,将各类分散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出发,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现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路径,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
卫威周亚芳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工作“七字经”——以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为例
2012年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导者,还是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工作面广事杂,除事务性工作之外,既要把握学生群体动态,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本文在提炼学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关注的七个方面。
周亚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从深层假设到人工成分:师范文化的失落与重振
2024年
以沙因的文化层次理论来观照,在师范院校推进综合化的进程中,师范文化在逐步失落,使得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文化的根基受到侵蚀。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与“师范人”群体相对规模缩小、非师范文化的挤占效应等密切相关。重振师范院校的师范文化,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的路径,通过维护师范生群体功能、突出师范文化景观、讲好校园“师范故事”等优化师范文化的人工成分;通过显著加大师范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学工作的声望、推动教育科研的振兴等方面,强化师范文化的信念和价值观;通过改善对师范教育、师范专业教师、师范生的认知等,重构师范文化中的深层假设。
周亚芳
关键词:师范教育文化振兴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之学生就业指导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一轮轮扩招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逐步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焦点,其不但关系着大学生的个人出路,而且关系着各个高校的前途与发展。本文通过真实的案例,提出了高校就业指导应尽早规划,适时引导。
周亚芳
关键词:高校就业
立德树人背景下师范专业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学基础是高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载体。本文按照师范生培养“为什么要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立德、怎么树人”这一逻辑展开,并提出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转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观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等。
周亚芳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立德树人
基于关怀伦理的教师教学发展策略选择被引量:2
2016年
教师教学发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这项工作常常陷入"要你发展"的尴尬境地,而远远达不到"我要发展"的理想境界。除了已有研究提出的对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科研和教学政策失衡等原因之外,关怀伦理的缺少乃至缺失,也是阻碍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策略必须注重从关怀伦理出发,促进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构建主体间性的协作关系,调整相应的政策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
周亚芳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关怀伦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